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未来
在前往美国留学之前,谭明轩几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教会了他的爷爷“熟练地使用微信和FaceTime”。多年前的一场事故,让谭明轩失去了父母,如今,爷爷成为这个世界上,他最亲的人。在谈及数字青年的未来时,谭明轩明确表示,如果失去感情的联络,这个世界就毫无未来,遑论“开启未来”的话题。
所幸的是,当信息技术发展到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数字青年的谭明轩,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和耐性,已经可以帮助到身为“数字贫民”的爷爷。
和很多留学生类似,谭明轩不再是通过中介机构获得美国学校的招生机会,而是一切借助互联网自己完成,“有时候会和其他同学相互帮忙,最终我拿到了全奖留学。”他说。而更多的学生,道路则和谭明轩不同,他们将面对现实的社会。
或许,在五年前,懂得基础的网络和计算机知识,仍然是优先获得工作机会的条件。如今,懂得通过互联网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成为应聘者们面对人力资源主管时,更需要回答的问题。
“几乎已经没有一个行业,不再关心使用网络的能力。” 谭明轩的同班同学李原志对《营赢》说。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数字青年们人人都懂得上网,也反过来促使“网络办公、网络协同”,成为年青人选择企业的标准之一。“很难想象,哪怕是一个传统企业,会觉得自身和网络毫无关联。”李原志说。
就年青人的理解而言,网络更多的还是互联网,而对于研究专家们来说,网络则意味着所有的联接。“有些联接,是年青人看不到的,但它们会更深层次地决定年青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比如物联网。”王煜全说。
数字青年们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显然超越了专家学者们的思考。他们认为,成为未来的主人翁,更重要的,不只是利用互联网获得相互的信息沟通,而是懂得利用所有的网络联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其中也包括对设备联网的洞察,乃至对云计算在内的最新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很多企业领导者,还是借助于大公司的技术专家的解释和帮助,而当公司业务流程重新确立、技术专家们离开之后,实际掌握公司的,将是我们这一代人。”有年青工作者接受调研时表示。他们认为,企业领导者当前所控制的,只是业务和财务,而在未来,这一切也都将移交给他们这代人,所有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介入后的企业转型期,成为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行业当前所面临的现状,而数字青年们则认为,身为“新鲜血液”的他们,将能够主导并快速推动所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更善于发现提升效率的信息手段,问题是,很多时候来自领导层的犹豫,使得推进成为不可能。就现实而言,有些能够快速推进的手段,比如采购流程虽然电子化了,但是和上游提供商产能库之间的直接对接,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却没有去做。”在某手机制造商企业负责电子业务流程的段明昊称。不过,已经工作三年的段明昊,已经稍微成熟,他也表示,“或许公司有自己的战略步骤,欲速则不达。”
在超越人为因素之外,相对于前人、前辈而言,数字青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推动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步伐。同样,在遭遇问题后,他们也同样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不满和挫折感。
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对于数字青年们而言,他们考虑的,反而不是在面向未来时,企业领导者们的犹疑和逡巡不前有可能造成机遇的失去,而是“这是否在浪费我的生命”这样更为自我的思考和质疑。
就现实而言,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不是数字青年们是否适应企业和行业的需要,而是企业和行业是否能够适应数字青年们更快发展的渴望。无论是权威专家尼葛洛庞帝,还是普通的数字青年,对于未来的判断都是一致的:所有的一切都将联网,只是时间问题。开启未来,已经成为每一个“数字青年”对自我价值的趋同性诉求。同样,开启未来,也已经成为企业和行业的步伐是否能够跟随青年们思维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