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游荡而做戏吧 关注:1贴子:5,852
  • 11回复贴,共1

【细思恐极】将超然自我丢向大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12-28 09:45回复
    偶然间误读了一段文字,是关于“森田疗法”的,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和自己的一段往事,不禁有些惊慌失措,倘若果真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请先看看有关"森田疗法"的段落。
    (森田疗法是一种痛苦的疗法,或许说是一种绝望中的疗法,但又是一种根治性的疗法。
    森田认为,神经质是由于拘泥于“理应如此”但事实“并非如此”的一些烦琐之事所致。比如说,猫是不会伤人
    的,因此并无什么可恐惧的。但有恐猫症的人表现十分烦恼和痛苦。患者想努力克服这种恐怖,矫正自己的心态。但各种努力都无济于事,最终形成强迫观念,产生恶性循环,永远不能摆脱这种痛苦。有的人恐怖恶性气味,有的人为自己的心中不安而痛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要试图摆脱这些恐怖确实是徒劳的。这就像"相扑大力士与布帘子扳手腕,没有搞头儿,毫无成效"。关于常人和神经质者的不同,森田有如下记述:
    自古以来,常人总是认真地思考“将来目的能不能实现?”“成为伟人后又能怎么样呢?”、“为什么而活着?”等问题,而且为了生活努力学习,与命运抗争,不断解开人生中的迷茫和困惑,开阔视野,造就一副优秀的人格。意志薄弱者的特点是不知人生充满困惑,当然也就不知烦恼。常人敢于挑战困惑,而神经质者的特点是急功近利,遇到迷茫和困惑感到难受,压根就认为自己不应该遇上这些困惑之事,因此而感到烦恼至极,并且千方百计想试图摆脱这种烦恼。根据我的疗法,让神经质患者平静下来,不要试图摆脱烦恼,不要做些徒劳之事,指导他们练就常人那样的性格品质,肯定效果显著。而对意志薄弱者,森田疗法肯定是投珠于苏、对牛弹琴,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指教他们练就常人那样的性格品质。从这点可以看出神经质有着较大的可塑性。
    以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森田先生所说的神经症的发病机理是,过分强调“理应如此”的自我,对现实中的自我加以否定,试图做出各种努力想方设法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其结果这种努力(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的努力)是徒劳的。因此疗法的核心是让其放弃这种努力,让迷茫和困惑之心任它去,只管从事目前应该做的事情,指导其练就优秀的性格品质。
    森田疗法与其他精神疗法的根本不同点是:对患者所说的症状采取不问的态度。也就是说,不以症状作为治疗对象。不洁恐怖的人,因反复洗手使手摩擦起了皮还是想洗。而且表现故作冷静试图让人瞧不出来的样子。赤面恐怖的人试图在人面前不受拘束不怕羞。但这些想法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对现实中的自我的否定,这就是我所说的“内心冲突”。肯定地说,脏污了的东西是脏的、厌恶的东西是厌恶的,在人面前就是容易害羞,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如果接受了这些事实,就不会再出现不洁恐怖、赤面恐怖。否则就会出现精神冲突,痛苦不堪。试图排除这种痛苦的努力必然是徒劳无益的。比如说,花是红的,柳是绿的,这是自然的事实,如果承认它,就不会出现痛苦。如果穷思竭虑,试图搞清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花不是绿的?柳不是红的?这就是自我烦恼,永远没有答案、永远是徒劳的。这是内心冲突而不是“事实唯真”,是典型的强迫观念。
    森田认为,根据“事实唯真”这个道理,出现症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放弃“理想的自我”,肯定“现实的自我”,不平不满任它去,有一种既然这样由它去的胸襟。或者面对现实向前看,做出最佳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意并去行动。这就是森田称谓的“纯真之心”。否则,如果总考虑“必须如此”,这就是“恶智”。
    早起之前,如果处于“心情很好,再睡一会儿”和“可不能懒惰,必须起床”(恶智)的思想矛盾(冲突)之中,就会怎么也起不来床。“什么也别想,一翻身就爬起来啦”(恶智),这样总是用好的劝说词要求自己,可就是不想起。只有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就会一翻身便起床了。再进一步说,从自我内省来看,只是在那里想“呼呼睡一觉之后再起床吧”(行动欲望),还是起不了床。只有没有思想矛盾(冲突)的时候,才会出现最初欲望的起床的行动。假如说,肚子饿了、池中的鱼该喂了、今天有课别忘了等等,如果这些事情浮现在脑壳里,这些行动的欲望就会使你能够迅速起床。在这里就不存在迷惑和冲突。那么,是这种欲望冲动的时候,冲突消失了呢,还是冲突消失了的时候产生了欲望冲动呢?与其说两者皆是,倒不如说二者同时更确切。
    以上叙述的是内心冲突(困惑)和新的动机(行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就是"不问症状"的理由,也是由新的动机产生“纯真之心”的根据。)


