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枫渊吧 关注:13贴子:163
  • 0回复贴,共1

《窗外的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小楠、指导/胡杨枫渊
爸爸说他小时候上学,在故乡的小教室里看到窗外的是一座座巍峨的群山。群山外,飘忽着他美好的憧憬: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柏油马路,和马路尽头那颤抖着如梦似幻般的大篷车,以及那象征着繁华的小县城。
妈妈说,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她抱着我抚摸着我的小脑袋望着窗外,不停地盼啊、望啊,盼望着北风呼啸的冬天早早到来:那临街的窗外如期而至的一串串每分钟约110次的“叮咚、叮咚”的皮鞋脆响声。
我不懂得那些韵律般的声响是不是我的希望,但肯定是妈妈的期望,因为每当这声音的出现,一准是我当兵的爸爸回家来了。
多少年过去了?爸爸转业回来了,妈妈也调到了市里工作,哥哥也考上大学走了。
每当我放学回家,把书包卸下;妈妈下班,把外套脱下;爸爸回家,将拖鞋趿上。我们都会走进同一间书房:爸爸看一眼临街的窗、妈妈看一眼明亮的窗、我坐在哥哥曾经苦读的窗户下,在写字台上铺开书和本,书写我的家庭作业。这时候,爸爸和妈妈才会转身走出书房。
哥哥走了以后,这扇窗就成了我开启未来世界的“梦工厂”:无论中午还是傍晚,“温故、知新”的节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伴随着我形成了一种习惯。
今年盛夏的某一天,窗外的世界忽然停止了喧嚣。我好奇地向窗外望去,一座四脚连街的人行过街天桥出现在我的眼前。那硕大的“工”字形状的桥梁横贯于两条宽达二十多米的马路、以及夹在马路中间有三十多米宽的林带上。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我居然熟视无睹地错过了工人叔叔们修桥、铺路、植树、种花时的繁忙景象。现在映入我眼帘的竟然是窗外这一条条绿色镶缀如带似锦的大街、桥梁和林带。这下可好了,总算解决了我们学校上学、放学时同学们过街的安全问题。
这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它横跨榆林市高新开发区榆苏路(旧210国道)的西侧与长兴路的东侧,长约60多米,宽约4.5米,高约5.5米;由6根直径1米粗的水泥柱分布支撑着桥面;桥面为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桥面两边和阶梯两侧的护栏皆由15公分粗细的钢管密密地焊接相连,并且涂上了漂亮的保护油漆。
清晨、中午和傍晚,来来往往的小学生和大人们穿梭在人行天桥上;桥下是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小轿车。两厢互不干扰,场面秩序井然,景象蔚为壮观。
(稿于2015年12月16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16 17: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