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恋吧 关注:3,501贴子:74,668
  • 0回复贴,共1

同志文化,健康你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京的“禁烟令”,应该不能这样叫,应该是叫“控烟令”。当然这样说都是我们简化的说法,就像国家实行
的“二孩”政策,包括新闻上都很不严谨的说法,比如说“二胎”,都是混为一谈,特别现在还依然有很多人不明白那个政策到底是说什么内容,什么要求,符合什么条件等等问题。不管是否严谨的说法,说给做学问的行,只要能让人明白,用什么语言不是十分重要,在于领会精神。就说说禁烟的问题吧,怎样禁止,没有一个标准,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禁止才能有效果,什么最高两百元的罚款,有多大用呢,罚一次只是一时的解决问题,根本的依然存在。
现在很多问题都一样,没什么区别,更没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去解决,现在所有问题要去解决大多都是亡羊补牢的,只能如此。只有从现在的孩子出发,好好教育,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带着孩子的家长一同的给予指导,定期的去做,就能从根本上改变。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受到环境带来的影响,这些环境下接触到的信息,点点滴滴无时无刻对我们有关系。就像语言,是与生俱来的吗,还是通过更多的听说拥有的能力?我们说,每个人说的话都是别人说过的,意思应该有关联。说这么多,我就想说,没事多了解一些知识。
微信,多少亿人用,年龄上应该能有一个统计表,不用统计我们也能知道有什么人在用。很多人天天转发,点赞,那些关注的公众号每天发布那么多信息,有实有虚,并不是正确无误的渠道,需要实事求是的出现。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去比较,没有一个机构或者地方可以找。我们只能凭借仅有的知识判断。慢慢那些知识都变成过期的腐朽。的确有偏颇的嫌疑。
现在很多人和我交流,不管是掰扯还是思想的交换,或是什么角度,都说明这个地球上,人很多。
全民文化,全民素质,不是一时可以得到提高的,还是从点点滴滴的教育开始。也是从每个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中得到“培训”和引导的各种方式上开始。
不是只要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的,也不是到了博士后面才行。设立多一些技术专业的研究,应该更好。
我觉得同志应该更关心一下身体。在给大脑充电的同时,还有身体健康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就像禁烟,一个人抽烟,百分之三十自己吸进去,百分之七十给二手烟人群,,而且二手烟吸的毒,可以多了解一下。抽烟的误区很多,我们中国自古有烟酒文化,可是到今天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文化,只是借酒消愁,或者一种社会关系的调和工具。
大量抽烟的人,认为抽烟会给自己得到满足,满足度会提升,这都是错误的想法,认为抽烟之后人的精神,思维会更进一步。包括那些创作的搞文化的人,依然会这样认为,抽烟喝酒了好像就有了灵感。
抽烟喝酒这些都是一样,你好端端的时候,精神、身体状态比如是100点,当你抽烟喝酒之后,就会从100点降低20-50点,也就是只剩下50-70点。长此以往,你的状态就不是正常的状态,哪怕你不抽烟喝酒,可能也不容易达到100点。抽烟喝酒后你的状态是降低了,你不抽烟喝酒反而不是升高,是归位。
你怎么能体会到呢,就是在不抽烟喝酒和抽烟喝酒之间的转换中,自认为是提高了状态。已经有这些习惯的人,除非你彻底戒除,才可以慢慢回到最初的状态。有的人本身抽烟喝酒很少,你可以继续,也不是一定需要戒掉。总想自己的个人习惯要戒掉是错误的想法,你能控制好是没有大问题的。只是控制的那个把握才是煎熬吧!若挣扎在这样的纠结上,干脆狠心戒掉算了!如果成功了,你是幸运的。如果不成功再继续也没有关系。
真的,身体是自己的,选择什么习惯也是自己的。说到危害我们只看到烟盒上硬生生的提醒:吸烟有害健康。却一直当做玩笑乐过之后什么都不想。你们不知道,我对烟酒是恨之入骨,以后有机会和大家说,反正它的危害真的太大了。我们为什么会对那些不好的东西不能坚决说不呢,因为它们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慢性的,是一个积累。
还有大家听过这样的笑话,说同事两个人一个办公室对桌坐,其中一个抽烟,一个不抽。时间长了不抽烟的得肺癌死了,抽烟的到现在还活着。我们都听听乐了,也不知道乐的点在哪里。好像是说抽烟没事,不抽反而不好,还不如一起抽呢。其实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很清楚了,只是我们没有普及的知识太多了,可以说普及的还不够。所以出现了很多误区。二手烟和抽烟者的区别,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我们还要看看这两种人自身体质是否更容易受到影响。很多都是无知。我们不耻下问也不知道问谁,去哪里问,只有慢慢形成了错误的结果才开始去解决,才能看到真的问题所在。
古时候怎么研究学问的,我们不是那个时候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防范于未然,还是亡羊补牢,是扁鹊还是他哥。已经顽固的思想,我们该怎么办。应该尽可能的让自己心平气和,自己气顺了,这个世界就顺了。自己很丑,看谁也不好看,又是一种。看自己就是再不入眼,也要自信起来,再看别人都好看,那自己就更好看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6-05 15: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