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吧 关注:397,726贴子:43,452,228

从“杀生为护生”起谈霹雳佛教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霹雳三教鼎立,佛门的公案、段子、诗词以及考证一直都是道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自从三先天一出,佛剑分说及其诗号以其立处孤危的气概,貌似深刻的论点,义不容辞的信念兼之端庄无俦的闷骚激发了众道友对佛教的最大好感和兴趣,由于佛剑定位的正当光明性,很多道友将其诗号作为了霹雳故事里的佛门正解,进而推认为是现实佛教的正解。于是导致一些之前不大了解佛教的道友将这句话作为接触佛教的契机,甚至拿这句话到一些佛教论坛辩论,但因为忽略了霹雳作为一个故事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所可能增减的艺术加工,所以对佛教甚至这句话本身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淆,同时也对佛教产生了一些误解。
霹雳里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很多,佛门的杀与不杀和佛门与现实佛教的关系甚至佛教的评价都是可以引起血雨腥风的话题,作为一个学佛者,每每看大家关于此类话题掐得很开心的时候其实都很想跟着玩,但一是担心自己分不清剧集和实际的关系而造成更多混淆,二是要论起霹雳里的佛教观感觉三言两语完全说不完,三是自己学佛甚浅不敢乱言。佛剑的诗号涉及到“戒律”的问题,佛教一般是认为“白衣不闻律”,在下虽然持戒但没受戒,何况修行很浅,按理是不该妄谈佛教的理论问题,但是这几天在贴吧里翻到一些关于佛剑诗号的帖子感觉还是有挺多的误解,犹豫了很久,还是把一些相关资料整理过来,供各位道友看剧参考,其中难免夹杂自己一些看法,望请各位道友不吝指教,去伪存真。


IP属地:贵州1楼2015-10-05 00:50回复

    ─=≡Σ(((つ•̀ω•́)つ升级之路,不由分说。
         蕴果是非因,谛魂千万身。原乡飘渺处,天佛度贪嗔。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05 00:57
    收起回复
      霹雳里的佛教人物开始渐渐开始显露出明显的佛教特征应该是从封灵岛时期的净琉璃菩萨开始,这几部应该也是霹雳的剧情从侧重诡异莫测的剧情开始走向着重于完整的塑造一个人物的转折期,因此从这段时间开始,霹雳的教派人物开始带有所属教派的组织特色,组织内部也开始借鉴现实的宗教掺入了各种宗教仪轨和习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原来的摘抄一段公案或者诗词给人物加上的写作手法就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霹雳的编剧需要把佛教的哲学思想加入到人物性格和命运中去,也就是说编剧不但要熟悉佛教的各种典故,还需要理解佛教的教义。
      在对正统的佛教教义表现力度最好的角色个人认为是梵剎伽蓝,他慈悲、平和、谦恭,举重若轻的恪守着佛门的戒律和仪轨,并且完美的在保持着出世姿态的情况下完成了入世的任务。但是也不过如此了,佛教本来就是一种出世的哲学,全然的遵从佛教逻辑的人物塑造,永远不可能是这个武林的积极参与者,偶尔为之的机锋和禅辩或许喜闻乐见,但观众更乐意看到的是高吟”笑尽英雄“的佛门高僧从天而降一掌荡尽魔氛的场面,梵剎伽蓝在灭世录的地位再是举足轻重,游走在出世边缘的他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部戏的焦点和主角。并且,当编剧越来越开始尝试像写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一样描写霹雳里的佛者时,他们面对的难题是——如何把一个入世人写得像一个出世人,或者说,该怎样解释包括一页书在内的佛门高僧如此热血的奔走于武林,并且据之一端争强夺胜甚至不惜大开杀戒。
      佛剑分说正是在这种解释的需求下应时而生的人物。


