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怀斯吧 关注:8贴子:993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23 21:19回复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5-23 21:21
    回复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5-23 21:22
      回复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5-23 21:23
        回复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5-23 21:23
          回复
            饮酒二十首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5-23 21:26
            回复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5-23 21:26
              回复
                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5-23 21:27
                回复
                  其二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但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作者要学习松树的风格,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
                  青松在东园,杂树没其姿。等到严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当松树很多连成林时,这种品质不被人看重。孤松挺拔,人才称奇。独自饮酒,时复远望。想到自己这一生,好象在梦幻里。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23 21:27
                  回复
                    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作者饮酒食菊,远离世情。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自得。
                    秋天是菊花最佳的时候。带着露水,采菊浸酒而饮,菊香和酒香融为一体,极佳。屈原《离骚》中说:“朝食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因为菊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洁。饮此忘忧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脱俗。虽说是对菊独酌,但兴致很高,饮之不足。太阳落山,群动皆息,飞鸟归林。我在东窗下长啸一声,且舒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5-23 21:29
                    回复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5-23 21:30
                      回复
                        其六
                        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繿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这首诗假托田父与自己的问答,来表示终身归隐的坚决态度,以答复那些好心劝他出仕的人。
                        清晨闻见扣门声,没等穿好衣裳就跑着去开,原来是好心的老农,提着酒,打远来问候我,劝慰我,怀疑我的所作所为不和时宜,违背世俗。田父说:“破衣茅屋,不是高栖之地,整个社会都崇尚同流合污,希望你也能随波逐流。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世人皆浊,何不汩其泥而扬其波?’”
                        诗人回答田父说:“深感父老好心相劝,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与人和谐一致。重返仕途诚然是可以学的,但违背自己的本性去做,岂非糊涂!暂且一起欢饮吧,我的车驾不可能返回。归隐的决心已定,再说也没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5-23 21:30
                        回复
                          其七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首诗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较,认为醒者拘与世俗之见,显得愚钝可怜;醉者能勘破虚伪,倒见出他的清醒。说明世事昏昏,不堪闻问,只好用沉饮迷醉,以示愤慨。
                          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两个人互相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醒者小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告诉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该秉烛夜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5-23 21:31
                          回复
                            其八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作者感叹自己少年好六经,有济世之志,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乃安道守贫,隐居躬耕,甘历饥寒之苦,而又孤独没有知己。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在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在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
                            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5-23 21:31
                            回复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回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陶渊明这首诗回忆了自己过去的一段离家求官而中途受阻的往事,表明自己如果不因为温饱是不会踏上这条漫长遥远、风波四起的为官道路的。其中“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是一语双关。“道路”既是离家“远游”的路途,又是“为官之道”;“风波”既是路途遭遇水面上的风和波浪,又是“官场的动荡、龌龊”。《宋书·陶潜传》载“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就是说,渊明曾发生过“弱冠之年作小官,因官场不洁而离去的事”。陶渊明的这首诗也许就是说的此事吧。他感叹道,离家求官的道路漫长遥远、动荡不定,而冒着这样的风险却只图“一饱”,这确实不是明智之举。罢了,还是回去避人独居,还我闲适而安定的生活吧。过去曾经远离家乡到外面求官,直至到了东海边沿。道路漫长遥远,中途又受阻于动荡不定的风波。是谁促使我离家求官的呢?似乎是饥饿所驱使的吧。极尽全力只为营求温饱,获得温饱只需用少许的精力就可满足而绰绰有余了。恐怕这并非良策,还是勒马回归避人独居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5-23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