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晚沉宵吧 关注:2贴子:550
  • 35回复贴,共1

【禅亮】还君共玉箫,倚作云水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不敢放在学究吧的东西,放了是不是违反吧规了


1楼2015-05-02 09:40回复
    如果五一有时间我尽量都写完。今天打雷了,电脑上只写到一小半。


    2楼2015-05-02 09:40
    收起回复
      其实...有点像玄亮吧那篇,但是...中心不一样,我的看法和那个楼主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3楼2015-05-02 09:41
      回复
        三分之后,这个天下改姓晋。
        欢宴上刘禅正襟危坐,泪眼朦胧瞧着司马昭答道:“我无时无刻不想念着蜀国,因为先人的坟墓都在那里。”
        是吗,好像是,郤正教的啊。
        刘禅一拍大腿,对对对,就是他教的。
        满座人都笑了,只有刘禅一个人低着头什么也不说。金樽玉酒间他看到一个白衣翩翩的男子朝他走来,眉目间有指点江山的风度,他知道这是他的先生来看他了。一定是。他默然,自从先生走了之后,他唯一的理想也趋于破灭,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个笑柄罢了。
        不过,事实就是郤正教的,他教刘禅不要忘记故地。
        刘禅知道,他无时无刻忘记过.....
        那个人。
        ——还君共玉箫,倚作云水谣。


        4楼2015-05-02 09:42
        回复
          在一个飞雪的晚上,他的父亲请出了他的先生——虽说是老师,但他还是喜欢叫他先生的。先生长得很漂亮,眉清目秀,身段高挑,可以说他很像一个女人….姑且不论他如何像女人,至少他应有的气质还是有的。父亲每晚都喜欢和他一起进餐,还喜欢和他站在一起俯视刘禅说他这也不懂那也不懂,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他要多读书。也搞不懂那么做的原因,他只知道,先生对他父亲来说真的很重要,或许比他自己都重要。
          甚至重要到父亲从没有和自己食则同桌;却要和他寝则同榻。他听人说他家是龙凤之胄,特别是他当了世子、又当了太子之后,就更加坚信这一点。他的父亲刘备在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就被看做是天下枭雄,尽管他不知道什么叫枭雄。他只能意识到曹操就是个枭雄,还做了丞相领了州牧封王封侯,那么自己的父亲肯定也不差,更何况他还做到了曹操做不到的事情——南面称孤。
          但,不只是父亲,还有先生。他的先生也是蜀中了不得的人物。年轻的时候民间就传言卧龙凤雏得一就能安天下,出山之后夺下了荆州益州,把巴蜀这块十尺八分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是个就连老百姓也佩服的人物。
          有的时候他挺自豪的,认为父亲很厉害,能请得这样好的人归顺他、而且始终忠心无二。有才有德的人,这世间除了先生,还真的不好找第二个。以至于后来庞统来了,立下不少大功,他也仍然固执地认为不如先生,一定不如先生。
          那么,来说说他的先生。
          先生教他时总是穿着那一身白色的大氅,飘飘然像神仙的姿态。他是他认识过的所有人里最温柔、最有诗书气的的人。他喜欢看他手执羽扇、清逸脱俗地指点江山,也喜欢他低头看着自己那种温柔的目光,轻声开口叫一声公子。不过让刘禅很头疼的是,他总是和父亲站在统一战线上,给自己寄予很高的希望,高到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不敢相信他自己能做得到。但是每当看到先生的眼神,他就会相信自己,没有理由地相信先生的眼光,特别是那种坚定不移的眼光。
          先生总是告诉他,要习文习武,他刘家的任务不是偏安巴蜀,而是要定天下的。他希望刘禅以天下为己任,他是无二的继承人。刘禅那时候很小,不懂为什么要天下,可还是迷茫地点了点头,会意就好嘛。


