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帮帮吧 关注:2,877贴子:5,047

渔帮帮水产养殖技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渔帮帮水产养殖技术每日更尽情期待!


1楼2015-08-25 13:45回复
    四五月份华南地区南美白对虾弧菌病害情况分析及处理
    2013年、2014年华南地区的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暴发比往年严重,有些地区排塘率达9成以上,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在2013年经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其元凶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沿海半咸水水域中的副溶血弧菌。该细菌经口传播并定植在对虾消化道产生毒素引起组织损坏,并造成对虾肝功能紊乱及消化系统障碍,然后引发病害死亡。
      2015年华南地区早造虾似乎并没有完全避免2014年、2013年早期EMS问题。据我们了解,今年早期投苗的广西、广东台山、珠三角地区20-30天之间的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胰脏发红、肠胃红、红须断须、红尾等症状,进而肝胰脏萎缩、空肠胃、红体甚至偷死。排塘率很高。
      由于天气原因,进入今年1月份以来华南地区气温一直偏高少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干旱情况。因为这些天气问题,广东广西地区缺少淡水地区放苗退后,部分地区甚至空塘。广东台山地区4月底5月份基本上放苗结束,有些圩区盐度10几格,放苗基本上都在20-30天左右。广西钦州、防城港地区也是缺少淡水地区只能高盐度放苗,部分养殖户直到现在还有空塘没有放苗,放苗基本在20-30天左右。广西党江地区当地养殖户放苗大多在农历正月里,放苗时普遍在10几格,基本上放苗70-80天左右。珠三角地区在冬棚虾卖虾后陆续放苗,放苗基本在40-60天左右。
      


    3楼2015-08-25 14:17
    回复
      2025-08-20 20:45: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年早期出现的问题我们分析,基本上以弧菌感染为主要原因。由于天气少雨干旱,华南沿海地区普遍盐度较高,很容易滋生弧菌。例如广西犀牛脚部分地区盐度甚至在20格以上,该地区放苗在20-30天后出现肝胰脏发红、红须断须、红尾、虾身发暗麻点多等感染弧菌后的初期症状。5月初以来下雨天增多,又刮北风降温导致水变,菌藻失衡,池底死藻增多,3月以来气温又偏高,池塘底部缺氧恶化,厌氧菌大量繁殖,为弧菌大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养殖户发现虾趴边、肝萎缩、空肠胃、红体时再采取治疗时基本上为时已晚,很多人不得不排塘。广东台山地区近期也相继出现类似情况。
        广西北海地区投苗较早,2014年4-5月份雨水很多导致虾病爆发排塘严重。2015年同期天气相对稳定少雨,只是近期天气变化才导致70-80天的虾开始出现问题,但基本上达到100条以上,部分虾有60多条卖20元左右,基本上能赢利或者保本。北海地区放苗时盐度也较高,到上料台之前也出现弧菌感染等问题,部分养殖户在我们的指导下,大部分处理好了弧菌感染,避免了排塘现象。下面介绍一下处理情况:
        放苗后到上料台这段大约30天左右的时间内,我们发现经常加强营养的虾苗肠道和肝胰脏发育会很好,肝膜清晰,肝颜色黑褐色,转肝过程顺利(养殖户一般使用富含酵母、鱿鱼粉、B族维生素的“多喂美”泼水、拌料投喂虾苗)。肝脏功能是分泌消化酶与吸收、贮存营养物质。同时,肝脏有解毒和防御功能,代谢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激素。肝脏受损,对虾全身器官将会崩溃,因此在前30-40天之前保肝护肝是最重要的工作。弧菌感染白虾的途径一般是从口而入(部分案例也有虾脱壳后硬壳不顺利体表感染弧菌案例),当虾肝脏发育不良,转肝不正常时,往往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感染弧菌,出现红肝红胃、须尾发红、须易断症状(每毫升水体中溶藻弧菌、河弧菌二种“黄菌”超过10000个以上,也容易感染虾体后容易出现以上症状,这种现象也有其他研究机构做过类似报到)。
        我们发现当发现虾出现弧菌感染初期症状时,检测水体和肝胰脏弧菌数量时,TCBS培养基平板上时常看到黄菌超标严重(TCBS平板上2-3mm、3-5mm的黄色菌落数大于100个以上)。
        当水体中绿弧菌这种高致病弧菌超标时(在TCBS培养基平板上3-5mm的副溶血弧菌数超过3个以上),白虾会出现趴边、空肠胃、刚胰脏萎缩症状。当水体中绿菌(直径2-3mm的创伤弧菌超过100个以上)时,白虾会出现头胸甲下沿水肿、虾身甲壳溃疡。此时白虾弧菌感染已经到了后期,比较难以控制,可能出现大量的红体死亡,直接导致排塘。
        我们也看到过几例特殊的案例,从投苗以来水色比较稳定,呈漂亮的黄绿色(塘口总碱度较高,在120-180之间),吃料也很好。检测池水中弧菌时发现数量很少,但是我们同时检测虾体肝胰脏时,却发现了大量的黄绿菌落,此时白虾已经出现趴边、肝萎缩、空肠胃、红体等症状,结果30天左右的虾不得不排塘。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水体控制很好,水色藻相都很好,但是并不一定虾不感染弧菌!这在此之前,一些媒体也有过报道过类似案例报到。
       


