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歼20吧 关注:32,886贴子:658,688

今天的中国人不能遗失信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 要 近代中国,从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到中日甲午战争晚清政府战败,以及抗日战争、朝鲜战争中继续付出的牺牲,是一个长达百余年的因果链。这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从甲午“心败”、抗战“心胜”、当代“心防”看过来,就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走向新生的全过程。
近代中国历史从逻辑上看,是一个长达百余年的因果链: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出国家技术落后和精神懦弱,致使日本生出夺华野心;中日甲午战争晚清政府战败,允许日本驻军中国,又为此后日本大举侵华埋下导火索,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超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民国政府抵抗不力,美国介入、苏联出兵,导致抗战胜利后中国没有在东三省和朝鲜半岛的受降权力,因此,又埋下了此后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继续付出牺牲的伏笔。


IP属地:河南1楼2015-10-09 20:19回复
    中国就如同参加一场生死拳击赛,连续三次更换选手上场:先是晚清,后是民国,最后是新中国。
    最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彼时新中国的军人们,在六十年前中国曾经遭受屈辱的地方,狂飙横扫,一雪前耻,“东亚病夫”的称谓被彻底埋葬,“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至今日,中国人还“沐浴”在新中国用巨大牺牲打出来的自信和自豪中。


    IP属地:河南2楼2015-10-09 20:19
    回复
      这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从甲午“心败”、抗战“心胜”、当代“心防”看过来,就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走向新生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全面演示了中华民族这一世界最古老民族得以存续的原因。
      这百余年来的历史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必读必知的教科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明了,倘若一个国家没有理想,一个民族没有精神,一群国民没有信仰,纵使拥有再大的体量也不过是一具“僵尸”;倘若一支军队没有灵魂,军人不知道为何而战、为何而死,即便拥有再好的武器装备也是废铁一堆、再多的数量也是奴隶一群。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功勋,就在于以艰苦卓绝的牺牲,唤醒了中华民族勇猛无畏、永不屈服的精神,从而焕发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强大战力与民族信心


      IP属地:河南3楼2015-10-09 20:19
      回复
        今天,我们没必要费尽心思地创造,更没必要左顾右盼地去寻找。曾经孕育了新中国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其实就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过去,我们曾依靠它们创造出举世无双的成就,今天和未来,它们仍然是“中国奇迹”的源泉。可以说,从民族灵魂的重塑、精神的再造,到新型军事、政治、经济体系的创建,我们用这些精神法宝实现了近代中国最大的创举。而从列强铁蹄、虎口下的挣扎,到在“冷战”的夹缝中崛起为世界大国,新中国的战略思维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IP属地:河南4楼2015-10-09 20:20
        回复
          毫无疑问,新中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相对于中华文明中的汉唐盛世和今天中国担负的大国责任,中国还应有更高的目标与追求。今天的中国人,只需要注意不要在追逐财富的狂奔中遗失信仰,更不要被国内外别有用心之人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蛊惑下丢弃这些无比宝贵的精神法宝,中国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014年,是甲午战争失败12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中国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一年内,几乎同时去纪念一场败仗和一场胜仗,这或许被一些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看作是一个奇观,但只有中国人才明白这两场战争之间的关联与差别。


          IP属地:河南5楼2015-10-09 20:20
          回复
            甲午战争,日本倾举国之力一赌国运,而清朝为何在没有动用全部国家力量的情况下就吞下了战败的苦果呢?我认为,晚清政府不是被日本打败的,而是被吓败的。一个大国被小国吓败,这才是真正令中国蒙羞的奇耻大辱!从甲午战争的军事对抗阶段看,发生在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边界的五场小战役,无论哪场战役,从国力和军力等硬指标上分析,清朝都具备战胜日本的优势条件。


            IP属地:河南8楼2015-10-09 20:21
            回复
              身经百战的格兰特在象征性地作出调停姿态后,随即宣布“调停失败”。在写给李鸿章的信中,他说,“我甚盼中国自强”。其助手杨格说,“中国若不自强,外人必易生心欺侮。在日本人心中,每视中国懦弱,为所求无不遂者,彼看不起中国,则无事不可做。日本以为不但琉球可并,即台湾暨各属地动兵侵占,中国亦不过以笔墨口舌支吾而已”。“中国如愿真心与日本和好,不在条约而在自强,盖条约可不照办,自强则不敢生心矣”。他更指出:“中国之大害,在弱之一字,我心甚敬爱中国,实盼望中国用好法,除弊兴利,勉力自强,成为天下第一大国,谁能侮之?”


