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夏吧 关注:187,385贴子:2,035,434

【此塞夏,最萌】漫漫冬夜躺在床上睡不着怎么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约我啊(不)
详情见二楼
#失踪人口回归#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2-03 16:56回复
    ..所以二楼呢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03 17:01
    收起回复
      《宽容》
      著:(美)房龙
      推荐指数:五星
      诠释了西方文化史发展,堪称西方文化的瑰宝之作。房龙这种神奇的生物我就不多介绍了,反正看完《人类的故事》和本书我已经深深地跪了下来。书的侧重点放在了宗教上,宗教能最清晰地体现出人性。西方史很好玩的一点就是小国度鳞次栉比,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又非常巨大。这是一部不宽容的历史,作为我们当代人看起来会感到可笑,但假如读者的所有目的都在于批判前人的过失,那么作者的所有笔墨也就白费了。正如书中所说,“他们和自己的敌人一样,非善类也,都是些心胸狭隘,对待和自己观点相异的人冷酷无情、毫不心慈手软的主。”人类的发展都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史学者的文字相比之下更加开门见山些。
      总之,要了解西方文化史的话,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2-03 17:07
      收起回复
        《万物简史》
        著:(美)比尔·布莱森
        推荐指数:四星半
        这本书和《宽容》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介绍的是西方科学的发展。相比较《宽容》,本书的语言更加简洁易懂,阐述方式生动有趣,对科学史有兴趣的同学的必读之作。总体虽然写作方向不同,但是两书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PS: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对于理科方面比较喜爱,感觉这本书里的人名比《宽容》里的看上去亲切多了orz……好歹都认识啊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2-03 17:08
        回复
          小六好久不见(插个前排卖瓜子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2-03 17:13
          收起回复
            《莎乐美》
            著:(英)奥斯卡·王尔德
            推荐指数:四星半
            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短幕剧剧本。莎乐美原本出自《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王尔德在原文的基础上大作改动,融入了莎乐美对约翰扭曲的爱意,最终亲吻了约翰的头颅,被处以死刑。将严肃的宗教故事改动成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了罢。王尔德想要把莎乐美融入自己的唯美主义中,作为爱与美,爱与罪的形象,但最终却成了道德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被认为过于奔放的莎乐美的作为(导致这部剧在当时无法审核通过的一个原因),如今却在各类漫画小说里被滥用,所要表现的道德形象也大打折扣。
            很喜欢剧中莎乐美对约翰的评价,“你将你的脸深深地埋在双手和诅咒之后,你一心想见到上帝,眼睛却蒙上了绷带。”
            极致唯美的残酷,挺遗憾现在没有人演出来的。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2-03 18:12
            回复
              还有吗,书评什么的好喜欢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6-02-03 18:23
              收起回复
                《夜莺与玫瑰》(童话和散文诗集)
                著:(英)奥斯卡·王尔德
                推荐指数:五星
                应该大多数人都看过这本,不多繁述了。有种想把整本书都抄下来的冲动,太美了。王尔德写童话,写剧本,除去唯一的悲剧也就是《莎乐美》,明明他笔下都是些好结局的故事,明明他笔下的世界温柔雅致地让人忘却世间,但读者缺分明从中读出真实的惨烈。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2-03 18:50
                收起回复
                  《一九八四》
                  著:(英)乔治·奥威尔
                  推荐指数:五星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作为反乌托邦三大巨作之一(其他两部为《美妙的新世界》和《我们》),相信大家都耳睹目染。同人圈里有不少人喜欢运用这个梗来写作,我很惊讶现在居然有那么多人参透了这本书,至少我是觉得自己无法完全领悟到其中的深邃之处。比方说里面最有名的一句“我们终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再次相遇”。不说别的,我一同学给我毕业留言写这句话吓了我一跳——他到底是鄙视我这种渣渣还是啥意思!?后来毕业后再联系看他还挺友善的,一问,那厮都没看过《一九八四》,纯粹当这句话逼格高写给我的呢。能把一句饱含绝望的话曲解成希望的象征,我想这也不是个体现象了。
                  《一九八四》已经超出了政治的范围,上升为哲学的思考,建议隔上一段时间重新翻出来看一下,相信每一次都会受益匪浅。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2-03 19:22
                  收起回复
                    《洗澡》
                    著:(中)杨绛
                    推荐指数:五星
                    这本书和《一九八四》搭配一起看有一番别样的风味。“洗澡”在书中特指上世纪七十年代为知识分子“洗澡”,杨绛先生以许彦成和姚宓的悲惨爱情故事为切入点展现了当时大背景下的百态人生。书中的杜丽琳就像是杨绛先生的化身——多才,智慧,责任感强,但最终被“洗澡”成功。文中不多透露出对洗澡的责难,这也是杜丽琳在现实中的写照吧。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2-03 20:07
                    回复
                      杨绛先生???(茫然脸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2-03 20:57
                      收起回复
                        同为失踪人口的本朝抱抱六儿


                        14楼2016-02-03 21:07
                        收起回复
                          《追风筝的人》
                          著:(阿富汗斯坦)卡勒德·胡赛尼
                          推荐指数:四星
                          作者于2003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笔法极为细腻,像是通过主人公展现作者自己的人生历程。作者通过自己对童年友人的理解与回忆,反映的是自身与社会的成长。即使是对于阿富汗战争不了解的人也可以轻松地带入故事。现在的作品越来越关注同性恋问题,我相信这并非哗众取宠夺人眼球,而是真正地迈向平等的道路,让众人意识到问题所在。特别佩服作者的一点,正如书中主人公一样,他的写作语言从阿富汗语到希伯来语再到英语,用不是母语的语言写出如此精致的作品。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6-02-03 21:40
                          收起回复
                            (码一个)
                            嘿小六好久不见呀!☆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6-02-03 22: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