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暮鸳鸯鼓吧 关注:152贴子:12,454

(存:自叹尘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03 19:41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2-03 19:44
    回复
      (京城里的地儿之多,只莱芜书屋,于我是绝佳的去处。不爱往大栅栏那处,太喧哗了。还是这儿妙,捧着一本《花间词》,细细品,慢慢读,恨不得把那一字一句都记在脑海里。把自己沉浸进去,于书中,忘了自我。)
      @爱新觉罗昭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03 19:55
      回复
        (自己在屋里闷得慌,不知做什么,刚拿起书打算翻一翻,当解解闷,才想起自己这的书,早就看完了,自己现下看什么?)
        (京城里的地方不少,可自己认识的也没几个,好像听说有一书屋,那的书挺全的,就倒那去瞧瞧吧。多买些些书回了,打发时间用。)
        @宝济雁书


        4楼2015-12-03 20:46
        回复
          (读了李易安的词,让人沉醉。她是女儿家,自然偏爱这些“脂粉”。看得兴起,也忘了此处何处,幸得该是店家也懂兴起之时无法抑制,便没立下不准喧哗的话,好让她如今能从中有感。伴着心中江南小调,缓缓唱了起来。)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爱新觉罗昭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03 21:04
          回复
            (刚入内,便闻有歌声,还真是巧,一来就能听见歌声,那声音虽显稚嫩,可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宛如出谷的黄鹂。)
            (瞧见那身影,觉得有几分眼熟,好似在那见过一般,那人好似是琴书的堂姐还是什么来着的。出声唤她止步,是不是,还得瞧了才知道不是。)
            你且等等,我可曾见过你?
            @宝济雁书


            6楼2015-12-03 21:22
            回复
              (江南的声音在我心中回荡,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也不知道现在的我还舍不舍得回去。也许是舍得的?那梦里溪边的浣纱女,曲水流觞……也许是不舍得的?此处的笙歌阵阵,知音三二。)
              (却有一人,让我回过神来。)
              :诶……雁书见过郡主。
              @爱新觉罗昭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03 21:32
              回复
                (那人叫什么来着?自己有些记不清了,不过宝济家是从书字辈,从琴书二字就能瞧出来,她若是琴书的堂姐,应该也是从书字辈吧。)
                (琴书那丫头,一个人在宝济,估计也是闷得慌,有个姊妹陪她玩耍,也是极好的。自己也有姊妹,可个个都不爱出来。)
                我上次就说过了,不必多礼。


                8楼2015-12-04 19:10
                回复
                  (在京城待久了,也就机灵些了。对这个语调温和的郡主觉得很是不错。顺着话儿站起了身子,笑意浅浅既不媚俗又不冷清,像是水那边的芙蕖花儿,远观便是足够了。)
                  :是雁书今儿没带脑袋出门的错了,忘了您今儿是“微服私访”。
                  @爱新觉罗昭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2-04 19:39
                  回复
                    (我想我的名字该是来自沈如筠那句“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可那是写的是思妇,是怨女,那不该是我。我心中虽无青云志,却也不该是那样一个哀哀怨怨之人。男女之情,我还太小,不愿意懂。)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山字一行。不过是家慈见着吗写那秋日好景的诗,化用做名罢了。
                    @爱新觉罗昭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2-04 20:26
                    回复
                      (说起的名字的典故,自己不禁想起,当初自己这个如,是从何诗里圈出来的。若人生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细细读来,总觉得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与哀伤问问。额娘与阿玛的爱情,自己看不懂,乃是今生一大憾事。)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山字一行。的确是好诗,看来,家慈也是个才女。
                      @宝济雁书


                      14楼2015-12-04 20:31
                      回复
                        (说起这个,眼里也多了几分骄傲。身子里揉着江南韵,身上血流着是江南血。在那吴侬软语的地儿,才是世间最好的地方。)
                        :江南女子打小受诗书熏陶,家慈在当地,也算不得才女两字。在江南,若要让一人被人称一句才女,少不得要垂髫之年便是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词了。
                        @爱新觉罗昭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2-04 20:44
                        回复
                          (说道才女,当代的才女,有几个,自己也说不上名字来,许是平日都没有去刻意去留心。若琴书日后能成为才女,自己自然是高兴的,可自己知道,她对诗书无意,也怎会用心去学。)
                          我瞧着你,日后也会是个才女。小小年纪,就懂的如此之多,日后怎会不成为一代才女呢?你以后若是得空,多往琴书那走走,也教教她诗句。
                          @宝济雁书


                          16楼2015-12-04 20:57
                          回复
                            (琴书如何,面前这人与她同居宝济,想来也是了解的,她那个性子,自己清楚的很,不愿念书,只因一字懒。瞧她停顿了许久,才说出这不大敏锐二字,想来也是为了给她留些颜面,也是煞费苦心的,为她想法子开脱。)
                            想读书,还不容易,难道宝济家的不让你读?她斌性如何,我是晓得的,你也不必如此为她开脱。或许吧,我还真希望如你所言。
                            @宝济雁书


                            18楼2015-12-04 21:13
                            回复
                              (宝济自己常去,可去的也只是那几个地方,听说是有书房,可自己没去过,也不合适去,所以里头怎样自己不知。)
                              (好书颇多吗?警示之语,大家之论,有这些书,也属正常,毕竟他们宝济个个都像是懂礼之人,当然,也有个别是例外的。)
                              诗经是本好书,我记得我当初,第一本学的就是诗经。
                              @宝济雁书


                              20楼2015-12-04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