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s riddle,and the key to a riddle…is another riddle.——Emerson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lIuBRdEOHogu-Lgqv0riI6b_HEoyyRjD0m4m15mSwNNNM-DHUGc8FCctDNSgVwA4VABltPe2fBpYPKBbzOHF1pX8Qeb9upx1Zzbr5sg2Xoa-YGEr1sVPt9pBSTrHLYHViR4ieFn0pXt2dNTT5BDamDNkLxFKGtTsA4W0kCR2Da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6日-1882年4月27日),生于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1836年出版处女作《论自然》。他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诗歌上。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
默生出身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威廉·爱默生是一位知名的一位论派牧师。爱默生在即将过八岁的生日两周前父亲过世(1811年),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隔年他被送到了波士顿拉丁学校就读。在1817年10月爱默生14岁时,他入读哈佛大学并且被任命为新生代表,这个身份让他获得免费住宿的机会。为了增添微薄的薪水,寒假期间他会到Ripley 伯父在马萨诸塞州瓦胜市的学校进行辅导及教学事务。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1821年爱默生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协助自己的兄弟在母亲的家中设立一所给年轻女性就读的学校,这是在他于切尔姆斯福德设立自己的学校以后的事;当爱默生的兄弟前往格丁根读神学时,爱默生负责主持这所学校。之后数年,爱默生都过著担任校长的日子,然后进了哈佛大学神学院,并于1829年以一位论派牧师的形象崭露头角。
在一般美国人的心目中,爱默生是位哲学家。在他的时代的一次”公众投票“中,他被认为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两三位作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在他的哲理味浓郁的散文方面。我们不能说他有自己完整的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他的超验主义思想并非他所独创;但是他的思想具有一定连贯性,具有哲学家的风度。这主要表现在他一生滔滔不绝的宣传的超验主义的思想上。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他的“超灵”说。他相信”超灵“的超脱性,他对“超灵”和“精神”的重视贯穿在他大部分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