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上写着“大门外有人接应”,是文教授自己看得囫囵吞枣。
或者还可以这样理解:他以为这个“大门”是指院门,因而推测只要走出了院子就有接应。
当杨保禄出现并劝其快走时,他居然反问“那你怎么办?”,这句话似乎就能够说明,因为在走出院门后,首先见到的是保禄,而当时大堂里只有他们这两个人,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判定保禄为接应者。直到稍后对了暗号才发现不是。
另外11L所讲的同样有可能,也就是碰巧跟老太太对上了暗号。再加上先前送饭的缘故,结果又把老太太当作接应者了。
在这一段中非要找水根问题的话,那就是如果纸条上写作“店门外有人接应”,则可以排除掉任何误解的可能。
当然,如果文教授当时是因为紧张而忘了具体怎么做,那也就实在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