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个人阅历,普通百姓,是越穷的地方要的越高。越富裕的地区,对这个东西越不怎么看中。不是说城市就完全不保留这个习俗,更多的是走过场和意思意思。
现在依旧有很多的农村女方家长认为,闺女是嫁出去的,泼出去的水,不值得也不用在女儿婚姻中花钱。操办婚姻完全是男方的事。这种想法出发点不是考虑自己的女儿以后生活的幸福不幸福,经济上紧张不紧张,而更像一种投资。而且,认为理所当然。
诚然,礼钱原本代表的是男方的经济条件,要的礼钱高,是觉得对方拿的出这么多钱,经济条件一定不差。但是,现在,却有一股不正之风流行。农村男女比例是一个原因,另外,要面子,也导致价格越要越高,但是,有些时候东拼西借来的钱真的能换来面子吗?这明显违背了初衷,代表男方经济条件的初衷。甚至逼着男方父母去卖血,自己也不拿一分钱,而且也要楼要车要高彩礼的也有,可是一个人的穷富跟这些有关系吗?有了这些,他的资产也没有变,为何不去找个富人家,那样顶多算比较物质,婚前选择物质没有什么不妥。
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礼钱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代表的是一种传统风俗,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越来越多的人,也不在乎多少,有无,双方家长更多的是本着如何让孩子们今后过得更好,更快地融入新建立的家庭中去,而不是把面子,把怎么少花钱放在第一位。
如今我们县城的农村,依然有大把的姑娘家长,追求高彩礼。动不动十万八万。而反观县城呢?县城不大,基本上谁也认识谁,就算不认识也见过多次。倒是很多情况下双方父母坐在一起,谈谈结婚事宜,谈谈孩子们如何安家,下几万块钱过过手就算了。过过手的意思,原封不动。经济状况不好的,当天下完礼当天偷偷全退的也挺多。自然,男女双方条件都不错的,也挺多女方买车,男方买楼的说法。条件不好的,两家子凑一起给孩子买楼房的情况也不少。
我上完学,留在了沧州,沧州不是什么太大的城市,但是经济条件比海兴要好一些。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沧州西的房价想必大家也知道,7500的均价,100平加车位就得准备一百万。能抖抖手买了的,咱不讨论。土豪想怎样怎样,不是大众。周围人都是我这么大岁数的,都是待婚。大部分人婚前都要准备车和房,这两件基本是必需品。住宿和出行有保障自然是成立家庭的基础。最大的感受是,男方女方并没有分的那么清楚。一切事情,靠两家商量,结婚的过程也是五花八门。双方经济差不多的情况下,男方在经济上占一个主导地位,女方辅助。大部分就是男方买房,女方买车,或者女方出个装修钱,彩礼不留。女方条件不好的时候,一般就是女方彩礼全留下,加点钱买车或者不买车彩礼再加点钱折子带回去。男方条件不好的时候,女方占主导地位的也有,就是男女买的东西颠倒一下,也没见所谓的倒插门。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女方赚钱,或者结婚一分钱不用花的情况。我觉得这种是两家庭正常的情况,出发点都是在孩子身上,男方女方都是想让儿子女儿以后生活得更好。
再来说说,女儿出嫁就是男方的人了,以前的家庭就是亲戚了。这也是农村才存在的情况吧。结了婚以后,建立新家庭,经济,情感上无论男方女方,都是独立出来再融入新家庭。啃老,不在讨论范围内。心思重点,男方女方都应该放在新家庭上。而男方父母,女方父母,都是长辈,都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拍屁股走人就都成了亲戚?农村不知道,反正起码县城沧州都不这样!过年过节只能去男方,必然的?都是独生子女凑一起吃年夜饭的挺多!不过,我现在经历的,更多的是,越过节,俩人越忙,两口子凑一块吃个饭就不错了。办公室也有同事两边独生,天天抢来抢去的也有,不过没见哪个时间段是必须去谁家。至于养老,哪边妈不是妈?我觉得说嫁出去的闺女不用伺候亲娘的那是没良心!说亲娘病了闺女不用拿钱的更是没良心!