    4楼2015-12-28 10:13
    回复
      看罢这段文字,你会发现,其实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或多或少都有过强迫自己做事的先例。尤其是在境遇对自己极其不利的情况之下,尤为如此。譬如当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由于敌人过于凶恶,当我们面对它法力无边的强大力量时,则往往在开始和肉搏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我一定要战胜他”,“我是不败的”,“哥是赵云”等等,而这样的“超然自我”的成长也往往左右了我们日后的成长走向。
      记得多年以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留守儿童克服自我和逆境的事情。这个不幸的孩子是个男孩,从小在县城里长大,在90年代的改革热潮中,和很多底层家庭里的孩子面对的处境一样,父母通通因下岗而被迫去外地打工赚钱,独独把幼小的孩子丢给了爷爷奶奶。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批不幸孩子中间的一个。他从小在隔了两代人鸿沟的“老旧教育”下长大,除了爷爷奶奶、大伯大婶的陈词滥调,头脑里鲜有新生代的思维痕迹,实际上也很难有。对于不论是枕头前的爷爷奶奶,还是远在天边的父母电话中时常灌输的一句话,“好好读书,争取未来做个有用的人。” 他很难做出合理的反思,他很难问为什么,没人愿意回答他,也没人能回答他,总之,只要他能秉持这一样一条看似正确的真理,就有好果子吃。


      5楼2015-12-28 10:45
      回复
        于是,在这样一个压抑而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培养的环境里,他逐渐的长成为青年人,他对爷奶、老师口中的劝导深信不疑,也正因为这样的“坚持和忠诚”,在整个幼稚园和小学、中学阶段,他都是生活圈子周围人尽皆知的“乖孩子”、“三好学生”,而对于别人的夸耀之词,和自己的优秀他也从没怀疑过。就这样,之后的他因为成绩优异,顺利的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在父母、亲戚、邻里、老师的一片庆贺声中,如愿的开启了自己崭新的生活篇章。


        6楼2015-12-28 11:00
        回复
          在大一的青春萌动的岁月里,乘着清新自然的校园里的微风,暖暖碧绿的树荫下,他认识了一个女孩,一个浑身上下无不透着轻快、活泼的印象,时常穿着一条白色连衣裙,笑盈盈的在花丛中轻舞飞扬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妙龄女孩。就这样,从陌生到交谈,从红脸对望,到并肩久坐,很快的,他们就一起不由自主的坠入了爱河,而他更是主动将自己完全融化在这条幻河里,从没有去怀疑和审视过,因为他依旧是那个总是习惯回避问为什么的自己。


          7楼2015-12-28 11:14
          回复
            匆匆的日子伴着爱情的甜蜜,在指缝中瞬息而过。很快的,他亦是大二的学生了,而这一年的有别于大一时候的紧张充实的校园生活有所不同,突然的,人变得清闲自由起来,课程内容也少了,懒散的日子接踵而至,这让他既烦恼又欢喜。烦恼的是,这样的懒散让他感觉不自在和有些莫名恐惧;欢喜的是,他终于可以有大段大段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以和心上人厮守在一起。
            这一天,他有些不开心的从一家礼盒店里走出,去赴约一场生日派对,而对方正是自己的女朋友。之所以有些不开心,是因为他本打算这一次女朋友能和自己单独过,以便自己可以有机会进一步的达成心里积藏良久的愿望。但是,当他和女朋友说出这样想法的时候,却被她巧妙的回绝了,以那种“朋友很多不能疏忽”的借口,半撒娇的争取了自己的不情愿下的勉强同意。但是这样的回绝还是让他很不开心,手上攥着几朵折枝的玫瑰花,一路上都板着脸低着头有些闷闷不乐。
            在人潮涌动陌生派对上,他打量着家境富裕的身着华丽服饰的女朋友,和她的亲朋好友们相互打趣嬉闹着,顿时觉得自己有一点孤独,显然自己的家境配不上她,而她也显然并没有意思在众人面前公开自己和她之间的关系。这种失衡感和落差感让他多少有些作者不自在起来。
            这个时候,女朋友手挽着一个陌生男人的手,冷不丁的来到自己跟前,让他顿觉有些错愕。经由女友介绍,了解了这个男人是她的“表哥”,看起来和她关系很好,一件名牌黑西装套在健壮的身躯上,手腕上带着不知名的高档手表,并露出充满自信的淡淡微笑看着自己,眼睛里闪烁着神采飞扬。这和自己有些瘦弱暗黄的身形,和一身朴素的运动服装打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楼2015-12-28 11:55
            回复
              终于有一天,一个许久担心的梦魇变成了现实,她提出了分手。这个结果虽有些预料,但对于惊弓之鸟的自己来说,还是感觉过于突然了,让他一时不能自已。他从没面对过如此彻底的惨败,这个事实让悲痛绝望的他想到了自杀。


