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人生吧 关注:10贴子:101
  • 6回复贴,共1

明朝的西域战略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整理一些 有关明朝 的西域战略问题 的看法 和解析,先开贴,慢慢填充中。。。


IP属地:广东1楼2015-08-29 11:01回复
    海运比陆路要更快,成本也更便宜。大航海以后基本上大部分国际贸易都是海运了,走陆路安全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太高。
       --Be the change you wanna see in the world.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29 11:59
    收起回复
      在明朝为何不进取西域这个问题上,分几步讨论。
      首先,是经济价值缺失。 涉及地理环境、蒙古西征、经济重心、经济负担
      其次,是政治环境险恶。 涉及蒙古人的分布、北面和西面的态势
      再次,是军事态势不利。 涉及漠南的收缩、西域小国的消失、军力的分散
      最后,是战略意义不足。 涉及传统汉地与西域的地理环境


      IP属地:广东8楼2015-08-29 22:23
      回复
        再次,是军事态势不利。由于北方经济受到削弱 和 漠南地区 的荒凉,在漠南边卫的驻军每年都要从内地运粮,给明帝国增加了一笔财政上的负担,明成祖于永乐初年 即裁撤、内迁边卫。漠南边卫 的军事收缩 无疑缩短了防线、减少了防御纵深,但却缩减了军事上的财政负担。永乐皇帝还把明都城迁到了北京,北京的地位陡然上升 这就需要在其周边重新布置 更多的力量 以保卫京师。边卫的内卫 就需要对 北边防御政策重新调整,明代九边军镇建制 应运而生,九边基本是在沿长城一线或以南的重要地方设置重兵。而明长城的修建基本就是依山川险要修建的,重在凭险设防,虽然牺牲了战略防御纵深,但总比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铺设重兵要来得 划算。在明代,西域主要由蒙古的一支对其进行统治,不再像汉朝或唐朝时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众多绿洲国家 可以充当都护府的屏障和支持,可以或剿或抚地进行笼络,从而逐步地控制整个西域。这就意味着 要控制整个西域必须从中原派出大量的士兵去分驻西域上的各个绿洲地方。面对统一的对手、陌生的地理环境、驻军军力的分散、西域上基本无险可守的草原和大片沙漠、粮草供应和经济开发的困难、北边防御的战略纵深缺失,这些 问题 都使 长期进驻西域成为 损耗严重 而又危险的行为。


        IP属地:广东11楼2015-08-30 22:21
        回复
          最后,是战略意义不足。 在占据了富庶的江南 和其他传统汉地后,明王朝的正式行政区范围 就基本稳定下来了。在这 两京一十三省 的地方,朝廷分别设置了 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三司以分管 地方的民政、军政 和 司法。而在此 以外的外围 地方则大多 荒凉、难以开发和适应农耕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国家,此时已无必要 过分地向外扩张。广阔的 南方水田 和北方旱地 为帝国内的人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九边军镇的重兵和山川险要上的长城 护卫着境内的百姓。中国自古在这 十五省的地盘上发展起来,无论是强大的汉朝 还是繁盛的唐朝,而当在塞外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的胡人看到富庶的中原 总是不免 心生羡慕或妒忌。


          IP属地:广东12楼2015-08-31 17: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