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语大部分词汇都是标准的书面藏语,只是拼读方法略有差异,少部分词汇则能与古象雄语对接。因此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个语言虽然使用人口较少(可能也就十来万吧),但历史却比较悠久了,不然就不会被砖家称为“研究原始藏汉语的活化石”。虽然本人是语言学研究的门外汉,但我发现嘉绒方言除了有与现代藏语相同的语法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繁复的语法特点,这些特点是现代汉藏语都不具备的。这个特点我发现跟印欧语系那些语言一样就是有丰富的词尾变化。例子不再赘述,以前已经提过的。主要就是动词的词尾根据主语或宾语人称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还有动词的单复数变化,还有表示在某处的介词的变化就是在名词词尾加“ai 或者ei ”(具体例子以前也提到过)。还有动词的时态变化则刚好相反,一般是在动词前面加上前缀词来实现时态的变化,以嘉绒方言中最常见的动词“ga ba”(做某事的意思)来举例吧,这个词的第一人称表现形式是“bang”,那么过去式就是“na bang”表示已经做过了,现在式为“gu bang”表示正在做,将来式为“yi bang”表示将要去做。
上面提到的这些语法现象比较复杂,会让初学者大费脑筋,甚至闹出笑话,所以嘉绒语号称亚洲最难学的语言,一点也不足为怪。据我所知,丰富的词尾变化在汉藏语系中并不多见,而在印欧语系中很常见,比如梵语啊德语之类的,英语的词尾变化想对来说算是很简单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雅利安人,人种学上准确的说法叫高加索人种。吐蕃文明以前的象雄国疆域辽阔,深入现今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其他中亚国家,我想象雄文明的主导者或者参与者应该也会有这些人种在内吧。
嘿嘿,我可不想乱认祖宗,只是根据语言现象做的胡乱推想,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有兴趣的朋友参与讨论。况且现在住在高山上比较纯正的嘉绒(嘉绒藏族应该经历过几次混血与融合,包括象雄先民初到嘉绒地区时与本地土著的融合、清乾隆开始到现在南方汉人的不断涌入)在个子外貌上与四川汉族有明显的差异,抛开肤色不谈,主要是五官、毛发及体格。甘孜州乡城、西藏昌都这些康区也有类似特征,而卫藏、安多人则不具备。
上面提到的这些语法现象比较复杂,会让初学者大费脑筋,甚至闹出笑话,所以嘉绒语号称亚洲最难学的语言,一点也不足为怪。据我所知,丰富的词尾变化在汉藏语系中并不多见,而在印欧语系中很常见,比如梵语啊德语之类的,英语的词尾变化想对来说算是很简单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雅利安人,人种学上准确的说法叫高加索人种。吐蕃文明以前的象雄国疆域辽阔,深入现今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其他中亚国家,我想象雄文明的主导者或者参与者应该也会有这些人种在内吧。
嘿嘿,我可不想乱认祖宗,只是根据语言现象做的胡乱推想,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有兴趣的朋友参与讨论。况且现在住在高山上比较纯正的嘉绒(嘉绒藏族应该经历过几次混血与融合,包括象雄先民初到嘉绒地区时与本地土著的融合、清乾隆开始到现在南方汉人的不断涌入)在个子外貌上与四川汉族有明显的差异,抛开肤色不谈,主要是五官、毛发及体格。甘孜州乡城、西藏昌都这些康区也有类似特征,而卫藏、安多人则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