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韩和反韩一族同...吧 关注:132贴子:2,632

【哈韩和反韩一族同在吧】2008.06.12【转贴】 汶川大地震一月回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1楼2008-06-12 17:40回复
    汶川大地震一月回望:被地震改变的10个关键词

    2008-06-12 10:08 来源:中国网

    图释:地震中,“80后”用行动交出的答卷荡气回肠。 
    ——路透社

     


    2楼2008-06-12 17:45
    回复
      图释:5月19日下午14时28分,北京长安街上,女孩在无声地哭泣。 
      ——法新社


      3楼2008-06-12 17:47
      回复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2008,会发现这个年度给我们的记忆可能不只是悲伤或欣喜,还包括一种顽强向上生长的力量——在地震的阵痛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


        4楼2008-06-12 17:47
        回复
          幸福


            对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少将高建国来说,入川几天后才吃上的那顿普通饭菜,以及第一次在帐篷里睡的4个小时,成就了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位置身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军人,在《人民日报》上这样感慨着幸福:多年来,我们每天都在享受一些“奢侈”的幸福,但却因为习以为常而淡忘了它们的意义。置身灾区,巨大的反差促使人们重新思索幸福的含义,被一些世俗标准扭曲了的“幸福指数”,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得到了矫正。


            汶川大地震,促使中国人在感伤之余开始了一场反省幸福的革命。


            “这里没有地震,感觉很幸福。”9岁的贺阳明在地震后离开四川德阳,在广西南宁秀田小学,这位来自灾区的少年不再是自己所说的“惊弓之鸟”,而他此时的幸福仅仅是“没有地震”。这种幸福观,另一名灾区儿童表述得更加精炼:好好活着!


            搜索引擎中,超过499,000篇帖子与“幸福,地震”有关:“地震后的幸福”、“相爱就是幸福”、“幸福原来很简单”。在办公桌摇晃过后,关于幸福的讨论扑面而来。身在四川的一名网友写道:“当余震过后,我们在庆幸自己健在的同时,越来越感到生命的脆弱,活着的不易。基本上,我们都是幸福的人,不要让不平和抱怨占据了生活。把对生活的要求放低点,把对自我的要求放高点,幸福很简单!”


            这与半个世纪前小学课本上描述的幸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重温《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描写,令人感慨良多:“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第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嘴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感觉到是在幸福中呢?”


          5楼2008-06-12 17:48
          回复
            80后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5月17日,余震不断的绵竹,一位消防战士惊天泣地的话感动了中国。


              战士名叫荆利杰,19岁的他刚刚入伍5个多月。面对随时可能坍塌的楼房和指挥人员的后撤命令,已经救出几个孩子的荆利杰扑通跪了下来,大哭:“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那一刻,所有人都泪眼模糊。


              荆利杰被赞为“80后的英雄”。2008年以来,包括地震在内一连串的危机,成了“80后”的成人仪式。这个素来强调自我、个性张扬的群体,“突然”变得勇敢和坚强起来。


            7楼2008-06-12 17:49
            回复
              志愿者


                宋志永是一路打的到四川的。


                5月12日当晚,他从唐山市坐火车到郑州,此后通过出租车、摩托车乃至徒步的方式,赶到灾情最重的北川。随后,他与另外12名农民一起穿梭于废墟之间,并在救援最关键的时间内成功救出25名幸存者,挖出60多名遇难者遗体。这13个农民属于一个团队: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有人说他们是“13个人感动了13亿人”。


                地震之前,虽然“义工”等概念已经在中国民间萌芽,但在更多人印象中,志愿者似乎还是3月5日大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当人们对“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的反讽民谣失去兴趣的时候,志愿者团体却在震后的四川大地腾空而出。


                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但却在地震后踊跃奔赴灾区,救助那些素不相识的民众。他们有的是来自于非政府组织(NGO),有的只是单枪匹马地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人就做着简单的工作:搬运尸体、收发救灾物资、给灾民盛水打饭……他们的努力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肯定,更完成了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检验。“我们为什么有些手忙脚乱,是因为我们平时做的准备远远不够。”一家NGO的负责人曾在地震后如是反省。


                中国志愿者,完成了第一次集体亮相,他们也在灾难中不断成长。


              10楼2008-06-12 17:55
              回复
                 诗歌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这首名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作,诞生自24岁的山东青年苏善生之手。但苏善生当初绝对不会想到,诗歌随后会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在各种晚会上哭泣着朗诵,甚至法国的一家媒体也刊登了这首诗。


                  汶川大地震,让寂寞数载的诗歌获得重生。


                  曾几何时,诗歌似乎已经作为小众文化距离普通人渐行渐远,一些诗人故作深沉的作品,让人们开始耻谈诗歌。两年前,无病呻吟的“梨花体”更被全国人民狠狠调侃了一番。如今,当灾难侵蚀心灵,诗歌却再次成为抒发情怀的最好方式。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有关地震的所有文体中,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原因。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幼小孩童,几乎都在同一时刻选择用诗歌来完成心灵的救赎。无论是网络,还是平面媒体,抑或电台电视台,关于地震的诗歌几乎随处可见,数量之多,参与人数之众,让人惊讶。有人说地震诗歌的热潮,应该缘于网络让更多人参与写作成了可能。我却宁愿相信,诗歌潮出现的真正原因,其实还是灾难后的人们萌动出的真情,真情的流淌又幻化成一首首动人的诗行。


