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止戈吧 关注:3,099贴子:77,008

呃...关于...火枪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术的演进
早期案例:
1.西班牙大方阵(tercio)
西班牙大方阵是一种充分利用火绳枪与肉搏单位能力的早期战术,发明者是西班牙军事家贡萨罗·德·科尔多瓦。
这种方阵曾称霸一时,其良好的机动性与强大的杀伤力使欧洲传统部队吃到了大苦头,被称为“将冷兵器时代军队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的战术,曾在那不勒斯会战中击败过战斗力强大的瑞士长矛兵。

西班牙大方阵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十二个连队组成的,每连250人,十二个连队分为十个长枪兵连,与两个火枪手连,每连又分为十个被称为“escuadra”的队,每队25人。第二种是十个连队,分为两个火枪兵连与八个长枪兵连,每连300人,也有escuadra。
tercio由于地形与战场形势不同,人员、武器配置会有所变动,其战术与队形亦会改变。
另,除作战单位外还有一些被称为staff的永久编制人员(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方阵长[Maestro de Campo]:他统帅步兵方阵并拥有8人规格的私人护卫。军士长[The major sergeant (El sargento mayor)]:步兵方阵的第二级指挥官。他负责步兵方阵战术上的组织以及并担任第二连队的队长。军需官[The paymaster (Fiscal militare)]:负责步兵方阵的财务工作,有3个助手。宪兵长[Chief of the military police (barrachel de campa?a)]:负责维持军纪,有6名助手。破阵首席随军教士[Chief Chaplain]:手下有两名普通随军教士。首席监督官[Chief Clerk (furiel mayor)]:负责监督[原文In charge of the intendancy]。首席医师[Chief Surgeon (cirujano mayor)]:负责医疗事务。首席鼓手[Chief Drummer (tambor mayor)]:掌管步兵方阵中的所有乐师并负责传递军令。2、荷兰莫里斯方阵西班牙方阵的改进型,其优点是易调度、火力猛、训练成本低。长枪兵居中,火枪手位于两侧,一组为240人,长枪:火枪为1:1


IP属地:山东1楼2015-08-20 21:31回复
    往后--线式战术(线性战术)
    说到线式战术,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瑞典国王 古斯塔夫·阿道夫,他对荷兰的战术体系进行了改进,与上文提及的莫里斯有一定的联系(古斯塔夫是莫里斯的忠实崇拜者)。

    古斯塔夫·阿道夫将队伍纵深变浅纵深变宽(6列纵深),缩小了队伍规模,其火枪手与长枪兵的配置方式与莫里斯方阵(横队)相近,他还采用了威力惊人的三段式排射(下文会提及),极大提高了火枪兵们的震慑能力。
    古斯塔夫用他的线式战术相继获得了对俄国,对波兰,以及对德意志来说是噩梦的三十年战争的胜利,使瑞典成为一个地跨芬兰、德意志、里加湾、芬兰湾的北欧大国,他本人也被称为“北方雄师”。


    IP属地:山东3楼2015-08-21 17:00
    收起回复
      越来越宽的正面与越来越浅的纵深
      再后来,人们发现,只需要3列纵深的线列步兵,即可有效抵挡骑兵冲击,于是各国纷纷把原来又厚又密的阵型给增宽增薄,火力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挥。士兵之间的间隙更小,以至于他们的衣服需要更贴身,他们的帽檐也要更窄。燧发枪的改进使得点火率提高,纸壳弹药的问世使得装弹效率大幅提升,这些装备上的改进意味着,线阵的战斗力正在成倍增加,线式战术也发展到一个极高的高度。


      IP属地:山东5楼2015-08-21 18:24
      回复
        呃....后面还有,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先更到这,我往后会讲更多更细的东西。


        IP属地:山东6楼2015-08-21 18:26
        回复
          对这个时代了解不多,刚好科普了
             ——为什么死的都是好人?——因为懦夫都躲起来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22 08:45
          回复
            养肥了再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8-22 13:19
            回复
              纵队战术
              说到纵队战术,我们不得不再提到一个人--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妇孺皆知。

              拿破仑时期,法国的线列步兵训练极少通常受训几周就被扔上战场,缺乏训练的火枪兵们无法形成像英军与普鲁士军队那样的强大火力,其组织纪律性也较差,但是有一点,随着的法国大革命的滚滚洪流而来的大批士兵们士气高昂。拿破仑利用这一点,首创了纵队战术。


              IP属地:山东9楼2015-08-22 18:04
              回复
                (接上文)
                说到纵队战术,我认为还应提到一场战役,是很早,很早以前的马拉松战役。
                说到马拉松战役,我们很可能只记得那个为了它而跑死的士兵--斐力庇第斯,殊不知,它还是一次密集纵阵队形的成功实践。

                在马拉松平原,雅典军队面对面对十倍于己的波斯人,充分利用两翼沼地优势,以密集方阵冲击松散的波斯军队,仅以百余人的损失屠杀了波斯6400人,一举击溃波斯人,守住了雅典,也保护了希腊。
                分析:
                1、雅典人的军阵为哑铃型,两翼厚,中间薄,专门针对波斯骑兵的两翼迂回战术。
                2、阵型密集,队伍纵深大,冲击力度大。
                3、缺乏盔甲保护的波斯骑兵根本无法从正面撼动武装到牙齿的雅典重装矛兵组成的阵线。
                4、雅典人充分利用两翼沼泽
                从这里看出,纵队阵型有一部分希腊密集阵的影子,都是大纵深密集冲锋以求其造成的巨大冲量,都要运用地利、士气等因素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但不同的是,希腊士兵们训练有素、防护良好。
                总之,提到马拉松战役的目的是强调”冲量“的重要性,为何缩小队伍正面,加大纵深反而能提高战斗力呢?缩小了正面作战人员数量不就少了么?是的,这样调整队伍使得作战人员数量减少,但是加大的队伍厚度使得队伍在冲到敌军阵中时使后面的士兵撞到前面的士兵,再后面的士兵再撞到前面的士兵,从而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如果力度足够大,甚至可以把敌阵一分为二致使敌人溃散。
                所以,面对正规线式战术那薄薄的三列线阵,采用密集纵队冲击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而且,较窄的正面使得排成纵队的线列步兵们冲锋时承受射击的伤亡减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士兵们不会在冲锋过程中溃散。


                IP属地:山东10楼2015-08-22 18:58
                回复
                  呃.....先更到这


                  IP属地:山东11楼2015-08-22 18:59
                  回复
                    开更


                    IP属地:山东12楼2015-08-24 16:33
                    回复
                      斜形战斗队形
                      很有意思的战术,行军时部队排成三列横队在战场进行快速穿插,到达指定位置后全体转身,纵队变横队,有良好的机动性并可以很好地发挥火力。发明者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IP属地:山东13楼2015-08-24 16:43
                      收起回复
                        散兵线战术
                        散兵线战术是主要依托火力与机动性取胜的战术,士兵们不再排成紧密线阵,而是摆成松散的散兵线,此时线膛枪已经发明,线膛枪的准确度与杀伤力远优于滑膛枪,除法国外的大多数国家运用散兵线战术时普遍使用线膛枪。


                        IP属地:山东14楼2015-08-24 16:53
                        回复
                          好了,开了个小头,往下是细节问题。


                          IP属地:山东15楼2015-08-24 16:53
                          回复
                            楼主快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8-26 21:20
                            回复
                              没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8-27 0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