      4楼2015-08-25 14:18
      回复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得出一些结论:
          1、 前30-40天之前,要特别注重白虾肝胰脏的发育和转化,转肝顺利,肝脏功能完整,虾体免疫力好,不容易感染弧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池水中存在少量弧菌,虾也不一定发病的原因之一。
          2、 当发现弧菌初期感染症状,红肝红胃红肠、红须断须红尾、红腿黄腿、虾身颜色深有斑点时,及时泼洒中药、拌服蛭弧菌、乳酸菌等护肝护肠,杀灭肝胰脏、肠胃中的弧菌,避免进一步感染。
          3、 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虾肝胰脏、肠胃、虾身,吃料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检查水体和虾体弧菌数量,并马上采取处理措施(不要等弧菌检测结果出来后再采取措施,这样往往耽误治疗时间)。我们使用如下方案后,弧菌感染症状逐步消失,虾子摄食正常。
          a、傍晚使用颗粒的溴氯、二溴海因(对藻类的影响小,避免使用最藻类影响较大的消毒剂)2亩/袋进行池底消毒,控制池底弧菌数量;
          b、晴天上午使用“肝胆利康散”2袋+“本草膏”1瓶用2亩泼水保肝护肝,促进红肿肝胰脏恢复,情况严重可以连用2天后肝胰脏正常,效果比较明显;
          c、下午使用“克菌状元”(高浓度蛭弧菌)1瓶+“状元红”2瓶拌80斤饲料喂一餐,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杀灭肠胃和肝胰脏中的弧菌,使用下来肠胃发红症状减少;
          4、我们提醒养殖户注意改良池底的观念。一般养殖户认为放苗前15-20天不用多改底。这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藻相情况灵活运用。如果像今年5月之前高温天气多,藻相易变,藻类老化时间加快,池底堆积过多死藻,很容易成为弧菌大量繁殖的温床。我们建议养殖户要经常使用氧化性底改,例如“底安康”和“净底状元”(氧化性更强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良池底,根据温度、天气变化来灵活改底,随着温度升高要经常性改底,最好交替使用氧化性底改,效果会更好。


