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石吧 关注:708贴子:4,928
  • 11回复贴,共1


1楼2016-02-08 17:03回复
    有趣!


    IP属地:北京2楼2016-02-09 15:21
    回复
      象形石的动感与色彩
      奇石中的象形石,是最具特色的一种造型石,可谓是奇石中的骄子。象形石大多出现在山石中,其中以人物石为首选,其次为动物石等。它因形体生动、逼真传神和感染力强而深得收藏者的喜爱。
      鉴赏象形石,首先要看其形体比例是否得当,厚薄是否适中,石身有无累赘之物或大的缺失。比例失恒、多余或凹缺的部位,极易造成奇石的畸形,不宜作为象形石收藏。
      其次,一块好的象形石,其头面部应特别容易辨认。如果只是形体好,而无面部或面部根本无法确认的,最好不要作为象形石来收藏。因为,这样的奇石容易使人产生歧义,引不起观赏者的共鸣。对于“缺头少面”的奇石,如果一味采用“名姓”的手法来固定观赏者的思维,其后果将会适得其反。
      再次,有无“眼睛”、“动感”和“色彩”,也是衡量象形石优劣的标准。眼睛,是象形石的“灵魂”,它除了能增加象形石的亮点外,还能弥补象形石形体或色彩等方面不足。它犹如一扇打开的窗户,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虽说都是“眼睛”,但长的也不尽相同,有的突出,有的凹下,有的只是一个平点。而不同的眼睛又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突出的眼睛”呈现出一种渴望,“凹下的眼睛”流露出深沉,而“平点的眼睛”则显现着悠闲;它们或悲或喜或惊或忧,无论身处何地或面对何人,都能将“心灵”展露无遗。长眼睛的象形石向人们显示的,不仅仅是“活”的艺术,更是一种虽历千古而凝聚不散的灵气。
      动感,可谓是象形石的“生命”。有动感的象形石,不仅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的变化之中,如:侧身、仰首、飘动的衣襟等。有动感与否,对象形石而言,是“生与死”、“灵与肉”的区别。但是,有些象形石是不能要求有动感的,如静坐观音、面壁高僧等。这一类象形石如有了动感,可能要破坏其整体视觉效果,其涵义也将会随之改变。然而,静态的观音和静态的鱼,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观音尽管无动感,人们仍然认为她活着,因为她是神;而无动感的鱼,毋庸置疑地是失去了生命。
      色彩,是象形石的“服装”。目前,单色的象形石较多,复色的较少,而复色的暖色象形石,更是凤毛麟角。暖色象形石,煽情性强,时时都能洋溢着吉祥和幸福的笑容,所以特别惹人喜爱。黑色;这润黑之中湧动着一种生命、一种神秘。
      他黑得朴拙、肃穆、沉稳,黑得敦厚、威严、豪壮;黑得有风韵、有气质,黑得高雅典古。
      自然是奇石中的上品,其价值也不言自明。
      另外,还要看象形石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单体象形石较普遍,双体以上的象形石特别罕见,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之前,我们常常看到的所谓双体或群体象形石,其实大都是意象石。无论从哪个层面去欣赏,它都无法与象形石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象形石还是一种天然的圆雕艺术品。水石中的象形石,大多圆润、古拙而富有韵律感。而山石中的象形石,大多呈现了粗朴、雄浑和苍劲,其阳刚之势十分抢眼,尤如“秦汉”圆雕风格再生。无论是水石象形石或山石象形石,其鲜明的个性和立体视觉效果都特别强烈。尤其它那多个“可视点”的优势,就足以让其他造型的奇石望尘莫及。因为,你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它,都不会有脱离主题的感觉,反而能使你增添一些新意和美感。这即是象形石的魅力所在,也是山石最具代表的特征之一。


