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吧 关注:1,703贴子:6,083
  • 0回复贴,共1

马斯洛精彩语句赏析系列——从愤怒方式看人的心理健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马斯洛:“在本能领域中所有问题里,我们知道得最少,而又应该知道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攻击,敌视,憎恨,破坏性的问题。弗洛伊德主义者断言这是本能性的,大多数其他动力心理学家则断言,这些并不是直接本能性的。任何时候这些都是由于类似本能的或基本的需要受到挫折而引起的反应。这些资料另一个可能性的解释——我认为是较好的一种解释,它强调这是由于心理健康的增进或恶化而引起的愤怒的质变。在比较健康的人身上愤怒是反应性的(对当前情境的反应),而不是产生于过去性格性的累积。就是说,他是对现实中当前某种事物的反应,例如,它是对不公正,剥削或侵犯的现实主义的效应性反应,而不是由于很久以前某人犯的错误而现在把仇恨错误地和无效地发泄到清白的旁观者身上。愤怒并没有随着心理健康的到达而消失,而是采取了果断的,自我肯定的,自我保护的,正当义愤的,同邪恶做斗争的形式等等。。这种健康人很容易成为比普通人更有战斗力的为正义而战的战士。总之,健康的进攻行为,采取人格力量和自我肯定的形式。不健康的人,不幸的人或被剥削者的进攻行为,有可能带有恶意,带有暴虐,盲目破坏,跋扈和残忍的味道。”(存在心理学探索p146)
赏析:这段文字纠正了很多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不会和别人吵架,不会发火的人。在很多人心中吵架,发火是不理智,不道德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泛道德主义观念影响比较重的人,实际上真正心理健康的人的愤怒正如马斯洛所说是出于自我肯定,正当义愤的效应性反应,例如当发生犯罪行为或不道德行为时,他们是更可能而不是更不可能挺身而出的人。(当然有时他们也会量力而行,不做无谓的牺牲)一般心理不成熟的人发怒而产生攻击行为后,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比较记仇,他们对攻击对象的愤怒有时会超出应有的范围和程度,而且由于性格结构和以往的记忆会产生攻击泛化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两个朋友因为某件事吵架,结果到最后没有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而是扯出许多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或者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完了之后还特别记仇,很难再与对方和好。而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会以问题为中心,对事不对人的与对方冲突,所以有时候当对方理解他后,不但没有恶化彼此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发生“不打不相识”的戏剧情况。另外,从实际情况看弗洛伊德所说的攻击是人类的本能我觉得是不能成立的,多数人的攻击行为是由于其性格问题造成的,而不能简单归咎于本能。社会学家库利曾经有过一个观察的例子:“参观过痴呆者和弱智者收养所的人都对这些头脑不健全的人从心底里流溢出的善良的感情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他们处于安静的状态并且得到恰当的照顾,他们对人是极为友善的,明显的和正常人无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p101)库利观察的现象证明了马斯洛的观点,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自然的会向善发展。绝大多数的攻击原因往往是需求长期未满足,导致性格问题或者是当时情境本来就要求人们如此而发生的。只有极少部分因为遗传基因丧失了人性的心理变态患者往往才会无原因的作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26 21: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