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谦吧 关注:4贴子:266
  • 1回复贴,共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27 13:31回复
    侯乃峰:《大学》“彼为善之”解
    后有学者信从朱熹此说,并为此句补充阙文。
    如宋人史绳祖所撰《学斋占毕》卷一有“《中庸》《大学》言‘小人’各有阙文一字”条,云:
    《大学》末章:“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朱文公《章句》云:“‘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引者注:句读与上文所引稍有不同。)
    今以文理推之,当是脱一“不”字,盖指言“为不善之小人”也。何以知之?《大学》第六章:“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大学》卒章“彼为不善之小人”,是盖复第六章“小人为不善”之辞,亦犹《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亦以复上句“小人反中庸”之语耳。
    清人俞樾在《群经平议·礼记》中列“彼为善之”条提出新说:
    注曰:“彼,君也。君将欲以仁义善其政。”樾谨按:郑注以“彼”属君言,其义殆不可通。或疑其有阙文矣。“彼”当以小人言。
    此句申说上文“必自小人”之义,言“长国家而务财用”所以必用小人者,以“务财用”之事,惟彼为善之也。“善”与“能”同义。《荀子·劝学篇》“非能水也”,杨注曰:“能,善也。”“彼为善之”犹云“彼为能之”耳。[3]
    但仅据前后文意就轻率地认为古书有脱字,恐怕也找不到十分确凿的证据。
    我们认为,“彼为善之”一句并没有阙文,只需将之读为“彼伪善之”,即可呼应上文。
    《大学》一篇,前后文义扣合的极其紧密。
    如朱熹《大学章句》於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下注曰:“程子曰:‘亲,当作新。’”
    “为”读为“伪”,经典常见,例不胜举。
    如《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宁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彼伪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作一句读,则“彼伪善之”就是“小人”的修饰语,也符合上文“揜其不善而著其善”这句话对“小人”的描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7-27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