      IP属地:贵州4楼2015-10-05 01:00
      收起回复
        佛剑的诗号说“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大家喜欢译为——和尚我不从杀人,我杀的都不是人。感觉特别霸气,特别流氓。但是如果整个杀与不杀的问题只用这么简单的逻辑就赖过去,编剧也不用殚思竭虑的安排一个人物来解释这个问题了。
        所以一开始佛剑法藏论道第一次从字义上解释了他的诗号,他说:”如有一人欲杀人为恶,杀一人不足杀十人,杀十人不足杀百人,恶业累积,终至无间,因果相循;如果在他未杀之前断因果,此人此生不在为恶,入轮回,重启佛性便无罪业,此为杀生亦为护生“,这是编剧从合理性上为和尚的”杀“找理由。佛教很少讲对错,佛教喜欢说因果,所以,佛剑并不会说,我是正确的,你是错误的,所以我可以杀你,这是世俗的逻辑。佛剑说的是:我发现你要干坏事,而因果循环,这个坏事终究要报应在你身上,我劝你你又不听,我不愿意让你受这样的报应,所以我让你丧失做坏事的能力,希望下次你不会想做坏事,这样就不会受报应了。
        现代人,相信因果的很少,所以这种解释让人觉得好像更流氓了,翻译起来成了——我是杀你了,但是我杀你是为了保护你。
        这种解释在真实的佛教内能不能解释通我们姑且不论,但在剧集内部,如果我们假定:杀人作恶必然受到轮回报应,那么佛剑的这个行为就相当的有说服力了。就像一个小孩子偷东西,他并不知道如此发展下去他会深受其害,但是大人发现了,打了他一顿扼杀了他这种行为。表面上看大人是在损其身,但其实是在救其心,这是以杀施救的理论依据。


        IP属地:贵州8楼2015-10-05 01:10
        收起回复
          速占楼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05 01:11
          回复
            所以很多道友在这一层意思上对佛剑的诗号有所误解,认为是杀之其人,救之彼人。于是作为牺牲一人救五百人这种伦理悖论的论据。但仔细分辨,从剧中的意思来看,所杀的生和所护的生就是同一人,他不是浪客剑心那种基于世俗逻辑的“活人剑”,而是一种“斩断你为恶的可能,从而达到保护你的目的”的佛教思维方式,也就是第二句“斩业非斩人”其实是对第一句的解释和补充,因此佛剑的武器佛牒很可能使用了“度牒”的含义在其中,度牒是僧道出家的官方凭证,而被佛牒杀死斩除了作恶的可能性,从而获得了向善顿悟的可能,于是得到了成佛的入门券。


            IP属地:贵州10楼2015-10-05 01:11
            收起回复
              就一个故事而言,佛剑分说其实解释到此也未尝不可,毕竟霹雳里的佛教并非真实的佛教,他只要在某种程度沿袭佛教的一些设定,然后自圆其说便可自足。但编剧显然不满足于此,既然“杀人为恶”,那么佛剑之杀纵然有理,是不是“恶”呢?
              因此,佛剑分说和梵剎伽蓝有了这样的对话——
              梵刹伽蓝:圣行者相信天命吗?
              佛剑分说:相信。
              梵刹伽蓝:若灭绝希望是天命所归,圣行者该如何做?
              佛剑分说:逆天。
              这段话充满了掷地有声的中二感,看剧的时候激情洋溢无比铿锵,多少人从这短短的对话中读出了“苍天弃吾我宁成魔”的赵日天一样的霸气,多少人看到了那个“逆天”而忽略了那个“相信”呢?佛剑是英雄,但他首先是一个佛者,所以追究这句话就得先从相信开始。