        5楼2015-08-25 14:18
        回复
          四五月份华南地区南美白对虾弧菌病害情况分析及处理
          2013年、2014年华南地区的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暴发比往年严重,有些地区排塘率达9成以上,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在2013年经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其元凶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沿海半咸水水域中的副溶血弧菌。该细菌经口传播并定植在对虾消化道产生毒素引起组织损坏,并造成对虾肝功能紊乱及消化系统障碍,然后引发病害死亡。
            2015年华南地区早造虾似乎并没有完全避免2014年、2013年早期EMS问题。据我们了解,今年早期投苗的广西、广东台山、珠三角地区20-30天之间的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胰脏发红、肠胃红、红须断须、红尾等症状,进而肝胰脏萎缩、空肠胃、红体甚至偷死。排塘率很高。
            由于天气原因,进入今年1月份以来华南地区气温一直偏高少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干旱情况。因为这些天气问题,广东广西地区缺少淡水地区放苗退后,部分地区甚至空塘。广东台山地区4月底5月份基本上放苗结束,有些圩区盐度10几格,放苗基本上都在20-30天左右。广西钦州、防城港地区也是缺少淡水地区只能高盐度放苗,部分养殖户直到现在还有空塘没有放苗,放苗基本在20-30天左右。广西党江地区当地养殖户放苗大多在农历正月里,放苗时普遍在10几格,基本上放苗70-80天左右。珠三角地区在冬棚虾卖虾后陆续放苗,放苗基本在40-60天左右。
            今年早期出现的问题我们分析,基本上以弧菌感染为主要原因。由于天气少雨干旱,华南沿海地区普遍盐度较高,很容易滋生弧菌。例如广西犀牛脚部分地区盐度甚至在20格以上,该地区放苗在20-30天后出现肝胰脏发红、红须断须、红尾、虾身发暗麻点多等感染弧菌后的初期症状。5月初以来下雨天增多,又刮北风降温导致水变,菌藻失衡,池底死藻增多,3月以来气温又偏高,池塘底部缺氧恶化,厌氧菌大量繁殖,为弧菌大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养殖户发现虾趴边、肝萎缩、空肠胃、红体时再采取治疗时基本上为时已晚,很多人不得不排塘。广东台山地区近期也相继出现类似情况。
            广西北海地区投苗较早,2014年4-5月份雨水很多导致虾病爆发排塘严重。2015年同期天气相对稳定少雨,只是近期天气变化才导致70-80天的虾开始出现问题,但基本上达到100条以上,部分虾有60多条卖20元左右,基本上能赢利或者保本。北海地区放苗时盐度也较高,到上料台之前也出现弧菌感染等问题,部分养殖户在我们的指导下,大部分处理好了弧菌感染,避免了排塘现象。下面介绍一下处理情况:
            放苗后到上料台这段大约30天左右的时间内,我们发现经常加强营养的虾苗肠道和肝胰脏发育会很好,肝膜清晰,肝颜色黑褐色,转肝过程顺利(养殖户一般使用富含酵母、鱿鱼粉、B族维生素的“多喂美”泼水、拌料投喂虾苗)。肝脏功能是分泌消化酶与吸收、贮存营养物质。同时,肝脏有解毒和防御功能,代谢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激素。肝脏受损,对虾全身器官将会崩溃,因此在前30-40天之前保肝护肝是最重要的工作。弧菌感染白虾的途径一般是从口而入(部分案例也有虾脱壳后硬壳不顺利体表感染弧菌案例),当虾肝脏发育不良,转肝不正常时,往往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感染弧菌,出现红肝红胃、须尾发红、须易断症状(每毫升水体中溶藻弧菌、河弧菌二种“黄菌”超过10000个以上,也容易感染虾体后容易出现以上症状,这种现象也有其他研究机构做过类似报到)。
            我们发现当发现虾出现弧菌感染初期症状时,检测水体和肝胰脏弧菌数量时,TCBS培养基平板上时常看到黄菌超标严重(TCBS平板上2-3mm、3-5mm的黄色菌落数大于100个以上)。
            当水体中绿弧菌这种高致病弧菌超标时(在TCBS培养基平板上3-5mm的副溶血弧菌数超过3个以上),白虾会出现趴边、空肠胃、刚胰脏萎缩症状。当水体中绿菌(直径2-3mm的创伤弧菌超过100个以上)时,白虾会出现头胸甲下沿水肿、虾身甲壳溃疡。此时白虾弧菌感染已经到了后期,比较难以控制,可能出现大量的红体死亡,直接导致排塘。
            我们也看到过几例特殊的案例,从投苗以来水色比较稳定,呈漂亮的黄绿色(塘口总碱度较高,在120-180之间),吃料也很好。检测池水中弧菌时发现数量很少,但是我们同时检测虾体肝胰脏时,却发现了大量的黄绿菌落,此时白虾已经出现趴边、肝萎缩、空肠胃、红体等症状,结果30天左右的虾不得不排塘。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水体控制很好,水色藻相都很好,但是并不一定虾不感染弧菌!这在此之前,一些媒体也有过报道过类似案例报到。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得出一些结论:
            1、 前30-40天之前,要特别注重白虾肝胰脏的发育和转化,转肝顺利,肝脏功能完整,虾体免疫力好,不容易感染弧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池水中存在少量弧菌,虾也不一定发病的原因之一。
            2、 当发现弧菌初期感染症状,红肝红胃红肠、红须断须红尾、红腿黄腿、虾身颜色深有斑点时,及时泼洒中药、拌服蛭弧菌、乳酸菌等护肝护肠,杀灭肝胰脏、肠胃中的弧菌,避免进一步感染。
            3、 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虾肝胰脏、肠胃、虾身,吃料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检查水体和虾体弧菌数量,并马上采取处理措施(不要等弧菌检测结果出来后再采取措施,这样往往耽误治疗时间)。我们使用如下方案后,弧菌感染症状逐步消失,虾子摄食正常。
            a、傍晚使用颗粒的溴氯、二溴海因(对藻类的影响小,避免使用最藻类影响较大的消毒剂)2亩/袋进行池底消毒,控制池底弧菌数量;
            b、晴天上午使用“肝胆利康散”2袋+“本草膏”1瓶用2亩泼水保肝护肝,促进红肿肝胰脏恢复,情况严重可以连用2天后肝胰脏正常,效果比较明显;
            c、下午使用“克菌状元”(高浓度蛭弧菌)1瓶+“状元红”2瓶拌80斤饲料喂一餐,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杀灭肠胃和肝胰脏中的弧菌,使用下来肠胃发红症状减少;
            4、我们提醒养殖户注意改良池底的观念。一般养殖户认为放苗前15-20天不用多改底。这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藻相情况灵活运用。如果像今年5月之前高温天气多,藻相易变,藻类老化时间加快,池底堆积过多死藻,很容易成为弧菌大量繁殖的温床。我们建议养殖户要经常使用氧化性底改,例如“底安康”和“净底状元”(氧化性更强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良池底,根据温度、天气变化来灵活改底,随着温度升高要经常性改底,最好交替使用氧化性底改,效果会更好。


