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到惠州就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充分肯定惠州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
记者从中获悉,目前惠州共有职业院校38所,在校生10.2万人,全市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近80%服务于本地企业,高就业率主要得益于惠州探索开展的“校企双制”办学。到2020年,惠州还拟新建2-3所高职院校。
惠州职校的毕业生近八成在惠州企业工作,就业率达98%。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校企共建6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记者从执法检查中获悉,惠州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8所,其中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23所,技工院校12所;在校生共10.2万人,其中高职1.5万人,中职(含技工)8.7万人;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比为52:48。
当一些大学毕业生遭遇“求职难”时,惠州多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却呈供不应求的局面。记者获悉,惠州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98%,近80%毕业生服务于本地企业。
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就业率?关键原因在于校企合作。惠州在全省率先成立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理事会,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开通惠州职业教育网,搭建起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
惠州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全市现有职教实习就业基地、劳动德育基地等基地600多个,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探索开展“校企双制”办学,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共同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称,除了看重就业率,还应该注重“就专率”,即看毕业生的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人才的培育靠师资,惠州首创“四维师资”理念及模式,即要求教师具备讲师、技师、职业指导师和心理指导师四个职业资格。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有“四维型”教师258人,占6.8%。
财政职教投入年增18.3%
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介绍,惠州注重财力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职业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8.3%,市直年均增长18.9%。市、县(区)财政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达到30%以上,其中市本级约80%用于职业教育。
近5年,市、县(区)两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全市职业院校新建、改扩建工程和加强实验装备的经费约30亿元。博罗县为了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将好几家房企争抢的几十亩地用来建设职业学校。
惠州通过推进资源整合,打造职教“航母”,推动全市中职学校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比如,推动原惠州商业学校、外贸学校、旅游学校合并,成立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在校生达1.5万人,成为全国公办中职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学校。
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正在研究编制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惠州将新建2—3所高职院校。未来几年,惠州职业教育将形成5所高职院(技师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职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中职学校“5+N”发展格局。
惠州市委、市政府也向执法检查组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议推广“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连接,打通高职学生专升本、考研究生的通道,为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架设“立交桥”;建议完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激励机制等。
记者从中获悉,目前惠州共有职业院校38所,在校生10.2万人,全市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近80%服务于本地企业,高就业率主要得益于惠州探索开展的“校企双制”办学。到2020年,惠州还拟新建2-3所高职院校。
惠州职校的毕业生近八成在惠州企业工作,就业率达98%。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校企共建6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记者从执法检查中获悉,惠州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8所,其中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23所,技工院校12所;在校生共10.2万人,其中高职1.5万人,中职(含技工)8.7万人;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在校生比为52:48。
当一些大学毕业生遭遇“求职难”时,惠州多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却呈供不应求的局面。记者获悉,惠州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98%,近80%毕业生服务于本地企业。
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就业率?关键原因在于校企合作。惠州在全省率先成立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理事会,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开通惠州职业教育网,搭建起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和信息交流平台。
惠州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全市现有职教实习就业基地、劳动德育基地等基地600多个,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探索开展“校企双制”办学,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共同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称,除了看重就业率,还应该注重“就专率”,即看毕业生的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人才的培育靠师资,惠州首创“四维师资”理念及模式,即要求教师具备讲师、技师、职业指导师和心理指导师四个职业资格。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有“四维型”教师258人,占6.8%。
财政职教投入年增18.3%
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介绍,惠州注重财力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职业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8.3%,市直年均增长18.9%。市、县(区)财政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达到30%以上,其中市本级约80%用于职业教育。
近5年,市、县(区)两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全市职业院校新建、改扩建工程和加强实验装备的经费约30亿元。博罗县为了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将好几家房企争抢的几十亩地用来建设职业学校。
惠州通过推进资源整合,打造职教“航母”,推动全市中职学校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比如,推动原惠州商业学校、外贸学校、旅游学校合并,成立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在校生达1.5万人,成为全国公办中职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学校。
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正在研究编制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惠州将新建2—3所高职院校。未来几年,惠州职业教育将形成5所高职院(技师学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职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中职学校“5+N”发展格局。
惠州市委、市政府也向执法检查组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议推广“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连接,打通高职学生专升本、考研究生的通道,为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架设“立交桥”;建议完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激励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