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流转吧 关注:7,551贴子:45,517
  • 6回复贴,共1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大意是什麼,不甚感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琴音剑气谱》原序:
  余少好琴剑,苦无高人亲授。幼时,曾于山间见一野叟坐石上拂琴,其貌超然,乃知为一游方隐士,曾为其送食数日,赠余道经手卷,后不知所踪。余自此一心向道,遍访郡内高人逸士,参同丹经,而于丝桐,未尝涉猎。及余渡海至齐鲁,于白云岩谒朱真人,得闻佳音,好似天籁,方知丝桐之妙。乃发奋苦学,历时五载,得师亲授指法,遂造精微,略有所悟。后住崂山,与诸道友悠游于林泉之间,拂琴问剑,品茗谈玄,所见古谱亦多,遂杂录百余曲,其中多为前朝阁间秘谱。余自海上归来,途中遇风雨突袭,波涛大作,几灭顶而不死,然篑中琴书完好,此亦不幸之幸也。
  盖琴乃神农所造,感天动地之神器,修身理性之圣物,其妙近于道也,而非艺哉。而其易学难精,非口传手授而不可知,非心领神会而不能明,非超迈绝俗而不能悟道。高隐羽客鼓琴足以自娱,非专攻一技以悦市井之流也。汉魏以来,琴道真传多在方外,推其人多遁世绝俗,出指发音,必有弦外之响,然其不遇知音则不弹,故其音多不可闻,其谱多不得传。近世好琴之人与古胜哉,门庭自立,皆号称“古音”,然其声日繁,其曲日长,其法日严,无从论其气韵,徒流布于市井之间,而太古之音荡然。
  清客拂琴或对明月,或坐清流,或倚长松,或悬而不弹,皆为自娱,故其指法不尚繁难,以简素为宜,而其上下往来,进退吟猱之妙全在心得,非可言传也。长夏无事,无客来访,独坐桐荫深处,檐外响泉泠然,遂铺纸濡墨,翻阅旧谱,掇余常习之曲,去其繁难冗长,取其简约调畅者,录为一卷,随身把玩,用于备忘。
  光绪己丑之春琴道人杜教仁识于响水观精舍南窗之下。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10-08 15:32回复
    本人偶遇一老头,教我学道,之后又学琴,感慨这些年学琴的感悟,选了几首曲子,编了这本书。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09 08:29
    回复
      我年轻时喜欢琴剑,可是苦于没有高人亲身教导。年幼时,曾在山林间看见一个老头坐在石头上弹琴,他的相貌不似常人,因此知道他是一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曾经为他送过几天饭菜,他就送了我几本手抄本道经,后来就不知道去向了。我自从这以后就一心向道,拜访过郡内所有的高人逸士,参悟内丹经书(也许是外丹),而对于古琴,却没有涉猎过。等到我从海上走到齐鲁之地(山东),在白云岩拜访了朱真人,才(能够)听到美妙的声音,就像天籁一样,如此才知道古琴之妙。于是发奋苦学,历经五年,得到师父亲自教导指法,才理解其中的精细微妙,有所感悟。后来住在崂山,与各位同道好友悠闲地在林泉之中游玩,弹琴舞剑,喝茶论道,也看了不少古谱,于是记载了一百多首曲子,其中大多数曲谱是前朝皇宫中的秘谱。我走海路回家,途中突然遇到大风雨,波涛汹涌,几乎快要死了,然而筐子中的琴书却保存完好,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3楼2015-10-09 22:55
      回复
        因为琴是神农氏所创造的,感天动地的神器,修身养性的圣物,它的妙处近乎于道,而不是技艺。又因为它容易学习却难以专精,如果不是口传手授是不可能了解它的,不是心领神会是无法理解的,不是非常优秀是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的。高人隐士弹琴自娱自乐,不是专攻一技来表演谋生的。汉魏以来,琴道的真传大多在俗世之外,也许是那些人大多远离世俗红尘,弹琴发音,必然有所情感(或者是寄托之类的),他们不遇到知音就不弹琴,所以他们的琴音大多都无法听到,他们所作的谱子也不能流传。最近喜欢琴的人和古时相比更多了,自立门户,都号称自己是“古音”,然而他们的琴音日渐繁杂,曲子日渐曾长,指法(法度、规则)日渐严厉,没有办法说他们的气韵了,白白地流行于世俗之间,而太古之音就听不见了。


        4楼2015-10-09 23:11
        收起回复
          我年少时洗好弹琴舞剑,苦于没有高人亲自传授。小时候,曾经在山里看到一个老爷爷在石头上弹琴,老爷爷气度不凡,这才知道是一方的隐士高人,我就为送过几次饭给他,老爷爷送了我手卷(应该是手写的意思吧)道经,然后就不知踪迹了。我从此后一心求道,访遍了郡内的高人和隐士,共同探讨丹经,然而对琴却不怎么涉猎了。后来我渡海去山东,在白云岩拜谒朱真人,听到朱真人所弹天籁之音,这才知道了古琴的妙处。于是我就发奋苦学,学了五年,得到了老师的亲自授课指法,之后颇有造诣,有所领悟。后来住在崂山,与各个道友悠闲游玩于山川林泉之间,抚琴舞剑,品茶说玄妙之事,也见到了许多古琴谱,于是自己记录了百余首曲子,其中的曲子多为前代藏的密谱。我从海上回家的途中,遇到风雨波涛,差点沉船,幸而活了下来,还好所藏的古琴谱都还完好无损,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琴是神农氏所创造,是感天动地的神器,修身养性的圣物,他的玄妙之处接近道,而不是艺。但是古琴易学却很难精通,不是老师口传教授很难知道,不是心领神会也很难明白,不是超迈绝俗不能悟道。隐居的高人们弹琴聊以自娱而不是像市井小民那样专攻琴技以迎合市井百姓。东汉魏以来,古琴的学习之道多在方外之地,那些高人隐士都隐居避世,他们出指发音,定有弦外的意思,且他们不遇知音不弹琴,所以他们的弹琴的天籁之音少能耳闻,他们的古琴谱子也很难传世。近代(指作者附近时代)以来爱琴的人却认为超越了古人了,自立门庭,都号称自己是太古之音,然而他们弹琴声音繁杂,曲目冗长,法度严密,无论从气还是韵来说只能流传于市井百姓间,而太古之音却杳然不存。
          高人雅士弹琴不是对明月而弹,就是对清流溪水,抑或松林,或者就悬挂古琴不弹,弹琴为自娱自乐也,所以其指法不讲究繁琐,以简练为主,而且他们弹琴进退上下,吟猱的精妙之处全在自己心里体会,不可言传。漫长的夏日没有事情,没有客人来访,我就独坐在桐树林荫深处,听屋檐玉泉泠泠声,于是铺纸研墨,翻阅以前的旧谱子,修改以前常练习的曲子,去掉了其中冗杂漫长的部分,取其中简练的地方录成一卷,以随身携带方便把玩,也能用来备忘。
          光绪己丑年春琴道人杜教仁识于响水观精舍南窗之下。
          错误之处还请见谅


          IP属地:安徽5楼2015-10-09 23: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