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琴花]四时花好·夏·木槿
只是我所期盼的那一个花期,迟迟未有到来。
01.
秦月升认为,沈清临是他的知己。
一人抚琴一人作画,并不会无言而论,话语中也总有投机之处,对事物的见解独到却又能好生斟酌一番。除了他一直认为既有一身能力便应来报效家国,而后者总是摇头推辞他的邀请,仍过着他隐居的在山水风光中的闲散日子外,他们的观点总能不谋而合。
至少,他可以理解他的画,他可以听懂他的琴音。吟高山颂流水,言家国理时局,感天地叹人世千般情万种意,能被人理解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不过。
于是他已是不记得多少次问他可有做官的意向,早已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却得到了一个沉默的回答。
沈清临只是默默摇了摇头,看向他的眼神极为复杂,却在他以为他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又转而看向天边飞鸟。
秦月升觉得,这一次,他似乎没有懂知己的意思。
辞行时,杯酒送别。
02.
战乱爆发,山河陷落。
所幸他的武功并不弱,也不是不动反抗听之任之的家伙。虽落了一身伤但还是勉强逃出了破落的昔日国都。回望一眼的时候,只看见一场仿佛可以焚天的大火与漫天狼烟。
踉踉跄跄运起轻功离开时,隐约瞥见墨色的袍角。压下气息倚墙躲着追兵时,耳边似乎传来极轻的一声叹息。
沈清临一直说着要做个不闻天下事的隐士,到现在硝烟四起,却仍然在战乱中悬壶济世。
后来他才知道,万花早已封谷。如沈清临一般离开万花的弟子却不在少数,然而一旦出谷,便再也不得说自己为万花中人。
但那只是后来了。
沈清临负手在血海中穿梭,神情淡漠又一如他所熟悉的沉静。
“找到谁,还有气,就带回来了。”他问起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调着药盏,“能救便救,尽了全力了,也就只能做到这般了。”
“恰好见着个半死不活的人,犹豫着救不救,也没想到就是你。”沈清临想了想,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神情,“很少见你这么狼狈的样子。”
秦月升重重地咳了一声。
“无论如何,还是要对你道一声谢。”他轻声道,语气柔和,“若不是你,也许我也与千百人一样,葬身火海。”
“你我之间,何须道谢。”沈清临倒是淡然地摇了摇头,“我就怕等战争结束,没人陪我以酒对月,共赏百花开谢。那才是最令我头痛的事情。”
秦月升眯起眼微微笑了笑,没说话。
03.
但没想到再次相遇的时候,却是在他未曾想到的地方。沉寂的枫林像是被战火染红了,重现出枫红如火的景致。
这次他看到的沈清临没有再像过去那般淡泊的模样。也许是战火浸染,几经磨砺,墨色的眸子稍深了些,尘世的喧嚣好像落在了他的指尖。
“救的人多了,看得就多了。”他只是这么说,看起来不大想提起这些年的事,“战火纷扰,救回的人很多都已经孑然一身。”
“你这一次来,是打算又藏起来?”秦月升的语气有些刻薄,“看得多了,所以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沈清临看了看他,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秦月升身上的伤,沉默着将他带回了林间小小的屋舍。
屋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东西,像是很少有人居住的模样。秦月升恍然觉得自己好像误会了他什么,话语却噎在喉咙里怎样也说不出来。
“还要回去么?”长久的沉默后,沈清临忽而发问。
“家国动荡,何以安宁。”
沈清临点了点头,没再说别的话了。
只是道辞离开时,又是一盏酒,一弯月。但两人却没有再抚琴作画的兴致,两个人心里都有着各异的想法,然后分道扬镳,走向不同的道路。
04.
这场战争平定后,各门派元气大损,李唐王室也好不了多少。万花倒是解了封谷的命令,但秦月升在之后到谷里去寻时,却没有找到沈清临。
战乱的浪潮淹没了多少人,大火烧遍了整片大唐的疆土。免于灾难的人看着日渐衰败的国运虽焦急却无解决之法。秦月升一如他的名字一样,做着不大不小的官,又看遍了年复一年的月升日落。
但他仍未找到沈清临。后者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寻不到他的踪迹。他想,如果给他找到了他的身影,那他一定得好好将他说一顿,如逃避不是解决一切的方法什么的。
或者,当个隐士也不错,但要在他能找到的地方。
只是,已成奢望。
05.
恍惚间,又见有人引他至桌前,一盏酒,一弯月,如当年景色,月色清清冷冷地洒在湖面上,于微波掩映。
有人抚琴,也似有人作画。
他大笑着喝上一杯,像是在与人拼着酒量。但桌前除他以外,空无一人。
长醉复醒时,竟一瞬不知此时年月。
06.
沈清临说过,他不爱等,所以不会留在万花,等战乱平定,待他踏荣光归来。
沈清临说过,除非他身死,否则他一身医术,悬壶济世,只要他还有一口气,都能保他安然。
沈清临说过,有一种花,与他自己最相似。但到底是哪种呢,他没有说过。
沈清临说过,他总喜欢逃避,觉得做个隐士不管天下事很惬意,但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逃避。
沈清临说过,等战乱平定了,万花也会开谷,到时候在万花里,两人再好好谈这几十年遇到的一切,奇遇、喜悦、或者别离。
沈清临说过,他们总会再次相见。
07.
“为何爱木槿?”
“朝开暮落,每一次凋零,都代表着将来的绚烂。四季流转不曾黯然,这么多花里,只有它把自己的命运看得最清晰。”
08.
——木槿,意在永恒而温柔的坚持。
09.
“山河动荡,何以为家?”
“从离谷那一刻起,沈某并无后悔。”
10.
——一生起伏难免,但重在从未动摇,初心不改。
-fin.
