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是军事态势不利。由于北方经济受到削弱 和 漠南地区 的荒凉,在漠南边卫的驻军每年都要从内地运粮,给明帝国增加了一笔财政上的负担,明成祖于永乐初年 即裁撤、内迁边卫。漠南边卫 的军事收缩 无疑缩短了防线、减少了防御纵深,但却缩减了军事上的财政负担。永乐皇帝还把明都城迁到了北京,北京的地位陡然上升 这就需要在其周边重新布置 更多的力量 以保卫京师。边卫的内卫 就需要对 北边防御政策重新调整,明代九边军镇建制 应运而生,九边基本是在沿长城一线或以南的重要地方设置重兵。而明长城的修建基本就是依山川险要修建的,重在凭险设防,虽然牺牲了战略防御纵深,但总比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铺设重兵要来得 划算。在明代,西域主要由蒙古的一支对其进行统治,不再像汉朝或唐朝时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众多绿洲国家 可以充当都护府的屏障和支持,可以或剿或抚地进行笼络,从而逐步地控制整个西域。这就意味着 要控制整个西域必须从中原派出大量的士兵去分驻西域上的各个绿洲地方。面对统一的对手、陌生的地理环境、驻军军力的分散、西域上基本无险可守的草原和大片沙漠、粮草供应和经济开发的困难、北边防御的战略纵深缺失,这些 问题 都使 长期进驻西域成为 损耗严重 而又危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