          8楼2015-08-25 16:19
          收起回复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藻与菌的调控技术
             传统的养虾理念是“养虾先养水”,养水则培藻。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养殖密度的增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证明,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关键是“培藻”和“培菌”,构建藻菌平衡的生态。
              一、对虾养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
              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营造适宜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
              “培藻”的作用:(1)能保持养殖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2)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3)营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适的透明度,抑制底生丝藻、有害藻类、寄生虫的繁殖;(4)通过浮游微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为虾苗—幼虾提供优良活饵料,提高虾苗—幼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培菌”的作用:(1)以菌克菌,有益菌形成优势,能抑制有害菌(弧菌等)的繁殖生长,减少病害发生;(2)能够及时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促进优良藻类生长;(3)有益菌能够形成生物絮团,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也可以成为对虾的优质活饵料,节约饲料。
             


            9楼2015-08-25 16:19
            回复
               二、虾塘藻与菌的调控技术
                1.培藻的技术要点
                (1)具备优良的水源
                注意不要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杀藻剂,避免破坏水源中的藻种。
                (2)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培水
                由于阳光充足,藻类生长较快,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营养素。
                (3)选择合适的培藻营养素
                浮游藻类是浮游在水中,能快速利用溶解在水中的营养,需要使用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营养素。农用的化肥(尿素、磷肥、碳铵等),适用于种植业,通过被土壤吸收,为植物提供营养。如果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化肥进行培藻,只有少部分营养被藻类利用,大多部分营养却被池泥吸收,会使池底有机质过多,引起底质恶化,也容易造成蓝藻等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2.培菌的技术要点
                (1)培菌的时机
                水体消毒后,池塘中的细菌数量较少,应及时补充有益细菌,快速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养殖过程中应定期使用有益细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细菌在池塘中的优势生态位。
                (2)选择合适的有益细菌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证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种有益细菌适合在对虾养殖中使用。芽孢杆菌适合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乳酸菌可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而选择使用。
                (3)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缺乏碳源,使用“糖蜜”可补充碳源,促进“菌相”和“藻相”稳定。
                3.藻类营养素的种类
                (1)无机复混营养素:氮磷比(N∶P)适宜浮游绿藻和硅藻的需求,溶解性好,不易为池底胶泥吸附,能够快速促进藻类生长。适合土池或老化池塘使用,也可用于养殖前期快速培藻。
                (2)无机有机复混营养素:含氮、磷、有机质、生物发酵物等多种成分,既能快速培养绿藻和硅藻,又能保持长久肥效。适合新池、铺膜池、沙质底池塘使用。
                (3)微量元素营养素:含钙、镁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碳源,可补充藻类所需的微量元素,调节碳氮比,促进水体中营养的平衡,稳定藻相。适合养殖过程中藻类繁殖不良,水色变清、出现“倒藻”等情况使用。
                (4)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含有益菌、碳源、有机营养等,能够促进藻类和浮游动物繁殖,营造优良水环境。具体方法:芽孢杆菌、麸皮或米糠,加适量的水,浸泡发酵6~8小时,发酵过程用曝气头充气,效果更好。
                4.藻与菌的调控措施
                (1)放苗前,在放养虾苗之前5天~7天,合理施用藻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进行培藻和培菌,优化养殖水环境,培养优良活饵料和有益生物絮团。放苗时,水色不宜太浓,最好保持透明度50厘米左右。土池或老化的肥塘,适用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新池、铺膜池、沙质底的瘦池,宜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
                (2)放苗后,虾苗和浮游动物摄食浮游微藻,会引起水色变清,应注意及时补肥,促进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质稳定。一般在放苗后3天左右,及时补肥和培菌,保持藻菌平衡。
                (3)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稳定是对虾养殖管理过程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必须注意“及时培藻”和“定期培菌”。
                养殖过程中因大雨、降温、转风向、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不当,引起藻类死亡,使水色变清,需要施用芽孢杆菌分解微藻类残体,并补施无机复混营养素重新培养微藻。当水体中微量元素不足时,藻类繁殖较慢,可配合使用微量元素营养素。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水体出现水色过浓、蓝藻繁殖较多时,不宜使用药物进行杀藻。先使用芽孢杆菌,配合光合细菌,可有效控制藻类过度繁殖;情况严重时,重复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控。
                大量的养殖成功案例证明,采用合理的藻与菌的调控技术,使对虾养殖池塘藻菌的保持平衡,营造稳定的池塘水环境,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成功率。
                关于南美白对虾苗肝脏小白点、慢性肝炎和转肝期调理
                以下观点很多是本人在养殖过程中观察所得,有些观点也可能缺乏科学依据,并不能概括全部,写出本文的目的也在于分享本人研究的方向能和各位同仁共享,共同探讨。
                肝脏的功能在于生物转化,储存营养,解毒等功能。正常虾的肝脏发育都会发育成肝形状完整,有棱有角的形态,表面覆盖银白色的肝包膜,至于颜色转肝期转的比较好的就是那种偏黑色调,棕黑色等暗色调。现在论坛上一些大神的观点认为转肝期是虾的食性转化问题,至于是食性转化还是虾苗的肝发育的形态转换,有待研究。而本人认为转肝期有两个(仅代表私人观点,不喜勿喷),在水温比较合适的情况下,虾苗放下去2-4天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发黄发绿现象,慢慢的一部分虾的肝脏就往褐色调转化,在13-16天左右肝脏就会转化成形状完整,有棱有角,偏黑色棕黑色等暗色调,这是我认为的第一个转肝期。那在第一个转肝期我们要怎样调理才能把肝脏调理好点呢?维c(指的是那类含有效成分比较高的纯维C)是很好的解毒物质,和复合维生素B搭配,适当的量对肝的转化是很有帮助的。再搭配一些保肝类的中草药在第一个肝脏转化后期使用,效果很漂亮,我是用这种方式调理虾的肝脏,顺带提醒下,像三黄,五黄类的清热解毒效果比较强烈的中草药在第一个转肝期还是慎用的比较好。