      3楼2016-02-09 16:11
      回复
        象形石大多出现在山石中,其中的人物石为首选,其次为动物石等。它因形体生动、逼真传神和感染力强而深得收藏者的厚爱。
        鉴赏象形石,首先要看其形体比例是否得当,厚薄是否适中,石身有无累赘之物或大的缺失。比例失恒、多余或凹缺的部位,极易造成奇石的畸形,不宜作为象形石收藏。
        其次,一块好的象形石,其头面部应该特别容易辨认。如果只是形体好,而无面部或面部根本无法确认的,最好不要作为象形石来收藏。因为,这样的奇石容易使人产生歧义,引不起观赏者的共鸣。对于“缺头少面”的奇石,如果一味采用“名姓”的手法来固定观赏者的思维,其后果将会适得其反。
        再次,有无“眼睛”、“动感”和“色彩”,也是衡量象形石优劣的标准。眼睛,是象形石的“灵魂”。它除了能增加象形石的亮点外,还能弥补象形石形体或色彩等方面带来的不足。它犹如一扇打开的窗户,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虽说都是“眼睛”,但长的也不尽相同,有的突出,有的凹下,有的只是一个平点。而不同的眼睛又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突出的眼睛”呈现出一种渴望,“凹下的眼睛”流露出深沉,而“平点的眼睛”则显现着悠闲;它们或悲或喜或惊或忧,无论身处何地或面对何人,都能将“心灵”展露无余。长眼睛的象形石向人们显示的,不仅仅是“活”的艺术,更是一种虽历千古而凝聚不散的灵气。
        动感,可谓是象形石的“生命”。有动感的象形石,不仅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的变化之中,如:侧身、仰首、飘动的衣襟等。有动感与否,对象形石而言,即是“生与死”、“灵与肉”的区别。有的象形石也很象,但神情呆板,缺乏动感,象鸡不抬头,象鱼不摆尾,不能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那麽这类象形石只能作为一般商品石来定位。但是,有些象形石是不能要求有动感的,如静坐观音、面壁高僧等。这一类象形石如有了动感,可能要破坏其整体视觉效果,其涵义也将会随之改变。然而,静态的观音和静态的鱼,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观音尽管无动感,人们仍然认为她活着,因为她是神;而无动感的鱼,毋庸置疑地是失去了生命。
        色彩,是象形石的“服装”。目前,单色的象形石较多,复色的象形石较少,而复色的暖色象形石,更是凤毛麟角。暖色象形石,煽情性强,时时都能洋溢着吉祥和幸福的笑容,所以特别惹人喜爱。有花哨之感的象形石,虽说俗不可耐,可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欢悦和喜兴气氛,简直妙不可言。当然,有多种色彩、且又搭配协调的象形石,自然是奇石中的上品,其价值也不言自明。
        另外,还要看象形石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单体象形石较普遍,双体以上的象形石特别罕见,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之前,我们常常看到的所谓双体或群体象形石,其实,大都是意象石。无论从哪个层面去欣赏,它都无法与象形石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象形石还是一种天然的圆雕艺术品。水石中的象形石,大多圆润、古拙而富有韵律感。如人物石,有的面形浑圆、表情含蓄,宛如佛教造像;有的体态略显夸张,厚重而简洁,极具“商周”圆雕艺术特色。而山石中的象形石,大多呈现了粗朴、雄浑和苍劲,其阳刚之势十分抢眼,尤如“秦汉”圆雕风格再生。无论是水石象形石或山石象形石,其鲜明的个性和立体视觉效果都特别强烈。尤其它那多个“可视点”的优势,就足以让其它造型的奇石望尘莫及。因为,你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它,都不会有脱离主题的感觉,反而能使你增添一些新意和美感。这即是象形石的魅力所在,也是山石最具代表的特征之一。选象形石要注意的是,所象的物体是否有吉祥或育人的意义,像传统的鸡、鱼、蟾、岳母教子等。
        总之,象形石的欣赏原则就是:自然大于人为;神似大于形似;抽象大于具象;美在似与不似之间。
        象形石,以它那张扬的个性和宏大的气势傲立在奇石大家族中,已无可非议地成为“领军人物”。因此,它越来越引起收藏者的关注。然而,由于诸方面的原因,致使象形石越发希少,如今人们已经很难收藏到一块完美无缺的象形石了。所以,将其收入囊中,越发显其艰难和珍贵。因为藏有象形石,不仅仅是运气的体现,更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4楼2016-02-09 18:16
        回复
          所谓象形石指纯天然形成未经过人工打磨修饰具有象形特质的奇石。因为象形石非常难得,所以,历代藏石者都把象形石列为首选。象形石与画面石的最大区别在于象形石比较有立体感,而画面石则是画面感,二者不分谁优谁略,因为它们同属于奇石的两个不同种类,没有可比性。象形石最大特点就是象形,比如人物、动物以及器物等。好的象形石就像是雕塑大家的艺术作品,典雅、大气,非常有立体感。由于奇石讲究天然,象形石更不例外,所以每一方好的象形石都是独一为二的,这也就奠定了他的珍贵性。在中国比较知名的象形石如:台北故宫珍藏的《东坡肉》、评估价1.3亿的《小鸡出壳》以及玛瑙石《岁月》、来宾石《奇石弥勒大佛》、估价达1.65亿元的《血胆金莲》等。象形石还必需要求比例合适,貌全、动感、线条勾勒流畅,轮廓显现清晰,造型形神皆备,只有达到上述审美条件者,才可视为极品石。


          5楼2016-02-09 18:29
          回复
            所谓象形石指纯天然形成未经过人工打磨修饰具有象形特质的奇石。所以,历代藏石者都把象形石列为首选。象形石是非常难得一种奇石,其市场的价位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所以象形石如果像真的一样,价格是无价之宝如“东坡肉””小鸡出壳“价值连成。


            6楼2016-02-09 18:36
            回复
              为了升级,到处游走,见贴就顶,字数得够,纯属路过,经验到手,立马飘走。


              7楼2016-02-13 11:56
              回复
                什么材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2-20 16:22
                收起回复
                  牛洗干净后再看


                  9楼2016-02-20 20:18
                  收起回复
                    又见千万奇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25 14:51
                    回复