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昌吧 关注:436贴子:1,362
  • 6回复贴,共1

叶问那么瘦......“力”到底在哪里?【瘦者请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咏春,一向标榜“以柔克刚”,所以一般大家都是强调反应、技术等等。就算讲“力”,也多是强调如“寸劲”这种爆发力。但是另外也有一些观点,说“一力降十会”,认为如果没有力量(臂力等),就算反应什么的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究竟咏春要不要“力”?
我们不妨以叶问为例子,去探讨一下。这里的例子都是叶问弟子回忆叶问和叶问自身的观点:

卢文锦先生回回忆叶问的的枕手:“凡是跟问公黐过手的,都中过招,见识过他的枕手;手很松,一枕过来,却很沉厚。”
唐祖志先生回忆叶问的手,称“很硬”,并补充道:“他的硬,不是不懂用力的硬。人有不同的体格,因此手底有带硬或带软之别,而师傅的,是功夫强化体质后的硬······一下出手,能否发出劲力,跟他练习的便知道;师傅发拳,腰、马、踭齐一,而且全身放松,拳发出来有没有劲力,是可以看清楚的。”
陈卫匡:“师傅(叶问)十分重视出拳技术,提点我们不要只知斗力,但要强调要注重腰马。”
吴华森:“又有一次,他(叶问)说要看我的功夫有没有退步,便似玩似真的叫我打他一拳;我一拳过去,他应声枕下,说这样打没有力;他又叫我用同样的方法接他一拳,岂料我竟反枕不下······他的反应和身体素质胜过常人······”
叶问回忆陈华顺转述梁赞的话,双手似无力,又实在有力,软绵绵的紧缠着,对方怎样都不能摆脱的,就是好手(叶问遇到梁壁后见识到了)。

不知道从上面这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叶问是十分重视“力”的,而其自身也是“很有力”的,我认为这是对的。
不过,这种力,与一般的力并不是一回事,而是一种“劲力”。一讲到劲力,很多人都只是理解为类似“寸劲”那种爆发力。其实,这种理解是狭隘的。真正有功夫者,就算不依靠爆发,就是随便举手投足,比如一搭人手,就十分地有劲儿。这种劲,不是硬邦邦地用力抗着,而是沉重厚实的,就如蟒蛇缠身,蟒蛇本身肯定不硬,但那力道却非人能抵御。
虽然,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习惯一接触上便让对方感觉到沉重,有的却喜欢先藏着,关键时才展现出来(“似无力,又实在有力”)。但前提是,你有这本钱,就是你能随时展现这“力重桥沉”,这才是功夫。

所以,如果大家练拳N年,却还是“没底气”,各项“硬指标”素质没有得到提高。遇到人,也只能单纯依靠速度(包括反应和动作)和技巧去胜人,遇上“身材稍好,体型稍大”的人顽抗还是感觉到头痛。那大家就要问问了,这就是功夫吗?或者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功夫吗?我就只是一个玩技巧的人?万一人家学会技巧呢?又或者人家反应也不慢呢?
另外也提一句,叶系的多有提“肘底劲”这个概念,但是我认为很多人在理解上有偏差。很多人就理解为就靠肘底去发力。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肘底之力,是利用一个“不动肘”原则所形成的结构去使劲力。在这结构中肘为定点,以此保持结构之稳定,但运使的也是腰马之力,而绝非手肘或者说是臂膀之力。


IP属地:广东1楼2015-09-06 00:42回复
    虚心学习了……支持楼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02 09:49
    回复
      那请问楼主这种柔力有什么好的练习方法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08 10:06
      回复
        说得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07 12:34
        回复
          骨架之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3-29 10:48
          回复
            问公就是牛,可惜不能门下受教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4-05 20:08
            回复
              打木人桩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4-06 0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