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吧 关注:231,825贴子:803,349
  • 1回复贴,共1

为什么培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的德国会发动世界大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章摘自《大国崛起·德国》
从1900到1945,德国人拿到了五分之一的诺贝尔物理奖,三分之一的化学奖。几个对人类历史影响很大的发明和理论都是德国人完成的,比如合成氨,比如量子力学(德国人的参与程度非常高),比如相对论。
随着1870年的辉煌胜利,德国人自以为找到了德意志,从那时起,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渐渐变得令人不安,它笃信铁与血、勇于军事冒险的特性开始引起世界的忧虑。
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国就要被扶上战马,开始策马狂奔了!铁血宰相20年的休养生息实则是给这匹战马配上了精致而耐用的马鞍和辔头。有一天,仰天长啸、燥动不安的德国战马即使俾斯麦也难以控制。
当时的一位历史学教授的观点像一个战争贩子:“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要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灭战争不仅是一种荒谬可笑的希望,而且也是极其不道德的希望。这将造成人类灵魂的许多基本的和崇高的力量的萎缩……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执迷于永久和平的幻想,就必然要因为在超然孤立中衰败而不可救药地灭亡。”
在当时的军校中,鼓吹战争是最令人振奋的话题。甚至沉默寡言的老毛奇元帅也没能免俗,他在一次训话中说:“永久的和平――这是幻想。战争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战争中可以表现出人的崇高……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去。不用剑去冲击,我们的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和无法解决的!”
用路德维希的话说:“从1870年到1917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当德国工人在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最喜欢唱的歌曲不是《国际歌》,而是一曲曲战歌,比如“年轻人再也不回家,他们将战死疆场。”


1楼2015-08-31 11:46回复
    CPEP观点:以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优越论的教育非常可怕,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了科技与思想方面的精英,将会成为战争的催化剂。


    2楼2015-08-31 1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