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满“爱XX、讲XX”的学生守则,孩子能理解多少?一些学校、一些地方正在尝试让思想品德教育“活起来”,以破解“讲了却记不住,记住了却做不到”的德育困局。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湖南省慈利县象鼻嘴村村小,不大的校园十分整洁,学生们自觉排队打饭、主动洗碗、打扫卫生。走在校园里,无论遇见的老师是否熟悉,学生们都会主动问好。校长柴永平告诉记者,“良好的德育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授理论,而要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珍惜粮食”为例,象鼻嘴村村小的老师带孩子走出校园,去看农民收稻子,并借机告诉孩子:除了晒干,还要把杂质挑拣、扬尘,加工去皮,才能变成一颗颗大米。
“让孩子明白每一颗大米都来之不易,他们自然就会懂得珍惜。我们的要求也很具体,就是从吃饭不掉饭粒开始。”柴永平说。
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成行为规范,一些国外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家长黄恒说,6岁的女儿在英国圣公会学校上学有10条行为规范,包括语言要温和(Use kind words)、尽己所能帮助别人(Help when you can)、善于倾听(Listen to what others have to say)、管住脾气(Hold you temper)、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重要(Work and play fairly)等,“对孩子来说,具体的要求比空泛的概念容易理解,这些句子看似简短,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是有约束力的。”
近来国内不少地方也在探索“怎样让德育要求更有操作性”。记者在江西宜春靖安县况钟小学看见,一至六年级的班级公约各不相同,一年级的内容包括:“铃声一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桌上,不丢垃圾不乱画”等等。校长廖振波介绍,不同年级的班主任按照孩子不同阶段的理解力制定班级公约,更便于孩子理解和记忆,大大提升了实际指导效果。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在江西婺源江湾景区内,有一群小小的志愿者,他们戴着“文明使者”的绶带或袖章站在景区内各个路口,看到有游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时,会走上前去行个礼,说“请您下回不要乱扔垃圾了”,然后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看到孩子认真的样子,大部分不文明游客都会不好意思地说“以后会注意的”。
这些孩子来自婺源江湾小学,“学校会对学生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与游客交流,如何劝止乱扔垃圾的行为,”校长裘社田介绍。“实践远比挂在墙上的‘白纸黑字’更利于引导孩子行为。参加过活动的孩子,维护秩序和遵守秩序的意识明显增强。”
“让孩子在‘社会学校’中接受教育和磨炼,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浙江兰溪聚仁学校教师钟小艳举例说,学校十多年来坚持开展一项名为“我也能挣20元”的劳动体验,让孩子利用假期打工,从中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许多孩子事后告诉我,以后要多体谅父母,‘我的零花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刘永胜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强调实践体验,让孩子通过体验,从行为到意识获得提升,反过来固化行为。
“读经典,弘扬传统美德”
每天早上6点半,湖南省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喇叭会准时响起《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诵读。孩子们踏着朗朗书声,背上书包走进学校。在象鼻嘴村幼儿园内,每个班级的教室前都悬挂着一米多高的孔子圣人像,墙上写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当记者走进幼儿园小班的教室,老师正带着孩子们看《孔子》的德育动画片。
不仅幼儿园,象鼻嘴村村小每学期都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老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会随时引用《弟子规》的话来对照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在宋代理学家朱熹故里江西婺源县,当地教育部门与学者编写了《朱子家训选读》,并列作为地方中小学教材。在婺源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胡进丁看来,将地方独有的德育资源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尝试,朱子家训微言大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等在今天仍有现实教育意义。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湖南省慈利县象鼻嘴村村小,不大的校园十分整洁,学生们自觉排队打饭、主动洗碗、打扫卫生。走在校园里,无论遇见的老师是否熟悉,学生们都会主动问好。校长柴永平告诉记者,“良好的德育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授理论,而要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珍惜粮食”为例,象鼻嘴村村小的老师带孩子走出校园,去看农民收稻子,并借机告诉孩子:除了晒干,还要把杂质挑拣、扬尘,加工去皮,才能变成一颗颗大米。
“让孩子明白每一颗大米都来之不易,他们自然就会懂得珍惜。我们的要求也很具体,就是从吃饭不掉饭粒开始。”柴永平说。
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成行为规范,一些国外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家长黄恒说,6岁的女儿在英国圣公会学校上学有10条行为规范,包括语言要温和(Use kind words)、尽己所能帮助别人(Help when you can)、善于倾听(Listen to what others have to say)、管住脾气(Hold you temper)、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重要(Work and play fairly)等,“对孩子来说,具体的要求比空泛的概念容易理解,这些句子看似简短,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是有约束力的。”
近来国内不少地方也在探索“怎样让德育要求更有操作性”。记者在江西宜春靖安县况钟小学看见,一至六年级的班级公约各不相同,一年级的内容包括:“铃声一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桌上,不丢垃圾不乱画”等等。校长廖振波介绍,不同年级的班主任按照孩子不同阶段的理解力制定班级公约,更便于孩子理解和记忆,大大提升了实际指导效果。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在江西婺源江湾景区内,有一群小小的志愿者,他们戴着“文明使者”的绶带或袖章站在景区内各个路口,看到有游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时,会走上前去行个礼,说“请您下回不要乱扔垃圾了”,然后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看到孩子认真的样子,大部分不文明游客都会不好意思地说“以后会注意的”。
这些孩子来自婺源江湾小学,“学校会对学生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与游客交流,如何劝止乱扔垃圾的行为,”校长裘社田介绍。“实践远比挂在墙上的‘白纸黑字’更利于引导孩子行为。参加过活动的孩子,维护秩序和遵守秩序的意识明显增强。”
“让孩子在‘社会学校’中接受教育和磨炼,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浙江兰溪聚仁学校教师钟小艳举例说,学校十多年来坚持开展一项名为“我也能挣20元”的劳动体验,让孩子利用假期打工,从中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许多孩子事后告诉我,以后要多体谅父母,‘我的零花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刘永胜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强调实践体验,让孩子通过体验,从行为到意识获得提升,反过来固化行为。
“读经典,弘扬传统美德”
每天早上6点半,湖南省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喇叭会准时响起《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诵读。孩子们踏着朗朗书声,背上书包走进学校。在象鼻嘴村幼儿园内,每个班级的教室前都悬挂着一米多高的孔子圣人像,墙上写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当记者走进幼儿园小班的教室,老师正带着孩子们看《孔子》的德育动画片。
不仅幼儿园,象鼻嘴村村小每学期都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老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会随时引用《弟子规》的话来对照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在宋代理学家朱熹故里江西婺源县,当地教育部门与学者编写了《朱子家训选读》,并列作为地方中小学教材。在婺源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胡进丁看来,将地方独有的德育资源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尝试,朱子家训微言大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等在今天仍有现实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