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是去看了《港囧》,原因很简单,那是全社会都在谄媚90后的今天,徐峥拍给70、80看的电影。
电影最后字幕起,音乐响起,是《万里长城永不倒》,我突然感觉一种落寞,香港已经不再是我们心中的香港。有人说这部片子根本没必要去香港拍,随便在中国找个小城都能拍出来这样的画面。是,香港已经不是那个辉煌的香港,作为这个故事背景的城市,那个曾经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香港,在当今的年轻人面前居然显得那样破败不堪,那样手足无措,那样尴尬不已。我们不懂她了,我们不向往她了,甚至我们不认识她了,只有在我们的回忆中,只有闭上眼睛,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才感觉黄金时代的香港慢慢苏醒,睡眼惺忪,酒绿灯红,可睁开眼,香港已经不是那个香港。
我不知道是不是徐峥刻意的安排,我们看到画面呈现给我们的香港不是上个世纪或者更久远的筒子楼,就是红灯区中灰暗糜乱的景色,甚至就是最后,面对那么美丽的夜景也要故事发生在一个烂尾的楼顶,哪怕所谓的维多利亚广场也实在没让我感觉比我们这个二线城市的商场来的更大气,镜头之处完全看不出香港作为时尚之都与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繁华,更多的时候,我总觉得影片中的香港,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怀着复杂的心情接受那些如我一样曾经崇拜而今多少有些心痛的目光。
认识香港,或许应该从霍元甲与黄飞鸿开始,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那是喊出”冲出血路,致力国家中兴“的地方,然后是历史上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割离海外百年,再往后就是伴随我们青春岁月的港乐与港片,小时候,我仿佛觉得世界上所有的爱情故事与江湖侠客都来自香港,后来他成了亚洲四小龙之首,后来他成了购物天堂,后来他成了我们带奶粉的后方。
朋友去香港,朋友圈里发来旅游的照片,那些我们从歌声与电影中熟知的地方,原来现在是这般模样,窄仄的街道总让我想起办公室楼下只有双车道的北人字街,半旧不新的高楼甚至无法媲美内地的二线城市,我告诉自己,这怎么可能是香港,可他就是,想起许子东说,不是香港在变差,是大陆发展太快,97年香港的GDP占整个中国六分之一,可是今天它只占百分之二多一点。
10月3号的晚上,我在家里看香港同胞庆祝国庆的文艺晚会,直播中,我甚至感觉香港还是十几年那样,好像他从来没变,可这就是问题,我们都在变,可他没变,所以他落后了。他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香港,不过已经不是那个辉煌的香港。
影片中,不遗余力的向我们展示粤语歌曲与电影的黄金年代,却无比讽刺的安排着王晶的《古惑仔大战铁头人》片场屡屡遭遇事故,无法正常拍摄,看着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面孔那么卖力的表演着一个连配角都不算的小角色,心里一阵酸楚,周围是笑声,我却想哭,那些没有经历过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年轻一代,无法理解香港电影曾经的繁华,当然也就无法理解这其中的酸楚。不知道徐峥安排王晶本色出演这个梗是不是在哀叹香港电影的没落。
离开座位的时候,音响中传出”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或者,这是香港在呐喊,那个可以影响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香港总有一天会走向中兴。给我们又一个辉煌年代。
文/北纬东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