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吧 关注:45,211贴子:639,191
  • 5回复贴,共1
玉为何物

  中国玉(jade)是一庞大的矿物家族,经历史筛选,认定和阗玉与翡翠是标准的玉。

  和阗【音:(普)tian2,(粤)tin4 田。义: 充满】玉(Nephrite)是一种稀少的矿物,蕴藏于新疆省昆仑山北坡,化学成分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学名为角闪石族透闪石,简称「角闪玉」、「闪石玉」或「闪玉」。

  然而,在中国传统中有关玉的观念,是由矿物与文化结成的二元组合,如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训释「玉」字时指出:「玉,石之美,有五德【注①】……」。但事实上,在许慎之前的史前时期,玉早已具有神物和瑞信(身份尊卑标志)等文化、精神上的内涵。至春秋时期,孔子赋与玉以十一德。至此,玉的文化概念已基本完善,而许慎对此又作出了精辟的概括。
  翡翠(jadeite)自汉代出现于中国玉坛上,到清朝干隆晚期在全国盛行起来,但它并没有和阗玉那般深厚的文化底蕴。翡翠产于今缅甸西北山区,为钠铝硅酸盐,较玉略硬。矿物学界称翡翠为硬玉;称和阗玉为软玉。其实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其矿物属性,而并非在于硬度,所以硬玉、软玉之称并不科学,中国矿物学界主张停止使用这种称谓。


1楼2008-05-09 17:37回复
    中国名玉品种

      中国史前时期,珣玗琪、瑶琨和球琳三大名玉,经长期筛选,球琳(即和阗玉)成为唯一名贵的玉,之后成为「帝王玉」,被视为「真玉」,其它各地玉则被降为次等玉,多在民间流通。

      现在,尚能识别的中国名玉有:和阗玉、玛纳斯玉、格尔木玉、岫岩老玉、岫岩新玉、鸳鸯玉、蓝田玉、独山玉等。

      和阗玉:温润而泽、致密坚韧、色调纯正、蕴藏稀少,以白玉为贵,尤崇羊脂白玉,在历史上充当帝王玉长达4,000年之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玉材之冠。
      玛纳斯碧玉:出于新疆天山北麓玛纳斯县,以绿色为主,深者近黑,有油脂光泽、玻璃光泽,致密坚韧,质地细腻,在清干隆时期被大量开发,为宫廷所用。

      岫岩老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细玉沟,透闪石含量高达99%,玉色以黄、绿色为主,最早的遗物是距今12,000年前的砍砸器,所以它是被人们启用最早的玉材。

      岫岩新玉:出于辽宁省岫岩县哈达碑乡瓦沟,矿物属性为蛇纹石,质地致密、细腻、坚硬,玉色有蓝、绿、黄、白、黑等色,微透明至半透明,硬度4.8-5.5度,密度2.54-2.84。近年由于大量开采,产量激增,其成品遍布国内外。


    3楼2008-05-09 19:32
    回复
      玉石之路

        人人皆知,历史上有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可是却很少人知道在它之前几千年,早已有了一条连接东西的「玉石之路」(见地图)。顾名思义,「玉石之路」是以和阗玉的故乡于阗为起点,向东西两翼延伸,往西已至西亚,向东至迟于距今4,000年之前已达到中原,将于阗白玉河所出之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绿玉运至陕西、河南等地的大城市。
        距今4,000余年的齐家文化以及夏、商、周古遗址中,都发现了不少用和阗玉所碾成的玉器。此后,历代朝廷都认为和阗玉是真玉,用于碾琢圭、璋、璧、琮、佩以及各式艺术作品。究竟中原朝廷从于阗输入了多少玉料,谁也说不清。内蒙古巴林右旗在古驿上发现一团来自和阗的玉仔。以清代为例,自干隆二十五年(1761年),新疆地方每年要向朝廷进贡4,000斤玉仔。目前和阗子玉已接近枯竭,生产甚少,但山料蕴藏仍极为丰富。

        丝绸之路在古玉石之路的基础上,于汉代正式开通使用,到了五代、宋代时已渐为海上丝绸之路所取代,其使用年代不过千余年,但玉石之路不仅早于它约一、二千年,截止年代也要晚于它几百年,一直使用到清代结束的1911年。


      5楼2008-05-09 19:33
      回复
        注:①

        根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定义,「五德」是指: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6楼2008-05-09 19:33
        回复
          楼主真神,把这些都给找出来了。


          8楼2010-01-31 16:46
          回复
            学习


            9楼2011-06-19 2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