只是我所期盼的那一个花期,迟迟未有到来。
01.
秦月升认为,沈清临是他的知己。
一人抚琴一人作画,并不会无言而论,话语中也总有投机之处,对事物的见解独到却又能好生斟酌一番。除了他一直认为既有一身能力便应来报效家国,而后者总是摇头推辞他的邀请,仍过着他隐居的在山水风光中的闲散日子外,他们的观点总能不谋而合。
至少,他可以理解他的画,他可以听懂他的琴音。吟高山颂流水,言家国理时局,感天地叹人世千般情万种意,能被人理解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不过。
于是他已是不记得多少次问他可有做官的意向,早已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却得到了一个沉默的回答。
沈清临只是默默摇了摇头,看向他的眼神极为复杂,却在他以为他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又转而看向天边飞鸟。
秦月升觉得,这一次,他似乎没有懂知己的意思。
辞行时,杯酒送别。
02.
战乱爆发,山河陷落。
所幸他的武功并不弱,也不是不动反抗听之任之的家伙。虽落了一身伤但还是勉强逃出了破落的昔日国都。回望一眼的时候,只看见一场仿佛可以焚天的大火与漫天狼烟。
踉踉跄跄运起轻功离开时,隐约瞥见墨色的袍角。压下气息倚墙躲着追兵时,耳边似乎传来极轻的一声叹息。
沈清临一直说着要做个不闻天下事的隐士,到现在硝烟四起,却仍然在战乱中悬壶济世。
后来他才知道,万花早已封谷。如沈清临一般离开万花的弟子却不在少数,然而一旦出谷,便再也不得说自己为万花中人。
但那只是后来了。
沈清临负手在血海中穿梭,神情淡漠又一如他所熟悉的沉静。
“找到谁,还有气,就带回来了。”他问起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调着药盏,“能救便救,尽了全力了,也就只能做到这般了。”
“恰好见着个半死不活的人,犹豫着救不救,也没想到就是你。”沈清临想了想,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神情,“很少见你这么狼狈的样子。”
秦月升重重地咳了一声。
“无论如何,还是要对你道一声谢。”他轻声道,语气柔和,“若不是你,也许我也与千百人一样,葬身火海。”
“你我之间,何须道谢。”沈清临倒是淡然地摇了摇头,“我就怕等战争结束,没人陪我以酒对月,共赏百花开谢。那才是最令我头痛的事情。”
秦月升眯起眼微微笑了笑,没说话。
03.
但没想到再次相遇的时候,却是在他未曾想到的地方。沉寂的枫林像是被战火染红了,重现出枫红如火的景致。
这次他看到的沈清临没有再像过去那般淡泊的模样。也许是战火浸染,几经磨砺,墨色的眸子稍深了些,尘世的喧嚣好像落在了他的指尖。
“救的人多了,看得就多了。”他只是这么说,看起来不大想提起这些年的事,“战火纷扰,救回的人很多都已经孑然一身。”
“你这一次来,是打算又藏起来?”秦月升的语气有些刻薄,“看得多了,所以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沈清临看了看他,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秦月升身上的伤,沉默着将他带回了林间小小的屋舍。
屋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东西,像是很少有人居住的模样。秦月升恍然觉得自己好像误会了他什么,话语却噎在喉咙里怎样也说不出来。
“还要回去么?”长久的沉默后,沈清临忽而发问。
“家国动荡,何以安宁。”
沈清临点了点头,没再说别的话了。
只是道辞离开时,又是一盏酒,一弯月。但两人却没有再抚琴作画的兴致,两个人心里都有着各异的想法,然后分道扬镳,走向不同的道路。
04.
这场战争平定后,各门派元气大损,李唐王室也好不了多少。万花倒是解了封谷的命令,但秦月升在之后到谷里去寻时,却没有找到沈清临。
战乱的浪潮淹没了多少人,大火烧遍了整片大唐的疆土。免于灾难的人看着日渐衰败的国运虽焦急却无解决之法。秦月升一如他的名字一样,做着不大不小的官,又看遍了年复一年的月升日落。
但他仍未找到沈清临。后者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寻不到他的踪迹。他想,如果给他找到了他的身影,那他一定得好好将他说一顿,如逃避不是解决一切的方法什么的。
或者,当个隐士也不错,但要在他能找到的地方。
只是,已成奢望。
05.
恍惚间,又见有人引他至桌前,一盏酒,一弯月,如当年景色,月色清清冷冷地洒在湖面上,于微波掩映。
有人抚琴,也似有人作画。
他大笑着喝上一杯,像是在与人拼着酒量。但桌前除他以外,空无一人。
长醉复醒时,竟一瞬不知此时年月。
06.
沈清临说过,他不爱等,所以不会留在万花,等战乱平定,待他踏荣光归来。
沈清临说过,除非他身死,否则他一身医术,悬壶济世,只要他还有一口气,都能保他安然。
沈清临说过,有一种花,与他自己最相似。但到底是哪种呢,他没有说过。
沈清临说过,他总喜欢逃避,觉得做个隐士不管天下事很惬意,但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逃避。
沈清临说过,等战乱平定了,万花也会开谷,到时候在万花里,两人再好好谈这几十年遇到的一切,奇遇、喜悦、或者别离。
沈清临说过,他们总会再次相见。
07.
“为何爱木槿?”
“朝开暮落,每一次凋零,都代表着将来的绚烂。四季流转不曾黯然,这么多花里,只有它把自己的命运看得最清晰。”
08.
——木槿,意在永恒而温柔的坚持。
09.
“山河动荡,何以为家?”
“从离谷那一刻起,沈某并无后悔。”
10.
——一生起伏难免,但重在从未动摇,初心不改。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