              10楼2015-08-25 16:19
              收起回复
                华东地区土塘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放苗注意事项
                华东地区温度逐渐升高,5月份开始大量外塘陆续放苗,在放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适宜的水质指标
                  PH值的高低对放苗质量的影响:由于藻类的影响,PH值在放苗的时候有的高于9.0,过高的PH值对于白对虾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 。当PH值过高时,建议使用EM(EM养水王)+红糖。
                  2、改底少,前期底泥恶化
                  为什么要在苗还没有放或者刚放苗时改底?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白对虾不开始大量喂料是不用改底的,这也是直接导致后期亚硝酸突然升高的主要原因。华东地区基本都是老塘,很多池塘清淤不方便,导致后期亚硝酸持续升高,把底改做在前面,这样会减少后期的池塘化学耗氧量,同时把池塘底质中的有机质分解给藻类利用,也减少了前期肥水产品的使用。建议在放苗前一星期使用500g/亩.米的底特爽,在放苗后一个月内10-15天一次。
                  3、前期控料,虾吃不饱
                  在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前期控料的成功率明显低于不控料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和一代苗的成长有关系,在池塘中饲料不足,会导致虾吃泥皮、死藻。长期以往,肝脏会出现病变以及空胃、空肠的情况,直接导致后期白对虾吃料慢、生长不均匀、发病率高,建议在保证饲料投喂的前提下在饲料中拌瑞安泰和健乐宝投喂。
                  4、不恰当的肥水
                  前期大量的肥水会导致PH值升高:在华东地区最好是放苗透明度保持30-50cm,PH值保持在8.5-8.8之间。水体大量肥水,也会导致水体溶氧过高,致使对虾的器官损伤,肌肉出现白浊。并且在天气突变的情况下出现藻类应激,大量的藻类死亡,出现藻毒素,导致虾出现因水质变化带来的应激。在华东老塘中建议少量的补充碳肥(硅藻旺),以及投放少量的底改产品(底特爽)就能分解足够的肥料够藻类吸收,使水质保持一定肥度。
                  特别注意在放苗以后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钙镁多矿之类的产品,以增加苗的活力,来缓解对虾苗短期内大量脱壳引起的软壳虾的出现。


                12楼2015-08-25 16:20
                回复
                  2025-08-20 20:39: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早造虾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2月或3月份放苗的早批都结束了,应该都进入第二批养殖了,这批虾我们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无非就两个:
                    第一、连续阴雨天、气温、水温低。这个影响对虾无法正常生长也只能期待天气好转咯,但是这个期间的水质和虾容易出问题,因为长期无太阳的光合作用和一直低水温的环境藻类必定也无法正常繁殖,所以水慢慢变清,又无太阳无法肥水,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受破坏。这个倒是好处理,每天保持解毒,泼应激药和2天一次底改。坚持做!保虾健康不死要紧。
                    第二 、特异副溶血性弧菌。我们的塘发病前无任何征兆,水色良好各项指标吃料正常。爆发后吃料直线下降,几条漫游水面空肠空位料台也有,捞出直接确认了副溶血弧菌。所以卖虾什么都没多想。毕竟那时候研究这个的不多,所以很多人也无法解释。得这个病主要是平常没有定期消毒观念,毕竟我去年和前年养整造虾下来没消毒过(放苗前消毒除外)
                    方法:所以发现后就直接消毒另一个塘了。然后肥水加有益菌慢慢抑制弧菌,铜碘拌料,正常养殖外加20天消毒一次还好保住了另外的塘。
                    这个貌似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方法其实做好了,坚持做了,就可以防御弧菌爆发。上批虾大问题主要就这两个大问题。
                   


