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虾黄头病
【病原】黄头病毒
【流行】此病以幼虾及放苗50-70天的斑节对虾最易发病,感染后3-5天发病率可达l00%,死亡率高达80-90%,主要是水平传播,鸟类(如海鸥)也是传播者之一,同时水质恶化的塘也易发此病。
【症状】病虾活力低下,食欲减退,不规则地游动于水面,头胸甲呈黄色或发自,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为淡黄色。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放养高健康,不带病毒的虾苗; (4)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 (5)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 (6)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亿龙杀毒灵,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I)。
内 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一起内服5-7天。
4、对虾杆状病毒病
【病原】杆状病毒
【流行】此病主要危害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水温高、水质差时易发病,死亡率高。
【症状】病虾反应迟钝,食欲差,体色深,鳃和体表有固着类纤毛虫、丝状细菌、附生硅藻等附着,肝胰腺变白、萎缩、生长缓慢、厌食、不脱壳、直至死亡。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毒克或克毒灵,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碘)。
内 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同时内服5-7天。
5、肝胰脏细小病毒病
【病原】肝胰脏细小病毒
【流行】]本病主要危害中国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也可以被感染,幼体期病情较重,死亡率一般在50%-90%.随着个体增长,病情减轻,亲虾多呈隐性感染而带毒.
【症状】肝胰腺变白、萎缩、坏死,甲壳软,有黑色斑,腹部肌肉变白。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的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及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毒克或威力碘,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I)。
内 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同时内服5-7天。
6、对虾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流行】此病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会患此病,属幼虾和成虾的疾病,在蜕皮时或蜕皮后死,幼体和仔虾不受其害,对虾育苗场不发生此病,水温高、水质差时易发病。
【症状】急性病虾体表甲壳变白或有褐色斑块,肌肉混浊不透明常上浮或悬挂于水的表面,游动迟缓、厌食、虾体翻转、腹部朝上。慢性病虾额剑变形歪曲,体表和鳃上有污物,生长慢,游泳反常,慢游水面或不动,腹部向上,沉于水底后又再次上浮下沉地反复着。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治疗】
外 用:(1) 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虾用VC+B稳定水体;
(2) 全池泼洒亿龙杀毒灵,使用最大安全剂量;
(3) 全池泼洒科洋杀毒灵(PVP碘)。
同时内服::和外用同时进行,消炎抗菌(首次剂量加倍)+三黄粉+虾用VC+B+保肝宁几种药物拌料内服7天,同时还可添加开胃解毒灵增加摄食。
7、对虾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
【流行】此病主要危害养殖阶段的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 日本对虾,细菌入侵血淋巴并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全身性疾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 0%,甚至全部死亡。在水温25-30℃时流行,6-10月最常发生,可持续到11月,水质差的虾塘最易发病。
【症状】病虾在池边慢游或伏底,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红色,头胸甲及鳃区呈黄色,厌食。
【预防】(1)年底虾出塘后清掉池底的淤泥,彻底的深翻冻晒(2)放苗前用清塘净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死病源; (3)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保水灵、益池保、科洋益生菌调节水体,保持的良好水质和水环境,高温季节要适当加深水位;(4)暴雨水位变化过大以后要及时泼洒虾用VC+B,水质保护解毒剂或保肝宁防止应激反应;(5)平时每天在饲料中添加虾用VC+B、免疫活性促长剂或保肝宁内服,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