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文献,忽然看得有点难过。
我以前真的没有理解艾略特,也不懂她为什么说写完《罗慕拉》,就从一个年轻女人变成了老年女人,因为我一直是用年轻女人(…)的经验来对待她的。在情感的成熟度上,我还是处于狄更斯或是特罗洛普的水平,清浅的,快乐的,昂然的。
清晨起来窝在被子里开着台灯看了有关她在1860年前后的详细资料,悲不可言。以前我总以为她发现了世界的荒诞感、无意义感和混乱状态后,她也能找到出路,像古希腊人一样说清楚人为什么活着,提供一种经得起检视的生活样态。现在看,她更像是在说服自己,因为她比她的读者更需要证明在最黑暗的经验里仍有某种unmistakable working of a firm moral order,就好像溺水的人,水性越差,越不相信水,就越渴望获得拯救。她的“出路”里隐藏着极大的痛苦与折磨(我以前一点都没有察觉),在《罗慕拉》和《米德尔马契》里尤甚,也就是把出路和困境都给虚妄化了,虚妄变成了超越绝对希望和失望的的丰饶。她大概能骗过读者和出版商,但是没法绕过自己。
大概是共鸣么,我似乎有点开始懂得她了。
我以前真的没有理解艾略特,也不懂她为什么说写完《罗慕拉》,就从一个年轻女人变成了老年女人,因为我一直是用年轻女人(…)的经验来对待她的。在情感的成熟度上,我还是处于狄更斯或是特罗洛普的水平,清浅的,快乐的,昂然的。
清晨起来窝在被子里开着台灯看了有关她在1860年前后的详细资料,悲不可言。以前我总以为她发现了世界的荒诞感、无意义感和混乱状态后,她也能找到出路,像古希腊人一样说清楚人为什么活着,提供一种经得起检视的生活样态。现在看,她更像是在说服自己,因为她比她的读者更需要证明在最黑暗的经验里仍有某种unmistakable working of a firm moral order,就好像溺水的人,水性越差,越不相信水,就越渴望获得拯救。她的“出路”里隐藏着极大的痛苦与折磨(我以前一点都没有察觉),在《罗慕拉》和《米德尔马契》里尤甚,也就是把出路和困境都给虚妄化了,虚妄变成了超越绝对希望和失望的的丰饶。她大概能骗过读者和出版商,但是没法绕过自己。
大概是共鸣么,我似乎有点开始懂得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