                  13楼2015-08-25 16:20
                  回复
                     现在随着6 7月份的天气越来越热,“蓝藻”和“白便”注定要成为大家的头条头痛的新问题!
                      这次写主要是跟大家说说用药技巧,和接下来蓝藻有可能爆发,和处理蓝藻的方式。还是只表明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做参考,白便的话处理方法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我就不乱写了,预防别人乱喷。
                      其实,我发现很多人养虾之所以成功率高,好多前期经常会泼洒光合细菌,EM菌有效地降解了硫化氢的危害,然而又得到净水助肥的作用。但到了中后期情况又不相同了,因为中后期塘底有机物,虾便,饲料剩的慢慢增多,所以中期底改相当重要,其实市面上很多底改个人都觉得不怎么样,比如清凉底改、大蒜底改、解毒底改、应激底改、中药底改......等等。这些都有沉降剂或落合剂主要把拉拉杂杂的东西沉底,治标不治本。我个人而言就喜欢生物底改和微生物底改,也就是含菌的底改,比如含有,芽孢杆菌、放线菌、粪链球菌、硝化菌、反硝化菌、或某种纯菌种符合沉降剂或载体的底改。
                      其实,养虾的每一种药都不止有一种作用,虾药上也都写得清清楚楚,但很多人只是喜欢记其中的一个作用,记住一个就不愿意再记了,就满足了,并且以后一直不愿意改变,成了习惯,使到自己本来仓库存放有的许多好东西都未能发挥出来。
                      比如这附近有人喜欢用大量的沸石粉(每次每亩50公斤以上)来净水,虽然效果不错但同时也污染了底质,因为费石粉是把有害毒素有害菌死藻都吸附沉底作用的,这是得不偿失的,但如果改为每隔3-5天就使用一次每次每亩2.5-5公斤,等于给虾塘的动植物补钙补镁既能够稳定水质又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也没有什么副作用,虽然净化水质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不是那么快速,但是方方面面都能顾及到了。
                      消毒也是这样,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损害了水质环境造成应激,尤其在水色不好溶氧不足很容易造成偷死虾。但如果改为减少剂量增加次数,如果是定期消毒的人把水色调好之后才消毒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接下来说说肥塘,我平常肥塘都会考虑到各项营养均衡,各种营养都要有这样藻类才能全副武装生长,如果缺那种营养盐或哪种微量元素都会导致肥不起或直接肥起有害藻了,一般消毒后的基肥要肥足,我会看有机肥和无机肥,氨、磷、钾、钙、镁、小肽、植物蛋白、动物蛋白、的药我才用,说到这有肥塘经验的人可能会问:“真的有一种药能有那么全的营养”? 答案是不可能的,都是几种药一起泡来肥塘的,我一般的方案是《氨基酸1桶、育藻膏1桶、大包肥1包,EM1桶》这些是建议大家的,如果高密度养殖的话我自己还会外加肽肥1包,生物肥水1包。然后下午加两三包肥水利生素。(现在我主要用微生物肥水、调水、底改了、正在学习试验摸索中)
                      


