伈伈编辑部吧 关注:29贴子:3,205
  • 3回复贴,共1

抗倭英雄戚继光剧中亮点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电视剧演完了,意犹未尽。总体来说,这个电视剧还是很成功的,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大人物的成长奋斗以及理想达成的过程,比起生硬的样板英雄,戚继光的塑造已经很成功了。当然,也有瑕疵,比如有些人物设计得似乎是有头没尾,可能是后期剪辑问题,把一些无关痛痒的感情戏给删掉了。删就删了吧,艺术不仅要精雕细琢,也要敢于大刀阔斧。总之,瑕不掩瑜,这戏很好。我不是个剧评人,影评人,我只想从我所关注到的一些细节说一下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看法,注意是剧中人物,不是历史人物。
1王氏:这人什么都很好,长得好,功夫好,治家有方,治军有方,相夫有方,识大体顾大局,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归隐时就撤走。可能编剧是为了讴歌一种男人背后的女人,或者一种无怨无悔默默付出的精神。有句话叫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物塑造不要求全啊。太完美的人会有不真实感,会显得很圣母,比如赵雅芝版的白娘子啊。世上哪有那么完美的女人,对男人能做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这样安排其实也会显得女人的地位很附庸,给观众一种误导,女人就该成全男人,为男人付出,这是你存在的价值。凭什么呀。这真是扎根于人民大众心灵深处的价值观和审美吗?其实王氏送给沈小姐一个镯子,对情敌宣示主权,这个地方处理得还是很好的。但下一个镜头就是,王氏小心翼翼地问丈夫,我这样做你不生气吧。用得着问么,你是正宫,你是原配。你丈夫怎么不问问你,她送我粮食,你不生气吧。于是我想起了黄渤在心花路放里边的一句台词,我是小三,你应该打我,怎么九零后也这么怂。
2 沈氏:一见元敬误终身,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人物。她和戚继光的相遇,就很像周芷若和张无忌的初次见面。一个送药一个喂饭。张无忌对周芷若说,喂饭之德,没齿不忘。而且两人又像周芷若和张无忌一样,没能在一起。但不得不说,张无忌心里始终是有个周芷若的,即便赵敏也什么都不错。他俩的私情转化为一车一车的军粮,这样的处理无疑让这种藕断丝连合理化了,一个为国为民,一个毁家纾难,多高大啊。你否定他们的往来就等于你没觉悟没境界。但现实生活中也真的存在这种借着业务之由的私人往来吧,也就是常说的假公济私。但是我想说,沈氏和戚继光的含情脉脉不值得赞许或批评,单看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也是好的。为什么这么说。戚继光的理想是扫平倭寇,保家卫国。沈氏的理想是戚继光。沈氏确实放不下对戚继光的爱,从赠药到夜谈,许愿,私定终身,跳崖,送粮,藏扇。女人对爱人,爱情的追求和表现都演绎得非常细腻到位。可以说,这女人是为爱而生的,她的理想就是爱,所有的举动也是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所以尽管最后她看上去活得很惨淡,但她是幸福的,有理想的人最幸福。至于说她是怎么落得那样村姑农妇的,我的推断是被丈夫休了。唐家是富商啊,不至于说送几车军粮就不行了吧。应该是唐某受不了沈氏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选择了结束。至于谁做了唐家的下一任少奶奶,可能是那个丫鬟。因为从这个丫鬟在提醒沈氏不要修改家里的账目时,她的表现很意外,而且沈氏批她,她也不服,还是挺不安分,挺有野心的这么一个人。不管怎么说,沈氏的一生虽然看上去不幸福,但实际很美好,毕竟,理想实现了嘛。用史湘云的话说,这就是爱。
上述两个女人对戚继光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帮助。王氏帮他摆平了政治上的险境,沈氏让戚继光钱粮无忧。人只有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才能不顾一切地任性地去追逐理想!回想金庸先生笔下的男主角,每个男人身边都有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仙女型白富美,比如任盈盈,黄蓉,赵敏,建宁公主,阿朱。没有这些女人的牺牲与成全,哪来的为国为民的大侠!也就是说,想实现理想,物质基础最重要,没有基础的理想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
3.王翠翘:这个人出身高、智商高、眼界高、心气高。但偏偏人生很糟糕。高门大户的小姐沦落嫁给海贼,徐海是个没什么见识的草莽,她和徐海是不会幸福的,没有共同语言,隐忍偷生而已。所以徐文长劝诱她说,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这就让她有了最大的共鸣,因为她本来也不甘于这样的一生。所以她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恢复官太太的身份,逼着徐海去做官。常言道,妻贤夫祸少。其实徐海不想当官。她若是考虑过徐海的想法,可以放弃走这两边,和徐海一走了之。但是徐海对她来说似乎也没那么重要,只要能戴上凤冠,徐海的脑袋掉了算什么呢。总之,神是公平的,让她实现了愿望,但也丢掉了婚姻。不过,她也应该不太珍惜这样的婚姻吧。徐海可怜,是个在牛掰的老婆面前抬不起头的男人,他在婚姻中也是非常自卑的。毛主席说过,人家比你条件好太多,你上前奉承人家,人家看不上你,那这样的婚姻又有什么意思呢。人要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也要有目标,但是有理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而不是让别人替你去死。现实中的那些心比天高,命不如蚁的人,是时候该反省了。徐海死后,王翠翘的结局也无从知晓。不知她有没有过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量。
