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飞机吧 关注:26,862贴子:957,608
  • 8回复贴,共1

【架空历史】【MiG-23 Bis】截击/战斗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MiG23,北约代号“鞭挞者”,是米高扬设计局在追求高速性能和低速的一次成功尝试。可变后掠翼在70年代可以说是对低速性能和高速低阻力设计的最高境成就,米高扬设计局也不例外,加入了研究使用可变后掠翼的队伍,而MiG-23就是他们对于可变后掠翼研究给出的答案。
虽然MiG23相对MiG21来说已经是一次质的飞跃,但是部队实际操作中,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作为截击机,MiG23是优秀的。但是作为战斗机,较高的翼载和有限的后掠角度选择,以及不可预见的副翼反效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架飞机。相对于F14,MiG23的机翼链接结构过于脆弱,仅能承受7G的过载,如果在最大的后掠角度,过载被限制在4.5G。尽管如此,高迎角下,飞机还是有着很多不可预见的失速,或螺旋。这些不佳的飞行体验,一直困扰着MiG23成为一架真正的战斗机。
【架空历史】
1976年2月,米高扬设计局根据中东各国的使用经验,以及本土部队,特别是前线航空团的宝贵意见,开始修改之前所暴露的问题。新的改型被称为MiG23 Bis。
翼套外侧的翼刀背移除,实践证明,翼刀在高攻角下理顺气流的能力有限,反而容易产生不可预见的涡流,从而影响操控。
副翼被从外侧挪动到更加靠内的位置,使得翼尖气流分离时,副翼依旧可以保持一定的控制,使得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预警可能的失速与螺旋,让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减小攻角。
翼尖修型,新的翼尖有一个切角,可以有效的推迟翼尖失速的发生,让气流根晚的发生分离。
机翼修型,新的机翼前缘被加大,更大机翼面积使得翼载有所降低。
新的后掠控制允许飞行员依据需要将机翼设定在10°到70°之间的任何位置,虽然依旧不具电脑控制的全自动后掠调节,但是更多的档位以及无极调节,使得很多老手能够把MiG23飞出手册外的飞行包线。
可折叠的尾鳍被一个更小的固定尾鳍取得,因为研究表明MiG23的纵向稳定性是足够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0-17 01:48回复
    小蓝链:http://www.simpleplanes.com/a/3S183o/MiG-23-BIS-M
    气动已优化,随便飞,除了最小后掠角时,需要注意杆量,不要失速以外,其余的档位可以直接拉到底,没问题。
    能跑低物理,但是推荐高物理下飞,不会有莫名的偏航。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0-17 01:52
    回复
      2025-08-04 09:07: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17 02:49
      收起回复
        楼主码了这么多字,然后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17 10:34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18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