          5楼2015-05-02 09:44
          回复
            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起个大早跑到校场看先生练兵。他会替先生默叹,一个大先生,倒是沦落到要亲自练兵的地步,他真的是什么都管。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台上的那位早已经注意到自己,快到正午的时候就从台上走下去,一把抓住他的后背,说他贪图安乐,然后罚他抄抄什么法家经典:《商君书》《韩非子》之类的东西。先生心存怜惜的时候也会在一边弹古琴,这样的时间也过得很快,闲着白闲着,抄抄又有什么要紧的。
            但是,注意但是。这个先生,还不是个让人省心的角色。他父亲对他要求高,拿堂木打他,他也从没怨怅过,自己不用功是理所当然。而每当这个时候先生都会有种感应,从屏风后面转出来,用胳膊去挡主公打下来的堂木,搏得主公疼惜的眼神,抱着他说,“孔明,没事吧。”先生也会点头说没事,后转头问刘禅以相同的句子,只不过换了个称呼——“公子,没事吧。”
            不过事情总不能发展的这么好,就像曾经有一次,他幼稚地指着父亲说“为什么不是自己得到孔明老师,为什么自己不是荆益之主。”结果呢,自己被怒骂一通大逆不道不说,连带着先生也被安上教学无方的帽子,在主公的大殿外面跪了好几个时辰。从那以后刘禅就不再崇拜自己的父亲,就算这么英雄的人也有失策的时候。他不知道事后他爹花了多少时间来弥补这种感情。但他知道,他的先生和他一样是不怨恨的,主公说一就是一,他绝不会说二。因而在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他也就安然接受这个现实——不是孔明老师重要,而是他父皇很喜欢他。
            对,这时候不该叫父亲了,应该叫父皇。
            可是他觉得先生终于做错了一件事,就是纵容父皇攻打东吴。他猛然意识到先生这样的忠心很没有主见。事实上先生很有主见,早就在自己的府邸里给刘备写了很多表章。当他得知主公攻打东吴只是为了给蜀汉拓宽一条路的时候,他毫无保留地烧掉了所有的进谏书,同时也烧掉了自己生平最潇洒最好看的行草。从那以后刘禅再也没有看到过,看到的只是软绵绵的隶书和看起来很费力的小篆。
            果然,先生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给了自己最重要的人;他们都把自己的一切,留给了彼此最重要的人。为什么,自己不是呢。


            6楼2015-05-02 09:46
            回复
              后来他得知父皇兵败驻扎白帝城,临终的几天,从成都召来先生和他。他看着先生一如既往地跪在父皇面前,还有他那样矢志不移、矢爱不移的坚定目光,简直就像桃花眼一样让人烧得心痛。他面对自己最重要的两个人,明白自己不能叫父亲和老师,终究还是叫父皇和丞相。
              先生不那么爱笑了,现在的他深邃得让人觉得可怕。他的风华好像已经从无端变成了有端,腰间挂的佩玉也早就摔得粉碎了。父皇虚弱地叫他孔明,嘱托他,要好好的活下去,不要忘记我们的季汉。
              还有一句让刘禅痛彻心扉的话:“如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
              他这一瞬间爆发出对父亲所有的痛恨,这是临终的托词还是对自己的否定,或者只是为了吓先生让自己死得心安,他不想知道。但是,他深信丞相,是不会取的。他会用毕生的信念给自己信念,继之以死。
              空空的永安宫,大殿上只有两个人。一个大智若愚,一个大愚若智。
              只是,从那天起,刘禅接过了蜀汉政权,揽过了父亲和先生给他留下的所有希望,让这些东西都压在肩膀上,用一把锁把自己锁在了宫里,一直到后面好多年,他都没有出去过。
              甚至,他都不知道什么叫天府之国。


              7楼2015-05-02 09:47
              回复
                心酸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5-02 10:43
                回复
                  有点玄亮的感觉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5-02 10:44
                  收起回复
                    来了,话说阿晚你的小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02 16:21
                    收起回复
                      又一个小号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5-02 18:12
                      收起回复
                        没救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5-02 21:16
                        收起回复
                          一个大智若愚,一个大愚若智……这句超棒!阿晚你写的真的非常好,真的非常好(你造我有多羡慕嫉妒恨吗?←_←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5-03 2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