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人间吧 关注:110贴子:2,616

【文化普及】寻茶问道知茶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几乎都有茶的踪迹。茶,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不仅系统的总结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经验而且将儒、释、道三家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融入茶事之中。把茶事活动升华为一种充满中华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即中国茶文化。


1楼2015-08-16 19:13回复
    从来都只是用茶来提神 标准十五字


    IP属地:北京2楼2015-08-16 19:48
    收起回复
      茶的由来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他也是发现药草可以治疗疾病的人。
      神农氏为了辨别草药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尝遍百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之时,用釜煮水,恰好有几片叶子飘了进来,使水变成了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在喝了该水之时,发现它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后,神农氏发现它有解渴、提神、利尿解毒等作用。
      传说,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不论吃了什么东西都可以从外面看的清清楚楚。他在喝下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它在肚子里流淌,随后把肠胃擦洗的干干净净,于是便称其为“擦"。后来,渐渐地有了特有的名称——“茶”。

      在中国古代的著作之中,曾经又很多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如公元六世纪以前的《桐君录》中提到的“瓜芦木”即为茶树的大叶变种;唐朝陆羽的《茶经》中,明确记载了“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建茶皆乔木”;明朝《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等。
      除了史书的记载,研究人员于1939~1940年,终于在中国贵州务川先后发现了十几株野生大茶树;1958年,在云南发现了高约10米,树龄已有800多年的“茶树王”;1961年更是发现高达30多米,树龄约为1700年的野生茶树;同一时期,在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江西等10个省区的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中国的大茶树如此之多,分布如此广泛,堪称世界之最。
      当然,发现野生茶树的地方有很多,但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的结论,是科学家们依据现实,从各个方面分析考证得出的,在当今世界已再无争议。
      根据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六七千万年的历史了。印度所处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在那个时期,还被深深的埋在海底,不可能生长茶树。而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山茶树有100多种茶的传播,是以中国四川、云南为中心。向南推移,朝乔木化、大叶种发展;向北推移,朝灌木化、小叶种发展。


      3楼2015-08-16 19:51
      回复
        只有茶叶成功的征服了全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16 20:36
        收起回复
          秦汉茶事
          巴蜀茶风
          巴蜀自古被 人们称为孕育中国茶业与茶文化的摇篮,古代的巴蜀国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地区。明代杨慎的《郡国外夷考》中记载:“《汉志》葭萌,蜀郡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表明很早之前蜀人已用“茶”来为当地的部落和地域来命名了。同时也反映出巴蜀地区在战国之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区。明末学者成了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说:“自秦入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反映了茶饮是秦国统一巴蜀之后开始传播开来的。
          西汉时,王褒的《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武阳买荼”的记载,可见在当时的巴蜀地区,饮茶已经很广泛,茶叶甚至成为一种商品。三国时期魏国《广雅》一书记载:“刑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反映出巴蜀地独有的制茶方式和饮茶方法。
          茶区扩大
          两汉茶文化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茶区的扩大上。马王堆出土文物表明,汉朝时期长江中游的荆楚之地已经出现了茶和饮茶习俗。资料显示荆楚茶业曾一度发展到今广东、湖南和江西接壤的茶陵。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已有的“荼陵”即今日湖南省茶陵县。从明朝嘉庆年间的《茶陵州志》可以考证,茶陵境内的茶山,就是湖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的“景阳山”,那里“茶水源出此”且“林谷间多生产茶茗,故名”。
          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放在水中烹煮而饮。唐代以前没有制茶法,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初唐,人们主要是将茶树叶子采摘下来直接煮成羹汤来饮用,饮茶就像今天喝蔬菜听懂,人们称此为“茗粥”。
          唐代中后期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摒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流行。晚唐樊绰的《蛮书》记载:“茶出银生成界诸山,菜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表时唐代煮茶,往往加入盐、姜等各种佐料。
          到了宋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茶中放入盐、干酪和姜等一起煮,南方地区也仍然偶有煮茶的习俗。明清至今,煮茶法始终主要是在少数民族中流传使用。