              11楼2015-12-28 12:15
              回复
                镜头一转,是一个成长自底层射秽的,一身朴素的,鼻梁上始终架着一副眼镜的瘦瘦高高的高材生的背影,和一片孤寂的,处在黄昏中的大海,大海默不作声,只是任由天际迟迟降临的、阴沉的深蓝色慢慢的夺走了昔日橘红的晚霞。
                刹那时分,另一个苍老的身影赶到了,这不是别人,而是他的老父亲。高材生回望了下站在远处的人影,面无表情,径自向着大海中心走去。惊魂间,父亲突然奔跑过来,一把将儿子拉回到自己怀里,两个人双双跪在海滩之上,儿子枕在父亲的胸口,失声痛哭。


                12楼2015-12-28 12:39
                回复
                  良久以后,儿子从失魂中复苏,他把父亲经由旁人诉说得知的故事,又详实的和他毫无保留的说了一遍。这一次,没有往日的咒骂和责怪,父亲平和的看着儿子,亲自摘下了系在他脖子上的一条银色十字架,稳重的说:“从今以后,做你自己吧,孩子。” 然后,他看着自己的儿子,把这条隐隐发着寒光的十字架项链,用尽浑身力气,扔向了深蓝色的大海深处。


                  13楼2015-12-28 12:46
                  回复
                    故事讲完了,它在我的心里萦绕了很多年未散开。原因是,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故事,而是一个很富有代表性的强迫症患者案例,也是一个底层学子间很容易形成共性特征的事实,那就是【建立超然自我,否定现实自我】。毫不夸张的说,有些人确实会死在这上头,我讲的上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是很幸运的,实际上如果一个这样的人积重难返到此,是很难摆脱命运纠缠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在矛盾中死去。
                    当初读完这个故事的惊恐之余,其实我觉得自己是有些侥幸的存在。不因为别的,而恰恰是因为自己的“笨拙”,我说的这种笨拙不是再思考反思能力上的,而是在“听之任之”上。我没有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聪明的应试能力,和讨好别人并能把这变成既成事实的能力,而幸免于难,实在是一种天意吧。
                    和他相同的是,我和主人公有类似的经历和境遇,都是从底层中摸爬起来的,靠的是所谓的读书,同样缺乏一个由普世价值带动的,充满讨论氛围和自由独立圈子的成长环境。我们的成长都呈现出过于单一化,单调化,被涂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很难有自辩自省的能力。在这样一种境遇里,在这样一个穷困的家庭中,你是很难和命运抗争而不留重大遗憾的。事实上,往往自己每每走在危险边缘而不自知,周围却都是一片鼓励迷音。这样一种氛围,要“做自己”真的很难,甚至是没有可能的。
                    我的幸运恰恰是因为我的不能顺利适应的笨拙。倘若我智商再高一点,可以顺利扭曲了自己,在学业上一直用优异的成绩哄骗了世人,而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灵魂越来越空洞的存在着,你可想而知这将变得如何危险,这是一道不易被察觉的危险。就像主人公那样,他成功的做到了我没能做到的事,甚至是曾经在上学的时候梦寐以求自己可以达成的事。比如【考进年级第一名,可以以此要挟父母买高档玩具】,再比如【考进名牌大学,可以得到亲戚们带着去海南岛旅游的美美大玩一次的机会】,凡此种种,假如都成为了现实,那么我则会在一个看似光鲜的腐败根基上成长得过于快速和强壮,我会在这条布满鲜花的道路上走的愈来愈远,难以回头。


                    14楼2015-12-28 13:13
                    回复
                      幸好,我不信【要么英雄要么狗熊 】;幸好,我承载的是后知后觉的心智。


                      16楼2015-12-28 1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