              IP属地:贵州11楼2015-10-05 01:12
              收起回复
                所以在春霖境界他求阿律眼时他是身如铅重,举步维艰只是编剧给这个故事一个象征性的启示,而后佛剑受遮那八部刑时就是编剧明明白白对那个“罪”与“不罪”的一个回答了——佛剑杀生当然是有罪,杀生之罪在戒律学里不但是遮罪,更是性罪,非但要受戒律的责罚,还要承受因缘循环的果报。因此佛剑才会有修罗体,很多道友很喜欢大师的修罗体,觉得非常帅且酷,但从霹雳剧集的佛教逻辑来看,修罗体其实是个非常悲伤的设定,老剧一页书曾经散尽百年功力传给狂刀,导致头上舍利脱落恢复为未悟道的创世者模样,所以霹雳里高僧的舍利散落相当于谈无欲的废功判死,相当于秦假仙的千金散尽,相当于慕少艾的以命相酬,然修罗体则更甚,修罗在佛教里的含义是虽被各种教化,但其心不为所动,虽听闻佛法,亦不能证悟,这个果报不但使佛剑今生不能证悟,还直接损其轮回之后成就的可能,就像会刊上所记——“舍一身道行、清誉、福慧”,相当惨烈的付出。


                IP属地:贵州13楼2015-10-05 01:13
                收起回复
                  至此,佛剑分说才终于完成对那个“比丘杀人”的解答——虽然情有可原,但仍然是罪恶!并且是严重到要终其一生也无法洗清的罪恶。在这个逻辑上,我们再回头来审视那些出世的高僧大师们,我们才会明白他们都付出了什么,佛剑杀人是为了灭罪,但杀本身亦不例外的是罪,因此其他的所有佛者也无一例外的是罪,所以而后霹雳的高僧越来越多分裂的,霹雳的这个判词下得非常的不留情面,总有一种斩却佛魔的险峻。可是霹雳里他们这样的行为又是充满了慈悲和智慧的。
                  于是有之后赭杉军和正亦邪的一段对话作为笺注——
                  正亦邪:杀人,人杀,何者有罪?
                  赭衫军:违逆天道,两者皆罪
                  正亦邪:为善而杀,为义而杀呢?
                  赭衫军:此乃担罪,非是无罪
                  正亦邪:昔日佛家为500条的性命而杀一人,他有罪么?
                  赭衫军:有罪,但他将罪业留在己身,不让500人同受此业,此乃大义救世之举


                  IP属地:贵州14楼2015-10-05 01:14
                  收起回复
                    此时,我们才能回过头来明白佛剑当时的那一句——地藏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佛剑却云,愿无间之中,只得吾一人。的重量。
                    地藏菩萨是有成佛的福德和果报的,但因其发愿要渡尽众生,故而不成佛——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而佛剑在故事里作为很有修为的高僧,他是很能成就其功德的,但他为背负起众生的罪愆,宁可担罪身入无间,更重要的是,他明白担罪不是消罪,所以因缘化解不了,于是哪怕地狱尽空,他也要在无间之中承担这些果报。


                    IP属地:贵州15楼2015-10-05 01:14
                    收起回复
                      霹雳因其诡异的背景设定,人生起伏总难引起一种悲壮感,好像只有生死离别能让人嗟叹之,而英雄似乎也只有尘埃落定之后才让人放心他没有破格从而去追溯其一生,但考察佛剑分说的诗号才发现,其实佛剑大师也许在圆儿身死雪原退隐之后就已经完整的塑造了整个艺术形象。这是一个真真正正舍己为众生的大慈悲大智慧的佛者。而那句看起来非常流氓的诗号原来背负着这样沉重的使命感的坚持。所以有时候看到有道友非常认真的轻飘飘的使用这句诗号时,才难免有些遗憾,这是我辨析其义的初衷。


                      IP属地:贵州16楼2015-10-05 01:14
                      收起回复
                        好多!深夜帮你暖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0-05 01:21
                        回复
                          不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0-05 01:25
                          回复
                            很长很长,但看完了。楼主写得很有条理。让我这个完全不懂佛语的人也看得明白。所杀者 亦为 所护者的 解释,似是醍醐灌顶。也消除了我之前对这句话的疑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10-05 01:25
                            收起回复
                              常听人说众生平等,一个人和一群人也是一样。初时听到佛剑这句话,思忆也理解为杀一人护他人。因而感觉佛剑杀人和平等这一说法冲突。今日才知道自己理解有勿。受教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10-05 01: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