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107贴子:6,154,116
  • 7回复贴,共1

学习·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6-09 13:30回复
    咳,在读书吧开过不少记录贴了。。。基本都是打脸贴,从来没有善终。
    所以这次也没有抱太大希望。记一点,算一点,很多都是小儿科的东西。也不求有人来顶贴。
    顺便说一下,镇楼图是汪曾祺的散文集《无事此静坐》,当年在超星电子书看完了它。是我在超星看完的仅有的几本书之一。(额,好像“之一”也称不上,咳咳……)可惜此书已经绝版,淘宝上有正版实体书,死贵。
    很喜欢书名,出自苏轼的诗句“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嗯,看来,我似乎很闲的样子呢!


    2楼2015-06-09 13:41
    回复

      群里面的分享内容,虽然比较喜欢《论语》,但是群里面的这种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基本不看,今天偶尔静下心来看了一下,还不错呢!


      3楼2015-06-09 13:55
      回复
        转杭州经典诵读读书会群分享
        每日一句分享(06.0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空空如也:或说:孔子自言无知。或说:此指鄙夫来问者,言此鄙夫心中空空。就文理,后说为是。或说:空空,即倥倥,诚悫貌。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有所疑,即非空空。然此鄙夫心中只有疑,并无知,则仍是空空,两义可兼说。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叩,如叩门,使门内人闻声开门。又如叩钟使自鸣。孔子转叩问此鄙夫,使其心自知开悟。两端者,凡事必有两端,孔子就此鄙夫所疑之事之两端叩而问之。竭,尽义。于此两端,穷竭叩问,使鄙夫来问者,对其本所怀疑之事之两端均有开悟,则所疑全体皆获通晓,更无可疑。然此非孔子先自存有一番知识,专待此鄙夫之问。孔子仅就其所疑而叩之,使自开悟,故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正为此鄙夫心倥倥如,诚悫有疑,又自承无知,故能循孔子之叩而逐步自有所开悟。若使此鄙夫胸有成见,不诚不悫,别怀他肠而来问难,则孔子虽善叩,此鄙夫必抱持己见,深闭固拒,不能有所开悟矣。故孔子虽善教,此鄙夫亦善学。孔子之善教,正因其自认无知。此鄙夫之善学,亦正因其心空空诚悫求问。盖问者心虚,而答者亦心虚,敬使答者能转居于叩问之地位,而问者转居于开悟对答之地位。而此所疑之事,乃跃然明显,不明显于孔子之口,乃明显于此鄙夫来问者之心头。此章亦孔子循循善诱之一例。
        本章言学问求知,必心虚始能有得,此其一。学问有所得,必由其心自有开悟,此其二。学日进,心日虚,得一知,必知更多为我所不知者。孔子曰:“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此非谦辞,正乃圣人心虚德盛之征,此其三。学者当取与“知之为知之”章合参。
        【白话试译】
        先生说:“我有知吗?我实是无知呀!有鄙夫来问于我,他心空空,一无所知,只诚悫地来问,我亦只就他所问,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就是了。”
        摘自钱穆《论语新解》新校本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4楼2015-06-09 13:55
        回复
          然后查了一下这本书。

          嗯,很棒,这本书也缺货了!


          5楼2015-06-09 14:03
          回复


            7楼2015-06-09 14:57
            回复
              昨天看了一章《红与黑》。整理了一下笔记。。。


              8楼2015-06-09 15:00
              回复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9楼2015-06-19 1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