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14,530贴子:320,939
  • 39回复贴,共1

中国寺庙的来源以及寺与庙的区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寺,原意是官署。《说文解字》:“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是古代朝廷里的一个办事机构,直属皇帝管辖,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讲的一级单位,寺的长官称卿。寺是永久设立的,不能更改(宰相底下的一级单位称为部,部有时候可以改)。
从秦朝起,以宦者任外廷之职,官舍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属中央机构,分掌刑狱、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汉代郡国官署也称府寺。后来佛教传入我国,寺的职能也起了变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20 16:34回复
    据说汉明帝时,有天竺国僧人用白马驮《佛经》来我国,最初在鸿胪寺居住,于是,鸿胪寺便成了众僧供佛之所。从此,寺也指供佛的寺院,如白马寺、相国寺、慈恩寺等。寺院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教育;二是翻译《佛经》。晋代之后,佛教盛行,大兴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江南春绝句》),僧人众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5-20 16:37
    收起回复
      寺,梵文为“僧伽蓝摩”(意为众僧居住的园林),简称“伽蓝”,又称“阿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简称“兰若”。《促织》中说“中绘殿阁,类兰若”“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这里的“兰若”“寺”指的是同一座寺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5-20 16:38
      回复
        庙,它是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先哲的地方,即祭祀祖先的屋舍,里面安放着天子、诸侯祖宗的牌位,所以也称祖庙、宗庙。通俗地说,庙是供奉鬼神的,皇帝祭祖的地方叫太庙,普通百姓祭祖的地方叫祠堂。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者,始三代以后。”《论语·先进篇》:“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孔子把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相提并论,可见,在古代视奉祀祖先为至关重要的事。
        古代天子、诸侯等有官爵者才能建庙立祀,而且建庙多少也有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因此,人们便以七庙代称封建王朝。古代帝王每遇大事必告于祖庙,议于朝堂,所以又以庙堂作为朝廷的代称。唐宋之后,随着族姓的兴起,各姓也纷纷建立家庙(即祠堂),所谓“修其祖庙,教以人伦。”另外,历史上一些有才德的人被神化,人们立庙奉祀,如关帝庙、岳庙;由于迷信,人们又建造了龙王庙、土地庙等。
        由此可见,寺与庙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概是在清朝中叶之后,将寺和庙合称。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5-20 16:38
        回复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寺时从白马寺开始称为僧人住所的称呼的那么来佛寺是怎么回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5-20 16:40
          收起回复
            僧人入住鸿胪寺之后,改名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僧伽蓝摩”才出现,那么问题来了,陕西人说的比白马寺更早的寺,是肿么回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5-20 17:04
            回复


              IP属地:四川8楼2015-05-20 17:06
              收起回复
                总之,就是起源于我们大洛阳!你西安能找到比白马寺还早的寺吗?
                哈哈,全宇宙能找到比洛阳更早的寺吗?


                9楼2015-05-20 19:14
                收起回复
                  呵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20 2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