不知道海兴农村彩礼一阵风何时能刮走。女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何时能转变。
ps:万紫千红一片绿的习俗发自河南农村。拿尺子量彩礼发自山东农村。拿秤称彩礼的习俗发自温州农村。高彩礼的习俗,没有一个发自城市。越富裕的地方,反倒越是不在乎彩礼的数量。
本贴可以理性回帖。请误粗口。不同想法也可以回帖,但是不再回复。我们嚼舌根子很累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我说的都是事实,我相信一些人说的农村现状也是事实。
现在依旧有很多的农村女方家长认为,闺女是嫁出去的,泼出去的水,不值得也不用在女儿婚姻中花钱。操办婚姻完全是男方的事。这种想法出发点不是考虑自己的女儿以后生活的幸福不幸福,经济上紧张不紧张,而更像一种投资。而且,认为理所当然。
诚然,礼钱原本代表的是男方的经济条件,要的礼钱高,是觉得对方拿的出这么多钱,经济条件一定不差。但是,现在,却有一股不正之风流行。农村男女比例是一个原因,另外,要面子,也导致价格越要越高,但是,有些时候东拼西借来的钱真的能换来面子吗?这明显违背了初衷,代表男方经济条件的初衷。甚至逼着男方父母去卖血,自己也不拿一分钱,而且也要楼要车要高彩礼的也有,可是一个人的穷富跟这些有关系吗?有了这些,他的资产也没有变,为何不去找个富人家,那样顶多算比较物质,婚前选择物质没有什么不妥。
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礼钱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代表的是一种传统风俗,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越来越多的人,也不在乎多少,有无,双方家长更多的是本着如何让孩子们今后过得更好,更快地融入新建立的家庭中去,而不是把面子,把怎么少花钱放在第一位。
如今我们县城的农村,依然有大把的姑娘家长,追求高彩礼。动不动十万八万。而反观县城呢?县城不大,基本上谁也认识谁,就算不认识也见过多次。倒是很多情况下双方父母坐在一起,谈谈结婚事宜,谈谈孩子们如何安家,下几万块钱过过手就算了。过过手的意思,原封不动。经济状况不好的,当天下完礼当天偷偷全退的也挺多。自然,男女双方条件都不错的,也挺多女方买车,男方买楼的说法。条件不好的,两家子凑一起给孩子买楼房的情况也不少。
我上完学,留在了沧州,沧州不是什么太大的城市,但是经济条件比海兴要好一些。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沧州西的房价想必大家也知道,7500的均价,100平加车位就得准备一百万。能抖抖手买了的,咱不讨论。土豪想怎样怎样,不是大众。周围人都是我这么大岁数的,都是待婚。大部分人婚前都要准备车和房,这两件基本是必需品。住宿和出行有保障自然是成立家庭的基础。最大的感受是,男方女方并没有分的那么清楚。一切事情,靠两家商量,结婚的过程也是五花八门。双方经济差不多的情况下,男方在经济上占一个主导地位,女方辅助。大部分就是男方买房,女方买车,或者女方出个装修钱,彩礼不留。女方条件不好的时候,一般就是女方彩礼全留下,加点钱买车或者不买车彩礼再加点钱折子带回去。男方条件不好的时候,女方占主导地位的也有,就是男女买的东西颠倒一下,也没见所谓的倒插门。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女方赚钱,或者结婚一分钱不用花的情况。我觉得这种是两家庭正常的情况,出发点都是在孩子身上,男方女方都是想让儿子女儿以后生活得更好。
再来说说,女儿出嫁就是男方的人了,以前的家庭就是亲戚了。这也是农村才存在的情况吧。结了婚以后,建立新家庭,经济,情感上无论男方女方,都是独立出来再融入新家庭。啃老,不在讨论范围内。心思重点,男方女方都应该放在新家庭上。而男方父母,女方父母,都是长辈,都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拍屁股走人就都成了亲戚?农村不知道,反正起码县城沧州都不这样!过年过节只能去男方,必然的?都是独生子女凑一起吃年夜饭的挺多!不过,我现在经历的,更多的是,越过节,俩人越忙,两口子凑一块吃个饭就不错了。办公室也有同事两边独生,天天抢来抢去的也有,不过没见哪个时间段是必须去谁家。至于养老,哪边妈不是妈?我觉得说嫁出去的闺女不用伺候亲娘的那是没良心!说亲娘病了闺女不用拿钱的更是没良心!
不知道海兴农村彩礼一阵风何时能刮走。女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何时能转变。
ps:万紫千红一片绿的习俗发自河南农村。拿尺子量彩礼发自山东农村。拿秤称彩礼的习俗发自温州农村。高彩礼的习俗,没有一个发自城市。越富裕的地方,反倒越是不在乎彩礼的数量。
本贴可以理性回帖。请误粗口。不同想法也可以回帖,但是不再回复。我们嚼舌根子很累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我说的都是事实,我相信一些人说的农村现状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