              IP属地:河南10楼2015-10-09 20:21
              回复
                清朝的外强中干被日本看破,于是得寸进尺。此后,日本持续70多年都采用这种做法,从另一个角度看,凡是日本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政策时,中国就需要反思自己了。1877年,日本强行要求琉球从法理上切断与清朝的藩属关系。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力主先发制人、征讨日本。
                何如璋认为,“今日本国势未定,兵力未强”,与之争衡,尚有胜算;如果“隐忍容之,养虎坐大”,他日必后悔莫及。他指出,“日本国力远逊中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债台高筑,若开战,则须以现金向西洋各国购买军械,日本无力作此无米之炊”。


                IP属地:河南11楼2015-10-09 20:22
                回复
                  何如璋当时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遣军舰,盛陈兵威,表面上是前往琉球质问,实质上要“示日本以必争”;中策是据理言明,约琉球令其夹攻,“示日本以必救”;下策是与日本反复辩论,或援外国公法(国际法)以相究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可李鸿章及清廷中枢机构经过反复权衡后,竟决定采用何如璋提出的下策:谈判!可是,谈判会有什么结果?在中日之间进行《北京条约》谈判时,李鸿章就曾试图对日本使臣森有礼“晓之以理”:“两国和好,全凭条约,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而森有礼却回答说:“和约没甚用处,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著条约,万国公法亦可不用。”


                  IP属地:河南13楼2015-10-09 20:23
                  回复
                    征服日本的唯一一次战略机遇被轻轻放掉。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琉球公使在李鸿章的衙门口痛哭三天,拔剑自刎!其他属国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大清国威扫地,千百年来建立起来的朝贡体系于此崩塌。作为宗主国,竟懦弱、无能到此种地步,谁愿意跟着你!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一直处于败退态势,直到五次战役全部输掉,只能割地赔款以求和。但由于日本所提《马关条约》条款内容过于苛刻,当时清廷朝野多主张拒和、迁都、再战,学子们为此还“公车上书”。那为什么清政府不敢继续和日本打下去?


                    IP属地:河南14楼2015-10-09 20:23
                    回复
                      说到底,还是心病!迁都再战,清朝统治者不仅将损失大量财富和珍宝,甚至有可能动摇其统治根本。所以,清廷权衡再三,选择接受强盗的勒索,赔款割地,以此将战争失败的代价转嫁到全国百姓头上。
                      此时的李鸿章,已在大办洋务中发了大财,留美的洋务要员容闳说,李“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银子当时就存在“日本茶山煤矿公司”。所以,李鸿章害怕继续与日本开战会致使自己劣迹败露、身败名裂,于是,便不顾当时的纷纷朝议和千秋骂名,上下联手,力排众议签下合约。


                      IP属地:河南16楼2015-10-09 20:23
                      回复
                        再看陆地决战的一个例子。同一部书中这样记载:“大连湾陷则旅顺无援,旅顺落于我手,即可长驱直攻直隶。”日本看到这一点,清朝也看到了这一点。旅顺口炮台防御工事从1881年开建,沿周边山势修筑海陆炮台数十座,配备的全是从德国购买的最新克虏伯后膛大炮,口径从80毫米到240毫米,一应俱全。1887年,“地险水深,山势回环”的大连湾炮台也开始修建。由60余座炮台要塞群构成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防御体系,因地势险要,火力强大,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如果单从军事防御角度看,即使清军在其他方向的战役都失败了,也应该在这里赢得一场战役。


                        IP属地:河南19楼2015-10-09 20:24
                        回复
                          但是,结果呢?清军总共只打出2发炮弹!500名日军敢死队队员冲上去后发现阵地内空无一人。日军缴获崭新的火炮100多门、炮弹246万枚;德国新式步枪600多支、子弹3381万发,还有马匹、行帐、粮食以及没有启封的快炮等。大连湾不仅没有成为清军的屏障,反而成了日军攻打旅顺的物资保障基地。原来,早在金州战斗时,守将赵怀业就把军粮、军服等军用物资偷偷运到烟台,换成了白银,随后带着家眷弃阵逃跑了。


                          IP属地:河南20楼2015-10-09 20:24
                          回复
                            如果我们要成为真正伟大的民族,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20世纪许多国家的命运将处于危难之中,这种危险也威胁着我们。如果我们袖手旁观,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昏庸懒散的悠闲生活和安逸,如果我们不参与这种必须以生命和珍爱的一切去获取胜利的激烈竞争,那么,比我们野蛮强大的民族将甩开我们,控制整个世界。”封建统治阶层的颓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精神上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由此带来民风败坏,社会整体堕落。放眼中国的历史,凡是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彼时的王朝就已经在亡国的“周期律”中逐渐走向衰亡,其内部火并(民变、农民起义)和外部入侵也必将接踵而至。


                            IP属地:河南22楼2015-10-09 20:25
                            回复
                              海上战事起,朝中盛宣怀等主张海军战略出击,先突袭长崎后回击仁川。但北洋主将丁汝昌不执行,李鸿章也不坚持。丁汝昌在想什么?
                              至日本在辽东登陆,丁汝昌建议出动北洋海军主力断日后路,这本是釜底抽薪之举,而李鸿章又严令不许。李鸿章在想什么?
                              北洋战事急,李鸿章想请南洋水师帮忙,而南洋水师趁机“开价”:要求提拔自己的将领。


                              IP属地:河南24楼2015-10-09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