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3吧 关注:20贴子:1,006
  • 21回复贴,共1

开一贴,聊聊宁苏杭之旅所见所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先占个坑,看看有没有人气,大家想看什么,再更。


IP属地:北京1楼2015-07-25 21:20回复
    沙发沙发沙发沙发沙发沙发,顶顶顶顶顶顶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7-25 21:46
    回复
      很喜欢苏州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5-07-25 22:00
      收起回复
        很喜欢苏州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7-25 22:00
        收起回复
          离开北京出发,是雨天,到南京的第一天,依然是雨天。
          北方的雨和南方的雨是不同的。灰蒙蒙的高铁窗外,雨点如泼洒的水墨一样倾泻在视野内,配上车厢内的冷气,半拉下窗帘,让你有种蜷缩在座位上,眯上眼看本书过三余天的冲动,这是北方的雨,虽然在三伏天,却要气势汹汹的改变季节;到了南京,雨却不一样了,说来惭愧,我算是南方人吧,这四年却多氤氲在北方的气候中,许是许久未见江南的雨,下车见到泛着水汽的苍翠欲滴的梧桐和南京的大道,真切的体会着如牛毛,如花针的南京的雨,竟然有些发怔。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情,毕业旅行,会是怎样的旅程呢?


          IP属地:北京5楼2015-07-25 22:04
          回复
            晨皇发文!前排支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7-25 22:26
            回复
              吃过南京大排档之后,班长主动背锅,拍板去秦淮河夜游,我的个性向来是可有可无照顾大家的,本想着等等王大钧,大家也倦了(事实是我逛街体力会指数下降)不如归去。多亏了班长,不然辜负了这夜景,岂不是到南京的一大憾事。


              IP属地:北京9楼2015-07-27 21:34
              收起回复
                说起秦淮河,那是说不尽的文采风流,逛不完的街市繁华,赏不尽的灯红酒绿,看不完的歌姬楼台。大抵中国的都市名胜之地,要么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珍贵在有历史文物和文采流传;要么是在于热闹繁华,纸醉金迷商业开发的好;秦淮河可贵在于经历时代变迁,既有盛世欢歌,也有乱世萧索,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延续至今,依然是南京热闹繁华之地,兼有两种名胜之长,可谓难得。说起来,和很多人一样,对于秦淮河最初的印象,恰恰是夜景,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的唱和之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传世名篇,深深的吸引了小学的我,朱自清先生也是我对清华人最初的敬仰。我们当晚坐的,恰好也是朱先生描述的“七板子”,虽然少了歌妓的歌声,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却是如旧。恕我笔拙,借用朱先生的描写: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5-07-27 21:50
                收起回复
                  无图言卵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7-28 09:37
                  回复
                    景是无数文人骚客积攒出来的。朱先生当日游秦淮,今日他们已成为秦淮河“景色”的亮采。我们一行掠过秦淮河边的名人画像,近代大家之后,乃是明末秦淮河的艳迹,也就是著名的“秦淮八艳”。兴衰存亡之转折,往往是风流人物最后的放歌。江南金粉之地,国难家仇叠加,更是造就了传奇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是热爱并期盼这些故事的。一方面是她们身在教坊司,却是奇女子,才子们当然希望佳人有才华才好;另一方面这些女子的故事,不拘礼法却符合了儒家正统的大节无亏,八艳大多可算是遇人不淑,相较于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在明末的大背景下,她们这种个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交织,更令人唏嘘不已。礼法所拘之下,依然敢爱敢恨,风采飞扬,虽身在教坊,不比自诩清流须眉男子强上百倍?清华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自53年双目已盲情况下口述一十二年只为《柳如是别传》,以一人为线,写明末政治道德之真实情况,可见秦淮八艳,不仅仅是低吟浅唱,也是时代的悲歌。


                    IP属地:北京12楼2015-07-28 10:28
                    收起回复
                      近两天本来有些闲暇可以继续写这个游记,但是记忆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就像《浮士德》中献词所说的那样:
                      你们又走近了,飘摇无定的形影,
                      就像当初,在我迷茫的眼前现形。
                      这一回啊,我将努力把你们抓住?
                      那大胆妄想,我对它仍一片痴情?
                      好,随你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拥;
                      随你们蹿出雾霭,围绕着我汹涌!
                      随着你们的到来,空中弥漫灵氛,
                      青春的热血啊,又令我心胸激动。
                      开始了研究生的生涯之后,回头看这段短短的旅行,滤剩下的是太多惆怅的情绪,我不敢这样倾泻出来。下面要写秦淮河的人和景,我想到侯方域,想到那个写《从侯方域说起》的年轻人,想到俞平伯,想到那位伟人。第二天的行程是要去中山陵和钟山的,那两位在南京最有名的人物是绕不开了……
                      这些这些其实都无关紧要了,旅行时最畅快的自然是追前人之所及,跨千年时光悠然心会,如果有人同行一起能感受到这种妙不可言的氛围最好了。旅行后的回忆则不然,不管当时怎样想,每一次的回忆都不同,这也可以算是旅行额外的感触吧。假期里重读了苏轼的《赤壁赋》,渐渐才开始感受苏轼游赤壁的心情,好文是常读常新的,值得写的旅行也是总也回忆不尽的。


                      IP属地:北京13楼2015-08-30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