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哲学动物
萧珊曾问过金岳霖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
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金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我自己也是一个,就是把他们放在监牢里做苦工,他们脑子里仍然是满脑子的哲学问题。”
如果没有到如此地步的热爱,金先生又何以成为“中国哲学第一人”?
论点:热爱的力量
【名言】: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北岛
【诗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推荐理由:
我是在余秋雨先生的《乱麻背后的蕴藏》一文中读到这首词的。
余秋雨先生讲辛弃疾和陆游时分别选取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和这一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他这样写道:
“极文极武,极壮极悲,极梦极醒,又诉之极度的开阔和潇洒。一上口,浑身痛快。
陆游去世时,给儿子留下了一份这样的遗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辛弃疾去世时连喊三声“杀敌”,然后气绝。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顶级诗人,是这样走向死亡的。
陆游期盼的王师和辛弃疾寻杀的敌人,在历史进程中已失去了绝对的意义。但是,这些诗句包含的精神气质却留下来了。直指一种刚健超迈的人生美学。我一直不希望人们把这样的诗句当作历史事件的写照,或当作民族主义的宣教,那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人生美学比什么都大,就像当年欧洲莱茵河流域中世纪庄园的大门突然打开,快马上的骑士手持长剑,黑斗篷在风中飘飘洒洒掠过原野。历史铭记的就是这个形象,至于他去哪里、与谁格斗,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