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的捕虫夹是一个功能强大、“机关重重”的捕虫陷阱,能如贝壳一样感受外部的刺激,并以极快的速度闭合,但贝壳是为了防御,而它却是主动进攻,捕获昆虫等猎物。捕蝇草强大的捕猎本领令其它食虫植物都黯然失色,它是食虫植物界最顶尖的“猎手”,连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作者)都称其为“世界最奇妙的植物之一”!
捕蝇草的捕虫夹边缘排列着十多根刺状的毛,内侧两边各有3根细小的感觉毛(个别也可能多1-2根),平时夹子呈60度张开,夹子内侧能分泌蜜汁,表面光亮且一般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当昆虫被吸引,爬到夹子内,在约为2-25秒的频率内如果触动其中一根感觉毛2次或者触动2根感觉毛,那么捕虫夹就会以极快的速度闭合(最快仅需0.1秒),将昆虫夹住,夹子两边的刺毛会相互交叉,犹如情人十指相扣,防止猎物逃脱。接着,遭受惊吓的昆虫开始挣扎,但越是挣扎夹子夹得越紧,象贝壳一样紧闭。此时夹子内壁的腺体开始分泌消化液,昆虫被浸泡在液体中窒息,消化液开始分解猎物。之后1-2个星期,昆虫被消化吸收,捕虫夹再次打开,剩下无法消化的昆虫外壳被风雨带走,新的“狩猎”又将开始!
奇妙的捕虫夹,它是如何完成一次“狩猎”过程的呢?惊奇的是捕虫夹的闭合需严格特定的碰触为条件,使人有必要相信它有一个快速的信息处理系统,类似动物的神经系统,来控制捕虫夹的复杂活动。当触动夹子内的感觉毛,其就象一个杠杆,压迫感觉毛基部的感觉细胞,这一动作会使感觉细胞产生一个电荷信号传递给捕虫夹的叶面组织,电荷在叶面组织内聚集,但还不足以激发其闭合,只有在特定时间再次碰触任何一根感觉毛时,电荷量达到阈值,夹子内侧液体迅速流向外侧,夹子内侧收缩变小,外侧膨胀变大,促使夹子翻转向内侧弯曲闭合,再通过局部的调整使夹子充分紧闭。具体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当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捕虫夹的闭合速度除与自身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外界温度有较大关系,温度越高闭合速度越快,所以夏天夹子的闭合速度会比其他季节快很多,冬天休眠时则基本失去了闭合能力。
捕虫夹还能分辨食物与非食物,当我们用一块小石子触动感觉毛,使夹子闭合,过几小时后,它又会缓慢张开。
同一个捕虫夹也并非一直可以捕虫,一般捕猎三四次后便失去了捕虫能力,但仍有植物叶片原本具有的能力——通过光合作用参与植物生长。如果捕虫夹闭合没有捕捉到猎物,开合20多次后也将失去捕虫能力,所以不要频繁的去碰触夹子,且开合的过程也需要消耗植物很多的能量。但即使捕虫夹没有被使用,两三个月后也将随着新陈代谢不断枯萎,被新的夹子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