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那本著作中将韩菁清列为西洋传统唱法的歌手,但我觉得将目前能够找到的她的录音全听了,基本上都是自然声唱法,没什么美声的痕迹。这一点请问您怎么看?
另外,吴莺音1983年的《你们好,我是吴莺音》专辑,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她在有意更改鼻音风格,之前那种以【E(呃)】结合【NG】为主的发声位置没什么太大变化,包括到1997年“金光灿烂”演唱会上亦是如此,原因都在于她年龄增大,发声机机能有所松弛老化,使得之前在同一位置上的那种如莺啼般细亮的音色效果变得不明显了。我仔细对比过她1957年重新赴港录制的歌曲与上海时期的声音及1983年之后的声音,感觉到是一种渐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其实1957年的音色与1950年以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并不是改革开放后声音才改变的,不知您怎么看?
另外,吴莺音1983年的《你们好,我是吴莺音》专辑,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她在有意更改鼻音风格,之前那种以【E(呃)】结合【NG】为主的发声位置没什么太大变化,包括到1997年“金光灿烂”演唱会上亦是如此,原因都在于她年龄增大,发声机机能有所松弛老化,使得之前在同一位置上的那种如莺啼般细亮的音色效果变得不明显了。我仔细对比过她1957年重新赴港录制的歌曲与上海时期的声音及1983年之后的声音,感觉到是一种渐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其实1957年的音色与1950年以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并不是改革开放后声音才改变的,不知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