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晓语茶吧 关注:75贴子:558
  • 18回复贴,共1

从白瓷看国人审美的变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为仿定窑印花白瓷,但不是覆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17 12:59回复
    先说说早期的越窑青瓷吧。它这个青不是现在咱们说的粉青梅子青,而是一种褐黄发绿的颜色。胎土很差,釉色淘洗不纯,给人一种很混浊的感觉。咱们现在知道白瓷主要成分是硅和铝。铁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有铁就会发黑有铁锈斑。青瓷到白瓷,就是一个剥离铁的过程。反之铁过多,就成了黑色的了,像吉州窑和建窑,主打黑釉。陶和瓷的区别,一是胎土一是烧结温度。想科学地划分并且大伙都认可,有点难。于是就和稀泥似的有了炻器的概念。就像建盏和现在流行的仿汝,究竟算不算瓷器?不知道
    早期的瓷器从装饰手法上,有堆塑、刻花、贴花、贴片、色斑、文字,以及后来黑釉的窑变。像长沙窑有些已经很接近白瓷了,但胎釉发色还是偏褐黄。在某些没有高岭土的地方,像磁州窑就发明了一种化妆土的技法。胎做出来罩一层白粉,然后再剔花或者画黑彩。就像现在屋子里“刮大白”。颜色对比很鲜明。我们小时候还常见的黑白猫枕,就是磁州窑的。黑釉则出现了一种点白斑的,圆的像珍珠,大块的通体都是那种白色斑,现在看来觉得很夸张。乡村非主流。后来的木叶碗和兔毫油滴之类的,突然高潮了一下,然后随着生产成本的控制,就淘汰掉了。现代人饱暖思淫又开始仿古咯。这和宋朝清朝的古玩热,蛮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18 09:04
    收起回复
      消灭零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1-20 11:23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20 16:28
        收起回复
          瓷器到唐代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这当然只是说主要出名的产品,出于成本和市场的考虑也会搭着烧其他品种。又比如吉州窑的贴花、木叶和耀州窑的刻花都形成了很成熟的装饰风格。现在研究,人类的审美,其实是天生的。只不过我们一直在尝试把它表现出来。
          早期的白瓷都是乳浊釉,气泡比较多胎质也不纯。估计出于成本控制,白瓷胎比较薄,装饰是最简单的。青瓷基本是灰色胎,黄绿色的釉。装饰手法主要是刻花。凹凸错落很有韵律。这也是为了提高瓷器的附加值。黑釉的胎釉对比表现更鲜明。其实,黑釉也更能掩饰胎质的粗砺瑕疵。黑底白花白地黑花,两种反差巨大的颜色,比较像现在东北的红绿大背面。不太符合儒教文人的中庸和温润。于是也没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1-23 13:20
          回复
            至宋达到了治瓷史的高潮,对高潮了。后世说的五大名窑八大民窑。几乎涵盖了南北版图。瓷器也逐渐分化出来专供特供陈社文房器和普通日用瓷了。上流社会崇尚素雅精细。劳动人民喜欢花哨便宜。
            “凡有井水处尽歌柳词”。定窑基本穷富皆宜。这离不开印花和支圈垫烧工艺的发明。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湖田窑最早引入高岭土,拉开了后世昌南瓷都的序幕。从北方的刑窑白定窑白,到南方湖田窑的青白、枢府卵白、永乐甜白。高品质的瓷胎和玻璃釉给青花和彩瓷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23 14:47
            回复
              宋朝文人受儒家思想美学的影响较深,五大名窑基本是单色瓷,风格都是很含蓄内敛的。釉色也多是乳浊釉。给人一种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感觉。这告诉我们,无论哪个朝代,有钱人的审美都不会太低。而多数民窑则充分利用颜色对比弥补材质的瑕疵和不足,出不来细腻,干脆粗犷豪放一把。在图案的装饰上更个性鲜明花样繁多。到金代红绿彩的出现标志彩瓷开始了。
              白瓷胎透明釉,特别是景德镇优质高岭土的应用。颇有点蔡纶造纸的意义。以前是水墨,现在开始要丹青了。
              随着回青料的引进。有系年的是元至正八年。产生了一个在后世相当拉轰人人耳熟能详的品种:元青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24 01:14
              回复
                周杰伦有首歌就是描写青花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细琢磨这话说的更像龙泉或者湖田的青釉。粉青豆青影青梅子青。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像梦就消失在江南烟雨中了。
                从元青花的代工,到永乐宣德的成熟技术。经历了从私人加工到国营生产的变化。纹饰也吸收了很多外来伊斯兰文化的元素。折枝花卉一类的为主。因为伊斯兰教不让描绘带眼睛的东西。有人考证说这类器型的大盘子是丝路一带的人们坐一圈吃抓饭用的。其实我觉得吧装大盘鸡也挺好。就是太贵了。
                洪武朝烧制过釉里红品种的大葵口盘大罐之类的。基本都有点变形。后来到永乐就比较周正了。同时,宣德开始,官窑瓷器开始写款了。到后来的斗彩,青花釉里红,黄釉绿彩,五彩。国人的审美完全颠覆了宋代的含蓄内敛。青花,就是国人从单色瓷到彩瓷审美转遍的分水岭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1-24 02:30
                回复
                  来个通货的压花,好货不好找,这个量产的要简单一些。最近很是迷恋白瓷,算是留个印记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1-28 16:11
                  收起回复
                    楼主没有小鸡鸡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28 22:35
                    收起回复
                      楼主没有小鸡鸡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2-26 06: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