          8楼2015-08-16 20:47
          收起回复
            诗中有茶,茶中自存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17 00:59
            收起回复
              茶中,自有古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8-17 12:51
              收起回复
                茶的传播
                中国茶叶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那时候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大约到了唐朝,中国茶叶开始传入日本,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开通,边境贸易得到发展壮大,中国商人以茶马交易的方式,使茶叶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外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送往西亚、北亚和阿拉伯国家,最终抵达俄罗斯和欧洲各国。
                明朝,郑和下西洋,把茶叶由海路传播到东南亚和波斯湾。自17世纪起,茶叶相继传到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等欧洲国家。18世纪,饮茶风俗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中国茶带到了美洲大陆以及大洋洲的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几乎遍及全世界,成为众所皆知的饮品。


                16楼2015-08-17 18:38
                回复
                  传入日本
                  与佛教同行
                  唐朝时期,日本僧人最澄禅师来到中国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研究佛学,其间接触到茶,并且十分喜爱,回国时他带回茶籽,并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南宋保佑年间(1253~1258),又有日本佛教高僧数名来到浙江径山寺研习佛学,回国时候也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等茶具,更将径山寺的茶宴活动和“抹茶”的制法一起传播到了日本,对日本茶道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在日本,中国茶因佛教的传播而被引入并传播,佛教教义对于日本茶道精髓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总而言之,日本茶道呈现出了佛中有茶、茶中有佛、佛离不了茶、茶因佛而兴的文化特色,故此有“茶佛一味”或“茶禅一味”之说。
                  茶籽的传播
                  中国茶种最早传播到东亚邻邦——日本。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805年,从中国学佛归来的最澄禅师将茶籽带回日本,并栽种于日本贺滋县的日吉神社的旁边,从而使那里成为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的比睿山东麓还立有一块“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有茶树在茁壮成长。
                  宋朝时候,又有一位荣西禅师从中国携带茶籽回日本种植。他在登录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即撒下茶籽,种植茶树。此外,荣西禅师还把茶籽播种到了九州的背振山,繁衍出漫山遍野的茶树,并形成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
                  日本茶业经过引种、扩种、再植等长久缓慢的发展历程,到了19世纪以后,茶业发展逐步步入了上升时期。
                  日本茶道
                  日本的饮茶风尚,是由贵族社会逐渐向广大群众普及的。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同时也具有日本的民族特色,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特有的内蕴。
                  16世纪末,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汲取并继承了历代茶道精神,正式创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内容精炼而内涵丰富。它以日常生活行为为基础,与宗教、伦理、哲学和美学艺术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饮茶不仅仅是一项饮食活动,更是要通过茶事活动来学习礼仪、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观和道德观。

                  物哀、余情、残心,也结合了部分日本茶道的因素。
                  物哀,不仅仅是伤悼物的伤损,而是将关注的心放在对终将变迁的事物的怜惜上。余情,并非所剩无几的感情,而是持有绵绵不绝的情意。残心,不是无望空寂的心,是接受不完美,心领神会会,是即使物尽人空,幡然回望时依然持有的眷爱之心。
                  茶道 - 少司命


                  18楼2015-08-17 19:31
                  回复
                    (引一首诗)
                    茶的情诗
                    张错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
                    轻轻的
                    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8-18 09:48
                    回复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几乎没有离开过茶。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8-23 19:50
                      回复
                        茶,常被灌予禅的意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8-25 00:40
                        收起回复
                          茶呈万象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8-25 15:34
                          回复
                            1、茶性
                            指口腔的刺激感。包括香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
                            指口感上的丰富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分为扬、平、沉等。
                            4、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种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
                            指苦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
                            6、生津
                            指两颊、舌面、舌底、由唾液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
                            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图片]9、水性
                            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
                            指口感表现出的先后顺序。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
                            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锁喉。
                            12、饱满
                            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
                            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他香味。
                            14、果酸味
                            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
                            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
                            16、水味
                            冲泡或储存不当产生所产生的茶水分离现象。
                            17、青味
                            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
                            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图片]19、茶气
                            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为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陈韵
                            经岁月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21、茶水分离
                            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22、入口即化
                            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23、爽朗
                            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24、舌底鸣泉
                            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5-10-23 18:49
                            回复
                              观音,雅韵。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5-12-28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