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美学应该是边缘文化,是没人喜欢学的,但高等学府中必须存在的课程。而正因为是高等学府必须存在的课程,所以必须有专业的教授。而又因为没人喜欢学,所以小崔说的对,没有人听课也属正常的。而像这样的专业教授很自然的没有人愿意做。我猜想,当年考美学教授应该分数很低,只要有人想当这门课的教授,基本上写一份申请,象征性的考试一下,就可以批下来的,所以这门课的教授也就是水平比较低劣的。
我们看肖鹰教授,写批韩寒的文章,本来是评论韩寒拍的电影,可写着写着就跑题了,跳跃式的把当年方舟子的争论问题说了出来,明显的文不对题。但他为了文对题,起了个概括的题目,也就是《最大丑闻》;若说这一点不能证明其水平低下,我们还可以看他批赵本山的文章,竟然也是同出一撤,本来是说赵本山没参加座谈会是被抛弃了,可写着写着又跳跃式的低俗二人秀了……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批文里也会出现,这还不能证明水平低下吗?
我们中学生都知道,文章要有一个主题,不能写偏了。而一个大教授,并且还是一个文科的大教授,竟然在一篇文章里出现两个主题,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至于怎么当上这个教授,我不敢妄言,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是一门边缘文化,没有几个人喜欢学的,很自然想出名也很难。但是,肖鹰教授却出名了,他不是靠美学文化出的名,而是靠批和美学不相干的文章出名了。看起来,现在不怕外行,就怕外行不批判,只要批判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教授,都可以出名的。这一点,肖鹰教授做到了。
我们看肖鹰教授,写批韩寒的文章,本来是评论韩寒拍的电影,可写着写着就跑题了,跳跃式的把当年方舟子的争论问题说了出来,明显的文不对题。但他为了文对题,起了个概括的题目,也就是《最大丑闻》;若说这一点不能证明其水平低下,我们还可以看他批赵本山的文章,竟然也是同出一撤,本来是说赵本山没参加座谈会是被抛弃了,可写着写着又跳跃式的低俗二人秀了……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批文里也会出现,这还不能证明水平低下吗?
我们中学生都知道,文章要有一个主题,不能写偏了。而一个大教授,并且还是一个文科的大教授,竟然在一篇文章里出现两个主题,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至于怎么当上这个教授,我不敢妄言,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是一门边缘文化,没有几个人喜欢学的,很自然想出名也很难。但是,肖鹰教授却出名了,他不是靠美学文化出的名,而是靠批和美学不相干的文章出名了。看起来,现在不怕外行,就怕外行不批判,只要批判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教授,都可以出名的。这一点,肖鹰教授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