                    14楼2015-08-25 16:20
                    回复
                      2.长条臭腥蓝藻
                        这种藻平常很浓很水青绿,氧机附近一股臭腥味。打一瓢水肉眼也能看到一条条绿色的藻。
                        这种更难处理,首先不要喂虾。用加倍的光合细菌+腐植酸钠来预制蓝藻稳定水质,然后泡芽孢杆菌加红糖两小时泼洒,伴料也是加抗毒免疫多糖强体。傍晚能排污就排污,必须投增氧剂,重复以上工作两三天后视情况,如果蓝藻还是没有减少再重复两天,然后晴天早上肥塘,肥塘方法上面处理小球蓝藻很相近(详细就不写重复了,大家看着也头痛)。
                        处理蓝藻会产生应激,蓝藻越多应激越大,最好是早发现早处理,气温pH值异常升高这是蓝藻暴发的主要特点,掌握了这个特点早发现早处理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不是所有的蓝藻都很危险,很让人讨厌,蓝藻有很多种,毒素很高的不外是实球藻,就是如油漆一样绿色藻类,有些藻种如螺旋藻毒性较低,颤藻的毒素也低于实球藻。
                        不是所有的蓝藻都要灭杀,在池塘里藻类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在显微镜里能看到水里不但有绿藻,硅藻,如果还有让你不喜欢的蓝藻与甲藻,那么恭喜你!你的虾会非常安全。生物的多样性确定了你的池塘缓冲能力较强。
                        蓝藻的生长与PH值密切相关,不起眼的PH值是最重要的水质指标,蓝藻越多PH值越高。与此同时,已经存在蓝藻的池塘,如果迅速提高PH值,会在短时间内,比如说一天内,会让蓝藻大幅增加,所以当你下石灰时要三思。
                        蓝藻有藻毒,无论是在其死亡之后,还是在其死亡之前,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对人有诱发癌症的可能。当池塘是清一色的蓝藻时,对虾是非常不利的,严重时会导致食欲大幅下降,生长缓慢,肝脏收缩,脱壳不顺。
                        控制蓝藻方法,无非是通过控制PH值来抑制。推荐使用腐殖酸钠与光合细菌,当蓝藻不多时使用此办法。
                        灭杀蓝藻方法无非是药物直接灭杀,铜制剂、或者扑草粉、红霉素也可以。但所有的方法,如果有效,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氧气大幅下降!所以,杀蓝藻一定要三思!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杀藻后,一定要清除药物毒性、死藻毒素,连续两个晚上一定要使用增氧剂
                        去年中批有一个老头的水泥塘7亩,氧机4台,放苗62天发生倒藻,产生蓝藻仅接着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老头非常焦急,又是杀蓝藻解毒增氧拌料免疫多糖,后施肥又是放硝化细菌和芽孢,搞了两天没见很大好转,老头没了主意慌忙请教别人,然后就一下听这个说用这样,明天又听另一个说用另一样,折腾了十天,最后也是卖虾。这个例子说明:发生蓝藻,亚硝酸盐超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平常管理不善的结果。
                        老头一开始采用杀蓝藻藻后解毒,晚上增氧,排底污水,后肥水及放硝化细菌,然后拌料的措施是正确的但就是心太急了,长期积累的问题要想在一两天内彻底改变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一个逐渐改善的过程,心太急放药过多反而造成新的应激。所以大家遇到问题记得学习淡定然后分析反省。找正确方法,实在病虾太多也只能卖了。
                        养虾涉及到虾苗虾塘管理等等很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虾病原因必须逐个环节去寻找。
                        一些人喜欢把虾病原因往海水污染、恶劣天气、新病毒(弧菌)等目前还无法改变的方面去找,乍听起来也有道理,但又觉得往这些方面多谈无益,我们作为虾农,倒不如多从自己养虾的角度去反省,去交流,去改进提高,预防,这样会更实在一些。
                        养虾之所以还觉得难,主要是我们对养虾的一些特点还没有完全适应,对一些基础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掌握得好。
                        本人认为:一般来讲常见对对虾有危害的蓝藻有两种:丝状蓝藻和微囊藻。颜色虽有相近,藻相类别也似相同,但处理方法却又差异:
                        微囊藻如果不多可以考虑用大量的光合细菌(10斤一亩一次,4-7天一次)处理。如果已经出现对虾慢料甚至中毒打转了就必须赶紧杀灭(一般用硫氰酸红霉素100克+硫酸铜200克+粗盐5斤一亩,全溶之后池边泼洒,连续三天晚上注意加氧)之后换水重新调水。这里要注意对虾主要是吃到了死掉的蓝藻引起中毒才比较严重,而吃到活的蓝藻中毒却相对不是很明显。所以如果你要杀蓝藻一定要同时考虑换水是否方便的问题,而且一定要在三天内换掉死藻水!否则你的虾很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切记!
                        如是丝状蓝藻则不用那么麻烦,一般只要不是很大的虾(超过50条容易因丝状蓝藻引起黑鳃)不用刻意处理丝状蓝藻。只要吃料不慢,生长正常,蜕壳正常,丝状蓝藻反而会是养虾最稳定的水质。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分层水。不过丝状蓝藻一旦出现亚硝酸就很难处理了!具体原因我未曾深研实际经验而已,大家要小心!所以出现丝状藻类的水同样要经常培菌,防止亚硝酸突升! 其实两种蓝藻的水化也有一定区别,微囊藻往往pH会很高,平均一般会有8.8以上经常超过9.0。而丝状蓝藻的pH一般在8.6左右很难超过9.0;微囊藻很少会出现亚硝酸氨氮高的情况,一旦出现了就是微囊藻大量死亡之时,而丝状蓝藻容易出现氨氮亚硝酸升高现象。所以眼睛不佳的朋友可以通过水色和水华的不同来区分。希望不要一概乱杀而导致养殖事故!


