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残疾人吧 关注:1,942贴子:12,265
  • 3回复贴,共1

残疾女为养家坚持卖报15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网岳阳站12月28日讯(分站记者 韩章 颜君 姚平 翟安伦)12月27日,暖阳高照。岳阳火车站广场一侧,一位穿着蓝色外套、头带毛线帽、胸前挂着腰包,右手上拿着一大叠报纸,手指上还钩着一个红色袋子的女青年,见有人从眼前经过,她一瘸一拐地走上前去询问:“老板,买份报纸吧?”她每天清晨出门,天黑回家,平均一天能卖出80份报纸。这样的生活节奏,从她17岁开始,一直延续了15年。她须用卖报的微薄收入,支撑一家四口的生活开销。不仅如此,她还得省吃俭用,偿还儿子生病住院欠下的沉重债务。“生活虽然艰难,但只能靠自己去改变!”这位颇受市民尊敬的残疾女青年叫刘静,今年32岁。她盼望天天是晴天,可以多卖报。她梦想着有朝一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让家人生活得更好。


1楼2015-12-29 11:23回复
    卖报增加收入,15年坚持不懈
      刘静17岁那年,从电视节目中受到启发。于是,告诉妈妈她要去卖报赚钱。2001年3月8日,刘静迈开了自力更生的第一步。她斜挎着一个帆布包,抱着一沓报纸,专门选择在人流量密集的九龙商场附近叫卖。“第一天,只卖了18份。”当时刘静非常失望。姨妈给了其热情的鼓励。第二天,刘静卖出了20份报纸,这让她有了信心。第三天,她进了40份报纸。不料,下雨无法出门卖报。“我在家里急得哭,因为进的报纸卖不出去就要亏钱。”刘静回忆道,当时在图书城批发长江信息报的陈岳怀得知情况后,告诉她没卖完的可全部退给他,而且只要刘静坚持卖报,每月还奖她50元钱。卸掉思想包袱后的刘静信心大增。之后,每天的销量由20、30、80份一路攀升。“我最高时一天能卖出300份长江信息报。”一旦下雨,刘静的心情就十分压抑。龙艳辉说,女儿知道一家人的开销靠她卖报赚钱,而且还要还债,心理压力大。“下雨天,她就急得在家掉眼泪,抱怨自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时,母亲总是耐心地安慰她。
      不畏艰难,坚持卖报15年的刘静,得到了多家报社发行机构负责人的青睐。2013年,一家省会媒体发行部岳阳站工作人员与刘静签订了2年的合同,委托刘静向报刊零售人员分发当天出版的报纸。“如果天气好,每天可增加40元左右的收入。”刘静说,她忙完这些后,再赶到早餐店简单地吃个早餐,然后就到火车站去卖报。“不下雨,一天卖报收入最多有80元左右。”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刘静中午从不回家吃饭和午休,为节省开支,她仅用2元钱买饼干或馒头充饥。刘静拖着残疾的身躯,在卖报这个行当中,已坚守了15个春秋。“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规划?”刘静坦言,在还清5万余元的欠债后,她梦想着开一家店铺,有稳定的收入不断改善家庭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章 颜君 姚平 翟安伦
    本文来源:红网


    5楼2015-12-29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