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叫作曼荼罗(梵名 mandala,藏名 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现在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足、聚集等。
曼荼罗的梵语mandala,是由意为“心髓”、“本质”的 manda,以及意为“得”的la所组成的。因此“曼荼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
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有将之译为“圆轮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因此,曼荼罗又有“坛”、“集合”的意义产生。因此,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都可以称之为曼荼罗。
一般我们所称的荼罗可分为四种,称为四种曼荼罗,简称四曼。即:
1、大曼荼罗: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图画,称为大曼荼罗(尊形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的成身会。
2、三昧耶曼荼罗:即示现诸尊的本誓三昧耶,也就是将表示本尊的法器、持物,以图示象征的三昧耶图绘表示,称为三昧耶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的三昧耶会。
3、法曼荼罗:这是诸尊的种子及真言,或书写种子梵字于诸尊的本位,或以法身三摩地以及一切经论的文义等来表现,称为法曼荼罗(种子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微细会。
4、羯磨曼荼罗:将诸尊的威仪事业铸造成像,形成立体、行为的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行动性曼荼罗,称为羯磨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供养会。






曼荼罗的梵语mandala,是由意为“心髓”、“本质”的 manda,以及意为“得”的la所组成的。因此“曼荼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
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有将之译为“圆轮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因此,曼荼罗又有“坛”、“集合”的意义产生。因此,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都可以称之为曼荼罗。
一般我们所称的荼罗可分为四种,称为四种曼荼罗,简称四曼。即:
1、大曼荼罗: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图画,称为大曼荼罗(尊形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的成身会。
2、三昧耶曼荼罗:即示现诸尊的本誓三昧耶,也就是将表示本尊的法器、持物,以图示象征的三昧耶图绘表示,称为三昧耶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的三昧耶会。
3、法曼荼罗:这是诸尊的种子及真言,或书写种子梵字于诸尊的本位,或以法身三摩地以及一切经论的文义等来表现,称为法曼荼罗(种子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微细会。
4、羯磨曼荼罗:将诸尊的威仪事业铸造成像,形成立体、行为的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行动性曼荼罗,称为羯磨曼荼罗,相当于金刚界的供养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