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好多人初学格律诗,每次都照着一份五(七)律(绝)平(仄)起式首句是否入平(仄)韵,可知,这一个排列组合,共2X2X2X2X2=32组豆腐块384个单句。叫你选出一块照着填;检验自己或者别人的诗中一个句子,更费神了。比唐伯虎点秋香还罗嗦,因为都长得太象了,一不留神错下去,半天回不来。很多人望而怯步,许多人可以是个其他类文学家,但就格律来说,一辈子属门外汉,
一,需要有份表格。
二,平平仄仄的确算起来很麻烦。更何况每个字都要确定古今读法。
机械的做法不得不照办,没有耐性是写不下去的。
可只有写得多了才能摸索出其窍门。
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掌握后的效果是:胸有成竹!写诗至少不用再去翻那32式,
一,单句的排法:任何句子都先看成两字一组,平仄交错地安排下去。以七言为例(会了七言,五言不值得再论述)
1.2,字如: 平平。那,3.4,字则 仄仄,七言是: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为了形象化,把成组的平平或仄仄看成一块砖,那最后一个单仄。叫半头砖。
如果本诗本句最后一字正好用着仄,那就一动不动,完壁成体,平平仄仄平平仄。
反之,(本文核心:)如果结尾必须要平声。那就把半头砖放到第5。56变67。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平平 仄仄 仄 平平
32式共有384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用这样安排的。
二,整诗的排法:(把握每两句一联,联内对句相对,联间临句相粘原则,2与3
4与5,6与7)
选:七律仄起首句入平韵式
全诗排法: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与第一句相对)
第三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与第二句相粘)
第四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与第三句相对)
第五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与第四句相粘)
六,七,八句与2,3,4,方法一样
(仔细一看,实在是很简单的表格,说着罗嗦做着容易)
第二步:按结尾是否押韵的要求,灵活放准 “半头砖”
最终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与第一句有区别,必须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要灵活了那个半头砖的放置,无论何种格式,挑任何一句读读,都会胸有成竹,
再行防止“孤平”“三连仄”“三连平”实施“拗救”不在话下。
一,需要有份表格。
二,平平仄仄的确算起来很麻烦。更何况每个字都要确定古今读法。
机械的做法不得不照办,没有耐性是写不下去的。
可只有写得多了才能摸索出其窍门。
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掌握后的效果是:胸有成竹!写诗至少不用再去翻那32式,
一,单句的排法:任何句子都先看成两字一组,平仄交错地安排下去。以七言为例(会了七言,五言不值得再论述)
1.2,字如: 平平。那,3.4,字则 仄仄,七言是: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为了形象化,把成组的平平或仄仄看成一块砖,那最后一个单仄。叫半头砖。
如果本诗本句最后一字正好用着仄,那就一动不动,完壁成体,平平仄仄平平仄。
反之,(本文核心:)如果结尾必须要平声。那就把半头砖放到第5。56变67。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平平 仄仄 仄 平平
32式共有384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用这样安排的。
二,整诗的排法:(把握每两句一联,联内对句相对,联间临句相粘原则,2与3
4与5,6与7)
选:七律仄起首句入平韵式
全诗排法: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与第一句相对)
第三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与第二句相粘)
第四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与第三句相对)
第五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与第四句相粘)
六,七,八句与2,3,4,方法一样
(仔细一看,实在是很简单的表格,说着罗嗦做着容易)
第二步:按结尾是否押韵的要求,灵活放准 “半头砖”
最终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与第一句有区别,必须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要灵活了那个半头砖的放置,无论何种格式,挑任何一句读读,都会胸有成竹,
再行防止“孤平”“三连仄”“三连平”实施“拗救”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