                      16楼2015-08-25 16:21
                      回复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统统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放养高健康,不带病毒的虾苗; (4)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 (5)暴雨及水位变化过大时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 (6)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创造一个好的治疗环境;
                          (2) 全池泼洒21-高效消毒剂,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杀毒灵连用两次,巩固疗效。
                          内 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肝肠宝几种药物一起内服5天。
                          


                        18楼2015-08-25 16:22
                        回复
                          2、对虾白斑综合症
                            【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和弧菌
                            【流行】该病是对虾养成阶段的—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虾病,如果水质恶化突变,兼有弧菌感染或虾的免疫抗病力差,虾体内的病毒粒子就会大量复制,从而出现病症,一般见到虾发病后2- 3天,最多不超一周时间就会造成大批对虾的死亡。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虾小的2 cm,大者7-8 c m或更大的亲虾都易感染此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发病时间是3-11月份
                            【症状】病虾停止吃食,反应迟钝、弹跳无力,漫游水面或伏在池边水底不动,很快死亡。病虾头胸甲易剥离,有的甲壳可见明显呈花朵状的白色斑点,体表粘附污物。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放养高健康,不带病毒的虾苗; (4)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 (5)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 (6)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创造一个好的治疗环境;
                            (2) 全池泼洒克毒灵,使用最大安全剂量,连用两次;
                            (3) 全池泼洒杀毒灵一次,巩固疗效
                            内 服: 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灵或氟苯尼考+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或肝肠宝几种药物一起内服5-7天,对虾厌食时可泼洒或内服开胃解毒灵。
                           


                          19楼2015-08-25 16:22
                          回复
                             3、对虾黄头病
                              【病原】黄头病毒
                              【流行】此病以幼虾及放苗50-70天的斑节对虾最易发病,感染后3-5天发病率可达l00%,死亡率高达80-90%,主要是水平传播,鸟类(如海鸥)也是传播者之一,同时水质恶化的塘也易发此病。
                              【症状】病虾活力低下,食欲减退,不规则地游动于水面,头胸甲呈黄色或发自,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为淡黄色。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放养高健康,不带病毒的虾苗; (4)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 (5)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 (6)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亿龙杀毒灵,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I)。
                              内 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一起内服5-7天。
                              4、对虾杆状病毒病
                              【病原】杆状病毒
                              【流行】此病主要危害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水温高、水质差时易发病,死亡率高。
                              【症状】病虾反应迟钝,食欲差,体色深,鳃和体表有固着类纤毛虫、丝状细菌、附生硅藻等附着,肝胰腺变白、萎缩、生长缓慢、厌食、不脱壳、直至死亡。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毒克或克毒灵,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碘)。
                              内 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同时内服5-7天。
                              5、肝胰脏细小病毒病
                              【病原】肝胰脏细小病毒
                              【流行】]本病主要危害中国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也可以被感染,幼体期病情较重,死亡率一般在50%-90%.随着个体增长,病情减轻,亲虾多呈隐性感染而带毒.
                              【症状】肝胰腺变白、萎缩、坏死,甲壳软,有黑色斑,腹部肌肉变白。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的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及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毒克或威力碘,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I)。
                              内 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同时内服5-7天。
                              6、对虾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流行】此病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会患此病,属幼虾和成虾的疾病,在蜕皮时或蜕皮后死,幼体和仔虾不受其害,对虾育苗场不发生此病,水温高、水质差时易发病。
                              【症状】急性病虾体表甲壳变白或有褐色斑块,肌肉混浊不透明常上浮或悬挂于水的表面,游动迟缓、厌食、虾体翻转、腹部朝上。慢性病虾额剑变形歪曲,体表和鳃上有污物,生长慢,游泳反常,慢游水面或不动,腹部向上,沉于水底后又再次上浮下沉地反复着。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亿龙杀毒灵,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碘)。
                              同时内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拌料内服7天,同时还可添加开胃解毒灵增加摄食。
                              7、对虾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
                              【流行】此病主要危害养殖阶段的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 日本对虾,细菌入侵血淋巴并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全身性疾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 0%,甚至全部死亡。在水温25-30℃时流行,6-10月最常发生,可持续到11月,水质差的虾塘最易发病。
                              【症状】病虾在池边慢游或伏底,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红色,头胸甲及鳃区呈黄色,厌食。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20楼2015-08-25 16:22
                            回复
                              2025-08-20 20:3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对虾烂眼病
                                【病原】非01群霍乱弧菌
                                【流行】盐海区虾塘水质差,有机物过多,对虾外伤感染引起。发病季节3-10月,8月最多,感染率30-50%高的达9 0%,严重影响生长,死亡率不高。越冬亲虾也会发病。
                                【症状】:初病虾的眼肿胀,角膜颜色由黑色变为褐色,再烂成白膜状。重病虾眼全烂掉,仅剩下眼柄,全身肌肉白色。病虾呆滞,伏在池边或水面旋转打转。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溴氯海因、克毒灵、科洋杀毒灵(PVP-I)使用最大安全剂量连用两次;
                                内 服: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三黄散+虾用VC+B或保肝宁三种药物一起内服5天
                                


                              22楼2015-08-25 16: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