4.林雪:她和杨文真是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猫鼠游戏,无间道,虐恋情深。有人说,这姑娘是被利用,后来又变成好人,后来战死。我想说,你这样想是因为你善良。被利用不假,但是到最后她都是长谷的鹰犬,死于同伴误杀,冤死的。如果看她的手段还是不赖的,美人计成了,卧底也成了,消息也送出去了,使命圆满完成。能把工作做得这么好,按理说不应该是个傻子吧。但有小聪明的人没有大智慧,会使心计手段的人不是上等人。所以我在这顺便鄙视一下宫斗宅斗之类的,这样的东西都把人教坏了。我也鄙视一下好搞政治手段的人,那都是阴谋,不光明磊落,是下流的。可能是她的戏被剪得太多了,所以她的死也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她的死,让我想起了阿朱。阿朱并不是被降龙十八掌打死的,是被江湖的人心险恶杀死的。林雪也是,死于阴谋,是炮灰。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的领导突然找你谈话说要提拔你,派你去做什么工作,我觉得你在沾沾自喜的同时,还是要清醒地分析一下利弊然后再研究要不要接单。如果不够聪明,就做个谨慎的人,总是没错的。
胡守仁:这个戏的看点就是带给观众的成长感。不仅戚继光从一个愣头青变成了一个威风八面的将军,他身边的人也都能一点点地成长起来。胡守仁就是个代表。最开始他上场时就是个抱着小猪崽的兵油子。躺在他怀里闭着眼睛半张着嘴的猪,实在太搞笑了。但这个兵油子还是有一点畏惧心的,知道害怕的人就还有救。所以他从戚继光的跟班,一点点的成长,最后带兵支援戚继光,独当一面,和那头猪永远的划清了界限,非常好。有人说他是唐吉可德身边的桑丘。这样说是没希望的。桑丘没有强烈的成长感。胡守仁有。他的出现给人看到了希望,他的存在就有价值有意义。
胡宗宪:胡宗宪是戚继光的保护伞,年轻人在刚上社会时,能碰上这样的人是最好的。能欣赏你的才华,还能教你怎样做人,还能给你设计出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样的领导可遇不可求。我欣赏胡宗宪是因为他和徐文长谈话时说道的历史观,他说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史料中记载的那样。的确,历史就是个并不完全真实的真相。它能记录的只是个结果,是个现象。但是个中缘由,也不能完全说透,说清楚。因为记录历史的人也许并没有真正地接触过事件的内幕,即使知道真相可能也不能写出来,历史都是被和谐过的东西。所以有些人一边看戏一边说真正的历史不是这样的。这些人我懒得和他们辩驳。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历史不如没有历史。还有一处比较打动我,胡宗宪边走边唱定风波。这词是苏轼的作品。其实,我并不喜欢苏轼。苏轼处于两宋之交,是个战乱的年代。他也确实写过一些慷慨激昂,很大男人胸襟的句子。什么西北望射天狼,什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男人不应该耍嘴皮子,这么豪迈的人怎么不去战场建功立业啊?所以苏轼的作品虽好,但情怀却是假的。他爱说大话。爱说大话的人往往一到办事就不中用了。所以他的作品不属于他,只属于那些能配得上他的作品的人。相比之下,往往是做大事的人说话都很平静低调。比如,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措辞很平常,但是你能想象到作者的生活。应该说,缺什么吆喝什么。见惯大世面的人不会动不动就慷慨激昂,没经验的人才喜欢强说愁,喊口号。就是这样。苏轼还是去写他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吧,这才是贴近他内心的格调。


1楼2016-01-14 13:57回复

    们早就有思想准备了。相比之下,长谷非常薄情,因为第一次被逼到海边,他抛弃了次郎,自己跑了。第二次决战抛弃了岗川。丢卒保帅是个策略不假,但很绝情啊。换做是我,我是不愿意给这样的人卖命的,不值得。还说大内。大内也是个比较有担当的人,长谷派去的100个人死了,大内选择了不上报,按理说是可以上报的,但是他为了顾全长谷的颜面,没说,已经很爷们了。而且大内也比较明理,大势已去时还告诉长谷,你活着我们就没输。然后他真的替长谷去死了。忽然感觉有点小悲壮呢。让人想起了平家物语那些战死的武士。不过背历史而动的人下场都不好,死不足惜。
    长谷:长谷是个斗不过猎手的老狐狸。塑造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他说的中国话还是挺逗的。劝降徐海时,你就是个背主的狗啊。那个语气助词啊,说得真是神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再听一遍。


    3楼2016-01-14 13:58
    回复
      回头看一下


      13楼2018-03-23 10:14
      回复
        来了,留一下脚印


        14楼2018-09-16 1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