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父吧 关注:180贴子:2,602
  • 10回复贴,共1

城父:一城怎敢称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河
1984年,我第一次走出涡阳县曹市镇独自远行读书,而且是去往另一个县城亳县(今亳州市)。坐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我毫无睡意,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新奇,我不停地转动脑袋,贪婪地看着路两边闪过的村镇和田野,试图把所有进入视线的都储存在脑海里,连一只麻雀都不愿错过。那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从亳州到曹市如今已经成了我每年必须来回奔波的线路。
车出涡阳地界,女售票员懒洋洋地报出前面的站名“城父”,那时的路边还没有竖起路标,一个乡下孩子有限的词汇怎么也想不出是哪两个字,只能努力从那个小镇的建筑物和店名上找出蛛丝马迹。但我很快又陷入了疑惑,一个城和另一个城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为何这么不起眼的小镇,竟然斗胆称“父”?
这个困扰伴随了我多年,一直到大学期间,因为写诗,给当时安徽的一份诗刊投稿,彼时,主持这家在全国影响力较大的诗刊主编笔名就叫“城父”。我没来由地揣测此人应该是亳州人,理所当然的老乡。于是,我在投稿时贸然以老乡兼后学的身份写了一封信。意外的是,这位“城父”老师回信首先表示“很高兴认识你这位小老乡”,然后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诗作“尚显稚嫩,计不采用。”
收到回信的第二天,我就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终于弄明白“城父”的含义。原来,那个貌不惊人的小镇竟然大有来头:春秋时已经是重要的军事政治要地,先后隶属宋国、陈国、楚国,一度成为楚藩属许国的首都!而且,楚灵王曾经在这里修建过章华台储存美女,著名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典故就出自这里。按照历史记载,在那个时候,城父已经是一个县,也就是说,先有城父县,后有亳州市。而“城父”两个字更远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桓王的次子曾经做过都城的“城父”,相当于首都警备区司令,避乱到当时叫做“夷”的地方,后来此地改名城父。
后来,知道这个叫“城父”的主编竟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誉为中国当代诗歌伯乐的蒋维阳先生,我现在的前辈同事。再后来,我的首任女友成了我的夫人,她的老家竟然是亳州市城父镇。只是,不知道我的夫人是否也是那位周朝天子之后,若是,我也算皇家女婿了。
以上来自网络转载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01-29 06:09回复
    吹牛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31 18:54
    回复
      我的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23 16:33
      回复
        说的不错,是的是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27 14:02
        回复
          不错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11 16:10
          回复
            666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2-16 17:58
            回复
              3700多年的历史不是吹的,真正的千年古镇


              8楼2017-05-07 13:37
              回复
                没有错,,,这的确是城父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5-19 21:45
                回复
                  楚灵王六年修建成的章华台应在湖北江汉平原(潜江龙湾),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8-09-07 16:24
                  回复
                    城父的章华台是楚灵王六年之后,居乾溪时又修建的。楚王好细腰指的是江汉平原章华台。以上是我最新的一点研究结果。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8-09-07 16: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