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二 鄙吝复生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常说:“我如果一时半月不见到黄叔度,那么卑鄙贪吝的想法就会长出来了!
生平事迹
《后汉书》本传记载叔度,一则说:
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闳(一作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闳曰:“见吾叔度也?”
荀淑是汉末“海内所师”的大名士,素有“清识难尚”之誉。而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重量级人物在旅店里邂逅十四岁的黄叔度,言谈之间,竟然惊喜得挪不动步子,不仅称其为“吾之师表”,而且将其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相提并论,这在“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鲁迅语)的汉末自然非同小可。而同乡名士袁阆(字奉高,闳为阆之误)的回答,更见出叔度的德行操守早已为乡党所公认。
另一则:
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所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
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后汉书·逸民列传》有其传。史载戴良少时就任诞无节,母亲喜欢驴鸣,他就经常学驴叫逗母亲开心。这种特殊的尽孝方式后来竟开魏晋名士爱好驴鸣之风气,如王粲、曹丕、孙楚、王济辈,甚至竟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失侣丧友之痛!戴良自视颇高,曾自比仲尼、大禹,发出“独步天下,谁与为偶”的豪言壮语。
这样一个狂放不羁的人见到黄叔度却“未尝不正容”,甚至怅然若失。特别是他竟引用《论语·子罕》里颜回赞美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来称赏叔度之为人,不是真心服膺何至于此?
《世说新语》一则说: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郭林宗拜访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一副急吼吼的样子,让人疑心他造访是假,问路是真。而叔度那想必很简陋的家却让见多识广的他日以继夜,留连忘归,郭泰的感觉大概和荀淑、戴良一样,以为自己置身于一处功能强大、深不可测的磁场。“澄之不清,扰之不浊”,这绝妙的品题终于成就一则意境不俗的典故-“叔度汪汪”。
周子居,名乘,东汉汝南安城人,曾为泰山太守,在职时得惠政美誉,为时人所赞叹。
《世说新语》里对周子居的记载,一共只有两条,一条是他评论别人的,见《德行》之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意思是:周子居经常对人说,要是时间长到一个月见不到黄叔度,那么,庸俗贪鄙的心思就又萌生了!一条是别人评论他的,见《赏誉》之一:"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这是陈仲举在夸奖他,说他堪任治理国家的大才,如同宝剑里的极品"干将"一样难得和稀少。
周子居身为地方长官,品行端庄、励精图治,是一位为人称道的好官,好官的形成是有原由的:他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过失,利用好友过失相砥,达到提高修养、不断进步的目的。
朋友如镜,可以比照检查自己身上的过失;对于周子居来说,朋友黄叔度简直就是一面神镜,他不但可以照出身上的过失,还可以矫正偏差。在东汉时代,位高权重的太守没有必要对一介书生的黄叔度溜须拍马,相反,他可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人必须经常对照别人检讨自己。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常说:“我如果一时半月不见到黄叔度,那么卑鄙贪吝的想法就会长出来了!
生平事迹
《后汉书》本传记载叔度,一则说:
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闳(一作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闳曰:“见吾叔度也?”
荀淑是汉末“海内所师”的大名士,素有“清识难尚”之誉。而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重量级人物在旅店里邂逅十四岁的黄叔度,言谈之间,竟然惊喜得挪不动步子,不仅称其为“吾之师表”,而且将其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相提并论,这在“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鲁迅语)的汉末自然非同小可。而同乡名士袁阆(字奉高,闳为阆之误)的回答,更见出叔度的德行操守早已为乡党所公认。
另一则:
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所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
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后汉书·逸民列传》有其传。史载戴良少时就任诞无节,母亲喜欢驴鸣,他就经常学驴叫逗母亲开心。这种特殊的尽孝方式后来竟开魏晋名士爱好驴鸣之风气,如王粲、曹丕、孙楚、王济辈,甚至竟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失侣丧友之痛!戴良自视颇高,曾自比仲尼、大禹,发出“独步天下,谁与为偶”的豪言壮语。
这样一个狂放不羁的人见到黄叔度却“未尝不正容”,甚至怅然若失。特别是他竟引用《论语·子罕》里颜回赞美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来称赏叔度之为人,不是真心服膺何至于此?
《世说新语》一则说: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郭林宗拜访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一副急吼吼的样子,让人疑心他造访是假,问路是真。而叔度那想必很简陋的家却让见多识广的他日以继夜,留连忘归,郭泰的感觉大概和荀淑、戴良一样,以为自己置身于一处功能强大、深不可测的磁场。“澄之不清,扰之不浊”,这绝妙的品题终于成就一则意境不俗的典故-“叔度汪汪”。
周子居,名乘,东汉汝南安城人,曾为泰山太守,在职时得惠政美誉,为时人所赞叹。
《世说新语》里对周子居的记载,一共只有两条,一条是他评论别人的,见《德行》之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意思是:周子居经常对人说,要是时间长到一个月见不到黄叔度,那么,庸俗贪鄙的心思就又萌生了!一条是别人评论他的,见《赏誉》之一:"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这是陈仲举在夸奖他,说他堪任治理国家的大才,如同宝剑里的极品"干将"一样难得和稀少。
周子居身为地方长官,品行端庄、励精图治,是一位为人称道的好官,好官的形成是有原由的:他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过失,利用好友过失相砥,达到提高修养、不断进步的目的。
朋友如镜,可以比照检查自己身上的过失;对于周子居来说,朋友黄叔度简直就是一面神镜,他不但可以照出身上的过失,还可以矫正偏差。在东汉时代,位高权重的太守没有必要对一介书生的黄叔度溜须拍马,相反,他可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人必须经常对照别人检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