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会听,别人说一句话,就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要会看,看到别人的需要,并且进一步地去帮助对方。
我跟小朋友接触,第一堂课都会给小朋友讲,肖老师很会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请问我们各位老师,什么样的孩子最聪明?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曾经有个家长,他的儿子很“活泼”。有一次,在机场这种公众场合,他的儿子拿着那些宣传单,叠飞机到处飞,然后在机场的大厅里大吼大叫,惹得所有的人都看着他。他旁边一个阿姨就说:“你的儿子真活泼,活泼的孩子、好动的孩子很聪明。”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真正的活泼吗?这叫没有家教,没有规矩,把父母的脸都丢尽了,父母还不知道。
什么是真正的聪明?你会做数学题,能考100分,那就是聪明吗?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道:“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就是说,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有九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两个就是“听思聪”和“视思明”,什么意思?就是会听、会看,耳聪目明。那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耳聪目明?就是要会听,别人说一句话,就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要会看,看到别人的需要,并且进一步地去帮助对方。
当时在带班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讲到“聪明”。我给他们举了个例子:“比如你的同桌打了个喷嚏,你听出了什么?”有同学说:“我听出他可能要感冒了。”那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有同学说:“我可以给他拿药。”我说:“是!那当下可以做什么?”这时候,有个同学马上说:“可以立刻递上一条纸巾。”这就是聪明,因为你会听,更重要的是你会做。
刚好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室里的黑板就写满了,我没有找到黑板擦,我就问小朋友:“请问黑板擦在哪里?”全班的孩子就一愣。我正好问他们:“从老师这句话你们听出了什么?”刚说完,孩子们就说:“我听出了老师想擦黑板。”我问他们:“你们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就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找黑板擦。”我继续问他们:“你们可以做什么?”有小朋友就说了:“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我继续问:“你们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又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
我连问三遍,没有一个孩子行动,他们就坐在底下。我问一遍,他们回答一遍,我也就一直面对他们微笑,仍然问他们“你们可以做什么”,故意把那个“做”说得很用力。终于在问到第四遍的时候,有个男孩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在地上捡起黑板擦,把黑板擦干净了。我当时就跟全班同学讲:“这就叫聪明!聪明绝对不是落在嘴巴上。”
我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他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试卷上,很少能落实在生活中。那些道理他都懂,甚至讲起来比老师还会讲,但是他就是不去做。
如果我们考小朋友: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你要怎样做?他肯定会说,红灯停,绿灯行。他都能够在卷子上答出来。但是在生活当中遇到红灯,看到左右没车,可能他就过去了。所以现在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教学和生活脱节。《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一味死读书,即使掌握了很多知识,也只是增加了一些浮华的习气,而不能对他有真正的帮助。
我曾经在深圳上班,当时有个校长就跟我们全体老师讲过一件事。他说,那一天他也是刚刚招聘了一个大学生,就有一个学校来参观。他就跟这个大学生说:“去给客人倒一杯水来。”这个指令难不难?这个大学生就去倒水了,很久没有回来。过了一会儿回来了,没有水,跟校长说:“对不起,校长,隔壁的门锁了。”校长说:“你再到隔壁的隔壁去找一下有没有杯子和水。”
这个大学生又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还是没有找到。他说:“校长,这个办公室没有杯子。”然后校长说:“你可不可以找个老师倒杯水来?”这个大学生又出去了,过了很久又回来,跟校长说:“对不起,校长,我没有看到其他的老师。”校长就对我们说:“一个大学生一杯水都倒不来,我如果把这样的老师聘到我的学校,可能是我的负担。”
这让我们感受到,现在尽管大学培养了很多的毕业生,但是公司还是觉得缺人才,找不到人。原因到底在哪里?不是缺高学历的人才,不是缺会考试的人才,而是缺真正会灵活处理每件事情,会做人、会做事这样的人。曾经有家长问我们说:“你们给孩子教《弟子规》,会不会把孩子教傻了?”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他说:“你看学那么多规矩,还敬礼,这个会不会傻乎乎的?”当时我们就跟他讲:“我们的孩子看到你要进门,他会给你拎一双拖鞋;看到你坐下来累了,他会到背后给你捶捶背;看到你渴了,会立刻送一杯水。这孩子会傻吗?绝对不会傻,而是真正的活泼、真正的聪明。”所以在《弟子规》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到的就是孩子学得很快乐,而且愈学脑子愈灵活。
——摘自肖陈颖老师《爱心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