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是广东著名侨乡,在市区和各个镇区留下了大量始建于19-20世纪初古老的侨房和人文景观。这些建筑群是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宝贵文化遗产,积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科学、情感的信息价值。第二届“博爱100”优胜项目之一的《寻·展古村落——中山侨房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将目光聚焦在凝聚了先祖智慧和汗水的不可再生资源上.
拯救侨房,迫在眉睫
项目负责人之一任敏说:“这些建筑群在岁月的洗刷和历史变革的浪潮中历尽沧桑,如今很多老屋已人去楼空,或破旧不堪,变成危房,或被拆掉,珍贵的老建筑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将面临‘死亡’。如果置之不理,我们中山的未来将与中国很多城市一样,成为看不到历史痕迹、寻不到根的复制品城市。没有了本土历史文化的根,情感何处安放?拯救侨房,保护本土传统文化迫在眉睫,我们有责任为保护中山这颗古老的明珠付出行动。”
在这个背景下,项目组决定利用大学的教学资源,带领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进行中山古村落及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系列课题项目,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学术探索。
面向学校寻觅青少年“知音”
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项目组深入中山各个古村落走访调研,绘制日益稀少的古建筑的门楣、窗花、雕刻等构件。
在“寻美中山古村落”的过程中,厚兴黎桂添幼儿园、朗晴小学等学校也加入进来。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项目组带领孩子们“以童眼看传统”,欣赏古村落的艺术之美,提高文化审美水平。此外,项目组还通过微电影、动画等方式,呈现了中山古村落之美,倡导古村保育和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