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医考吧 关注:14贴子:118
  • 1回复贴,共1

2016年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预习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措施
  ① 休息: 起病2周内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减少水钠潴留,减轻水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即可下床轻微活动。血沉正常可以上学,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尿常规正常3个月后或Addis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② 限制水钠摄入及利尿: 限制水钠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及循环充血,减轻肾脏负担,经控制水盐摄入仍少尿水肿者,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及降压药。常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使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水肿变化并做好记录。定期测量体重,观察尿色、尿量并按医嘱取晨尿送检,以了解病情变化。
  ③ 做好饮食护理: 有水肿高血压者应限盐限水,每日食盐量以60mg/kg为宜,水分一般以不显性失水加尿量计算,有氮质血症者应限蛋白,每日给优质动物蛋白05g/kg。有肾功能不全时,禁食高钾食物。
  ④ 加强病情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发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
  1. 典型表现
  ① 水肿: 70%的患儿水肿为就诊的主要原因,一般初为晨起眼睑及颜面水肿,逐渐重者发展至下肢及全身,呈非凹陷性。水肿同时伴尿量明显减少,水肿一般于病程2~3周内消退,尿量随之增多。
  ② 血尿: 50%~70%的患儿伴有肉眼血尿,其余表现为镜下血尿,尿色呈茶褐色或烟灰水样(酸性尿),也可呈洗肉水样(中性或弱碱性尿)。肉眼血尿多持续1~2周消失,少数转为镜下血尿,镜下血尿可持续数月。血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约20%的患儿可达肾病水平。
  ③ 高血压: 30%~80%的患儿有血压增高,血压一般在120~150/80~110mmHg,多数患儿在病程1~2周随尿量增多而恢复正常。
  2. 严重表现少数患儿在起病早期(2周之内)出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IP属地:安徽1楼2015-09-13 17:47回复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
      ① 肾脏: 婴儿肾脏相对较大,其上端位置较高,下端可低至髂嵴以下第4腰椎水平,2岁后才达髂嵴以上,因右肾稍低于左肾,故2岁以内小儿腹部触诊常可扪及肾脏。婴儿肾脏表面呈分叶状,至2~4岁时分叶完全消失,若此后持续存在,可视为畸形。
      ② 输尿管: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易受压扭曲而致梗阻和尿潴留,诱发泌尿道感染。
      ③ 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相对较高,尿液充盈时,其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之上,腹部触诊时易扪及;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入盆腔内。
      ④ 尿道: 新生女婴尿道仅长1cm(性成熟期3~5cm),外口接近肛门,因此易受污染而发生上行性感染。为防止感染,应勤换尿布,清洁臀部时应从前向后。男婴尿道长约5~6cm,但由于包皮过长,尿垢积聚时也易引起上行性细菌感染。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护理措施
      ① 休息: 除高度水肿、并发感染或严重高血压外,不必严格限制活动,即使卧床也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胸水、腹水严重致呼吸困难时,因采取半卧位,可扩大胸腔容量,缓解呼吸困难。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过度劳累。
      ② 利尿: 一般不需常规使用利尿剂,当水肿较重尤其是有腹水时,或因感染不能使用激素时,可配合使用利尿剂。但需密切观察以防低血容量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常用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③ 评估水肿情况: 每日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并测量体重一次,按压水肿部位根据凹陷程度来判断水肿程度,有腹水者需每日测腹围一次,以观察腹水消长情况。
      ④ 做好饮食护理、预防感染、皮肤护理、用药护理。


    IP属地:安徽3楼2015-09-13 1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