玉器收藏名词行话
玉器收藏名词行话术语大全之一
蓝天飘来一片云
编
玉器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精美绝伦的玉器精
品,被许多收藏者所青睐,也因此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人们在识
玉、藏玉、赏玉的同时,也会遇到很多的名词、行话术语。而对
于初涉玉器收藏的藏友来说,
学习掌握玉器基础知识,
了解玉器
收藏的常见名词行话术语是必不可少的。
一、玉器收藏常见行话术语
1.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
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
捡漏:是指慧眼识宝,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
品。
3.
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
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
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
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
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
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
赝品的独特人群。
9.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
沁色:
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
土壤以及其他物
质相接触,
这些物质侵蚀玉体,
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
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
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1.
鸡骨白: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鸡骨白的成
因有三种,
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
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12.
水银沁: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
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
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
约定俗成的叫法。
13.
朱砂红: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14.
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15.
灰皮: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
皮。
16.
土咬:
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
又
称土吃、土蚀。
17.
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18.
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的状态。
19.
提油: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20.
绺裂: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和起来为绺
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21
.玩:内行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
收藏什么。
22..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
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是也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23..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内
行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
,给摊主留点面子。
24.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25.
品相:就真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就高。
26.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
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27.
走宝:针对卖主而言,一件好东西很便宜地出手了;此时,
收藏爱好者便是“拣漏”了。
28.
搬砖头:不花本钱搬弄别人的物品,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
广泛做生意,类似于上海话“掮客”
。
29.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
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30.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
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
“看不好”
。
31.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
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
,又叫“铲
地皮”
。
32.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
33.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
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34.
吃仙丹
---
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
35.
拦一道
---
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
道。
36.
包袱斋
---
行内有的人眼力好,
但没钱开店,
便用蓝色布包袱
到各家古玩铺“搂货”
,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
称之为“包袱斋”
。
37.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
说收起来吧。
38.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39.
行价:
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
有时甚至是
“蚀本”
,
这就叫
“行
价”
。
40.
上货:
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
叫上货。
41.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42.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
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
浆”
。
43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
,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
44.
到代:收藏品达到相应的年代。
45.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
46.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47.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48.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
出
3
%,买方出
2
%,俗称“成三破二”
。
49.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50.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
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51.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52.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53.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
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54.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
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
55.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
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56.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
57.
吃:我是吃玉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玉器的。
58.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59.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60.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
吗?
61.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玉器让给我吧。
62.
“粗大明”:
许多收藏者认为明代的玉器制作粗糙,
故得其名。事实不然,
就像“汉八刀”并不代表汉代玉器只用八刀一样,“粗大明”特指明代玉器的粗犷风格。
玉器收藏名词行话术语大全之一
蓝天飘来一片云
编
玉器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精美绝伦的玉器精
品,被许多收藏者所青睐,也因此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人们在识
玉、藏玉、赏玉的同时,也会遇到很多的名词、行话术语。而对
于初涉玉器收藏的藏友来说,
学习掌握玉器基础知识,
了解玉器
收藏的常见名词行话术语是必不可少的。
一、玉器收藏常见行话术语
1.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
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
捡漏:是指慧眼识宝,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
品。
3.
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
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
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
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
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
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
赝品的独特人群。
9.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
沁色:
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
土壤以及其他物
质相接触,
这些物质侵蚀玉体,
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
化的现象。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
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1.
鸡骨白: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鸡骨白的成
因有三种,
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
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12.
水银沁: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
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
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
约定俗成的叫法。
13.
朱砂红: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14.
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15.
灰皮: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
皮。
16.
土咬:
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
又
称土吃、土蚀。
17.
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18.
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的状态。
19.
提油: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20.
绺裂: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和起来为绺
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21
.玩:内行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
收藏什么。
22..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
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是也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23..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内
行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
,给摊主留点面子。
24.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25.
品相:就真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就高。
26.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
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27.
走宝:针对卖主而言,一件好东西很便宜地出手了;此时,
收藏爱好者便是“拣漏”了。
28.
搬砖头:不花本钱搬弄别人的物品,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
广泛做生意,类似于上海话“掮客”
。
29.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
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30.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
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
“看不好”
。
31.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
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
,又叫“铲
地皮”
。
32.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
33.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
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34.
吃仙丹
---
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
35.
拦一道
---
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
道。
36.
包袱斋
---
行内有的人眼力好,
但没钱开店,
便用蓝色布包袱
到各家古玩铺“搂货”
,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
称之为“包袱斋”
。
37.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
说收起来吧。
38.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39.
行价:
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
有时甚至是
“蚀本”
,
这就叫
“行
价”
。
40.
上货:
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
叫上货。
41.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42.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
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
浆”
。
43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
,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
44.
到代:收藏品达到相应的年代。
45.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
46.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47.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48.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
出
3
%,买方出
2
%,俗称“成三破二”
。
49.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50.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
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51.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52.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53.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
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54.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
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
55.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
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56.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
57.
吃:我是吃玉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玉器的。
58.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59.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60.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
吗?
61.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玉器让给我吧。
62.
“粗大明”:
许多收藏者认为明代的玉器制作粗糙,
故得其名。事实不然,
就像“汉八刀”并不代表汉代玉器只用八刀一样,“粗大明”特指明代玉器的粗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