                14楼2008-06-12 17:56
                回复
                  心理干预


                    5月21日下午,成都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骨科病房,几天来饱受失眠折磨的41岁浙江伤员王虎(化名)忧心忡忡。地震时他和同事们在四川旅游,单位本来计划去卧龙认捐一只大熊猫。但地震引发的泥石流,使他的许多同事瞬间被埋。被送进医院的王虎表现得非常坚强,妻子和女儿也从来不提地震的事。但在心理专家看来,他们都需要心理干预,“有时坚强未必是好事”。


                    对地震不堪回首的记忆,对余震胆战心惊的等待,目睹亲人近在咫尺的死亡,都在折磨着灾区的人。心理干预,这个以前更多出现于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词,在地震后频繁亮相。一批批官方或民间心理救援队赶赴灾区,有专家认为,灾区群众的心理支援可能将持续20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心理干预队伍自身也是在不断成长。从灾区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一些心理干预者本身并不专业,甚至一个干预对象可能要轮番接受不同人的不同指导,反而导致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地震让心理干预走向大众,但心理干预本身如何健康发展,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6楼2008-06-12 17:57
                  回复
                    网络


                      “地震报道标志网络正成为中国主流媒体。”这是地震10日后,中国国新办官员的判断。突如其来的灾难,令网络平台展示了比以往更大的影响力,不管是实时新闻报道,还是发动援助、组织寻亲,网络的即时互动优势明显。人们在网上交流信息,分享抗震救援经验,甚至监督善款使用,举报不良行为和部分机关抗震救灾不力等等,网络正越来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而这力量也必将在今后得到更大的拓展。


                      与此同时,网络本身正在越来越成熟。地震发生后,多家网站展开自律行为,倡议“不传谣”,网民们自发对谣言进行甄别。另一方面,抗震救灾手机报、短信捐款等新媒体也发挥了新作用,民众通过手机短信方式的捐款已经接近1个亿。(晓德)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17楼2008-06-12 17:58
                    回复
                      那些逝去的人们啊~~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永远怀念你们!

                      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啊~~在这里祝福你们未来的人生充满阳光,不再有悲伤,不在有眼泪,不再有哭泣......


                      18楼2008-06-12 18:01
                      回复
                        世间最撼人落泪的一封信

                        这是一位小学生在生命的最后,在黑暗中摸索着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虽然幼小的生命黯然陨落,但留给我们的是生命的渴望和延续!!!

                         
                         妈妈!我来不及想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我小小的身体就被压在山一样沉重的水泥墙下 

                          对不起!妈妈~我跑慢了,真的我来不及了 

                          不要怪我了 

                          妈妈离我最近的是书包 

                          已经散落了,我没办法整理好它,你会怪我吗 

                          妈妈我好虚弱了,身上好痛 

                          我想出去可是我动不了 

                          我好想见到你们,还有爷爷奶奶 

                          妈妈~~~! 我怎么牵不到你的手 

                          对不起!我有时候没听你们的话 

                          外面有人拼命地喊其他同学的名字 

                          可是我也越来越听不到了 

                          妈妈爸爸我也永远见不到你们了吗? 

                          旁边也有几个同学像我这样趴着 

                          也和我一样 躺在地上永远起不来了吗? 

                          爷爷奶奶呢 

                          他们跑得动吗? 

                          能跑出这天蹦地裂吗 ? 

                          妈妈~~我不想死.我爱你们, 

                          我还没有看够这个世界 

                          我还没有长大 

                          妈妈~~你们在那里? 

                          能再次牵我的手吗? 

                          刚开始的一点光线也没有了 

                          天一定黑了 

                          平常我们家人都是挤在一桌 吃晚饭了吧 

                          永远也坐不到一块儿了? 

                          妈妈~!你们在哪?怎么还没来 

                          怎么没人来叫我, 

                          你们也出事了吗?我好担心 

                          我想出去找你们,可是我动不了 

                          妈妈~爸爸~ 

                          好想听到你们声音 

                          好想~~~~好想~~~~~~ 

                          我好累!好渴! 

                          我心好痛,我已没有力气把眼睛睁开了 

                          我看不到你们了,看不到这个让我眷恋的世界了 

                          我困了 

                          我要睡着了~~~~


                        20楼2008-06-12 18:10
                        回复
                          新浪网:汶川大地震一月之祭

                          “5·12地震”已过一月,山崩地绝之惨烈,生灵涂炭之悲怆均未止息。然而,更撼人心魄的是废墟之上的生命 呐喊和全国驰援的坚韧勇毅。抗灾、救人、重建,灾难折射出人性的光芒,见证着社会的成长。

                          历史不会在这一刻定格,逝者已矣,思者永伤,一月之祭,是为铭记,更为重生,在哀痛中汲取力量,携手前行,生生不息……


                          21楼2008-06-12 18:26
                          回复
                            那一刻:举国震动 万众齐哀


                            22楼2008-06-12 18:31
                            回复
                              那一天:废墟之上 为生而战


                              23楼2008-06-12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